Skip to content

千年古剎與天象的見證──正法興 國運盛

千年古剎與天象的見證──正法興 國運盛

藏匿縣城的千年古剎隆興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從北京出發一路向南大概200多公里,就來到了一座僅有50萬人口的北方小縣城——正定。雖然地方不大,人口不多,卻擁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千年古剎——隆興寺。

被譽為“京南第一古剎”的隆興寺里,保存著6件國寶級文物,它們分別是:被著名古建專家梁思成先生譽為“世界古建築孤例”的宋代建築摩尼殿、被譽為“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被推崇為“隋碑第一”的龍藏寺碑、中國最高大的千手千眼觀音銅鑄大佛、中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和中國現存最早的轉輪藏。可以說,每一件都堪稱“國之瑰寶”,值得仔細觀賞。

千年古剎與天象的見證──正法興 國運盛

中國現存最早的轉輪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見證隋朝開皇盛世

正定隆興寺始建於隋朝開皇六年,即公元586年,初名龍藏寺。那是在前朝北周武帝佛道齊滅,隋文帝楊堅撥亂反正,復興佛法之後,開始修建的。它見證了隋朝大興佛法,走向盛世的歷史。距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悠久歷史,被譽為“京南第一古剎”。

根據正史記載,隋文帝楊堅出生後,應得道的大德尼姑智仙的要求,被智仙親自養大的[1]。楊堅七歲時,智仙對他說:“兒當大貴,從東國來。佛法當滅,由兒興之。”後楊堅在北周為官,北周武帝宇文邕佛道齊滅,不久壯年暴死,江山很快落在了楊堅手中,宇文皇族被殺盡。楊堅給佛教,道教平反,廣建寺院,大興佛法,很快締造了富庶的開皇盛世,大隋成了世界強國,楊堅被突厥王尊奉為“聖人可汗”。

千年古剎與天象的見證──正法興 國運盛

正定隆興寺內的隋朝龍藏寺碑與拓片,書法為楷書鼻祖,為六朝碑文之冠。(圖片來源網路)

如今寺內還保留著隋朝的龍藏寺碑,記載了古剎的修建過程。此碑在宋朝時就美名遠播,歐陽修被貶為“河北都轉運按察使”時,長駐真定,將此隋碑收錄於“集古錄”,對碑文書法盛讚不已。

見證唐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隋末戰亂,佛法凋零,龍藏寺也隨之衰敗。唐高祖李淵即位的第9年,又定下“佛道齊滅”的聖旨,幸虧趕上了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聖旨被廢,李淵滅佛不成失皇位。李世民大興佛道正法,很快開創了貞觀之治,帶大唐走上了世界的巔峰。唐太宗被外族藩王尊為“天可汗”。李世民之後,三代皇帝繼續興佛,唐朝進入了最富的開元盛世。龍藏寺,也在佛法盛行的大唐重建,改名為龍興寺。

見證唐朝安史之亂與唐朝復興

安史之亂,戰火波及半壁江山,如今的河北一帶曾是當年的戰場,鎮州一帶也是人口凋敝,寺院破敗。平亂之後,國力恢復,佛法復興。高僧自覺大師化緣,在鎮州城西新建了一座大悲寺,並鑄成了那尊四丈九尺高的大悲觀音菩薩銅像。

龍興寺、大悲寺與大佛像,渡過了後來唐朝會昌滅佛的劫數,又見證了唐宣宗撥亂反正,復興佛法,開創的“大中中興”的治世。

龍興寺在清朝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大帝參拜後又敕令重修增建,歷時七年完工,康熙為寺改名賜額“隆興寺”。康熙帝,乾隆帝又手書賜文立碑建亭。隆興寺的復興又見證了康干盛世的輝煌。時至今日,隆興寺的面積依然達到80000平方米,被列為“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見證五代亂世與柴榮滅佛

五代亂世,契丹多次侵略,真定戰火紛飛,十室九空。大悲寺與大佛像,也毀於戰火,大菩薩像上部被燒熔,重建泥塑修補後,又被周世宗柴榮滅佛而徹底毀掉。

柴榮滅佛、惡報身死,準確應驗了959年熒惑守房的天譴。柴榮在熒惑犯心的當日(959年7月23日)將心腹大將趙匡胤升為殿前都點檢,走入了他極力破除的“點檢做天子”的預言,為宋朝鋪平了道路。

見證北宋復興佛法,走向繁盛

宋太祖順天應人,代周建宋,復興佛法,拓廣了龍興寺,建造了更大的觀音像。撥亂反正、大興佛法的天大功德,也締造了北宋的富庶繁華。

宋朝的富,富到了古代的巔峰。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的科技、文化最為發達,儘管人們認為北宋積貧積弱、富而不強,那都是指政府。北宋的GDP佔世界的80%,國家年財政收入經常超過億兩銀絹,兩年的鑄錢量就超過明朝260年鑄幣的總和,可是財政常出現赤字,錢哪裡去了?藏富予民!

漢朝家產超過千萬銅錢,就是富甲一方,富可敵國,富貴享受等同於諸侯國國君,能以地方首富上《史記?貨殖列傳》,名垂史冊。可是在北宋,家產千萬錢的比比皆是,5萬緡(5000萬錢)只是中等家庭的資產。首都開封普通人上酒樓吃飯,招待的餐具就是百兩以上的銀質碗碟。

見證清朝的康乾盛世

龍興寺在清朝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大帝參拜後又敕令重修增建,歷時七年完工,康熙為寺改名賜額“隆興寺”,沿用至今。而後康熙帝、乾隆帝又手書賜文立碑建亭。隆興寺的復興又見證了康乾盛世的輝煌。

千年古剎與天象的見證──正法興 國運盛

正定隆興寺的康熙手書匾額(圖片來源網路)

千古盛世,根源一致

千百年來,歷史學界一直在總結的盛世根源,都在圍繞明君賢臣展開,那都是表面的表象,佛法道法大興造下的天大功德,才是盛世的根本。且看古代的13個公認的盛世。

(1)西漢文景之治:漢文帝以道治國,清心寡欲,合於《道德經》的“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君修道德,與民休息,天下大治。

(2)東漢光武中興:以道治國,光武帝劉秀順天合道。

(3)北魏孝文帝中興:太武帝拓跋燾滅佛,如日中天之際,和幼子先後死於宦官政變。拓跋燾的孫子文成帝即位,撥亂反正,大興佛法,功德澤被後世,鋪築了文成帝的孫子孝文帝的中興治世。

(4)隋朝開皇之治:前朝北周武帝佛道齊滅,隋文帝楊堅扭轉滅佛,大興佛法之果。

(5)唐朝貞觀之治:高祖李淵定旨佛道齊滅,唐太宗李世民撥亂反正,佛法、道法大興之果﹔

(6)唐朝開元盛世:太宗種功德,六世享福果,毀於唐玄宗禍亂佛法道法。

(7)唐朝大中之治:唐武宗滅佛,唐宣宗傚法太宗撥亂反正,大興佛法之果。

(8)大遼景宗中興、聖宗盛世:蕭綽太后大興佛法之果。

(9)北宋咸平之治、仁宗盛治:前朝周世宗滅佛,宋太祖趙匡胤撥亂反正,大興佛法之果。

(10)明朝洪武之治:明太祖整頓佛教,大興佛法之果。

(11)明朝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大興道教之果。

(12)明朝仁宣之治:前朝佛道大興,福德延續後世。

(13)清朝康乾盛世: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興佛法之果。

所有盛世的背後,一致地指向了佛道正法的大興。實質上,那都是大興正法的功德,換來的天賜福份。北宋龍興寺的四次興盛,對應著華夏隋、唐、宋、清四朝的繁盛之時,也給這個天道法則,做出了證明。

注釋:

[1]《隋書?帝紀一》:皇妣呂氏,以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

來源:網路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