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3歲小伙竟然這樣慘死家中?真相很意外

23歲小伙竟然這樣慘死家中?真相很意外

以前有個笑話說:有戶人家生了個懶兒子,懶到吃飯都不願端碗。有次家人外出,擔心懶兒子餓死,就烙了一張大餅掛他脖子上,一低頭就能吃到。

但最後,懶兒子還是餓死了!為啥?大餅啃出大圈後,懶兒子寧願餓死也不願把餅轉一下。原以為是個笑話,聽過看過也就算了,但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樣的事:

2009年12月,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有個叫楊鎖的23歲小夥子在大雪天里慘死家中……

令人驚訝的是,他是被活活餓死的!楊鎖死後,村裡人議論紛紛,真沒見過這樣的孩子,寧願餓死、凍死,也不幹活!大家稱他為“天下第一懶人”。

他是堂兄弟8個中長得最英俊、最聰明,也是最懶的。8歲的時候,父母出門用擔子挑著,不讓他走路;上學後不做作業,老師批評一下,父母就找到學校;年歲漸長,他一試著幹活,父母就阻攔,要他去玩……為了將兒子永遠留住,還專門起名叫楊鎖。

一、兩敗俱傷

這樣的事情真是讓人既好笑又心酸。楊鎖和他的父母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對楊鎖來說,這樣的溺愛,已經失去最起碼的原則,讓人毛骨悚然。在這種溺愛的“灌溉”下,他無疑“被玩偶化”了,小貓小狗餓了尚且還知道找吃的,他卻連基本生存能力也沒有,最後只能落得個慘死的下場。與其說楊鎖是在紛飛大雪中餓死的,不如說是在父母長久以往猶如砒霜一般的溺愛下淹死的。

什麼是溺愛?溺愛是一個貶義詞,可以簡單理解為:過分愛護。而“過分”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兒。正所謂凡事都講究“度”,“過分”的東西就失去它了原本的意義。“愛”本來是件美好的事情,但“過分”了可能就是害人的利器。

從歷史上看,明孝宗朱祐樘一生勤政愛民,整頓吏治,力挽狂瀾,成就“弘治中興”,唯獨對自己的兒子明武宗朱厚照十分溺愛。明孝宗死後,武宗上位,做了許多奇葩事兒。朝堂風貌大變,閹黨掌權,內鬥紛爭不斷。男女不忌的他,最後連個子嗣都沒有,白白便宜了堂兄弟嘉靖皇帝,明朝也從武宗這開始走向衰敗了。

從現代生活中看,2017年11月,溫江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一起重大販毒案件,被告人陳濤的父母均為企業高管,家境良好,對他有求必應,使其養成了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的習性,20歲沾染毒品,慢慢踏進深淵…

所以說溺愛,可能只是父母為孩子偽造的一個虛擬世界。中國人教育孩子,很多不惜血本,每一代人身上,都集聚著上一代的財富與精神。父母的優點與弱點,氣質與性格,多少要反映在孩子身上。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是父母,學校與老師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教育孩子相當於父母的自我教育。

所謂溺愛,或許源自家長根本就不懂得愛,圖個省事,不許孩子干這干那,為了不花心思教導孩子,又對其予取予求。愛的時候誇到飛起,煩的時候也惡語相向。動物世界中,成年動物為了讓其“子女”適應弱肉強食的世界,在教育其“子女”最基本的生存本領後,會“趕走”“子女”。這,是對人類父母一個很強烈的啟發。但父母們往往意識不到這個問題。而這,正是最大的問題!

父母在墮落,指望孩子飛升,這相當於在小鳥翅膀綁上石塊,怎麼飛得起來?無非是落得個“兩敗俱傷”。

二、自我奮進

同時,做為孩子,也要理解父母,也要懂得感恩,懂得上進,懂得父母的不易,並為此拼搏、奮鬥,回報父母,努力工作。人生不是一次選擇決定的,人生是一系列選擇的匯總,有選擇就有正確和錯誤,當你意識到方向不對的時候就要學會去掌握方向盤,勤勞或許不會讓你走向成功,但懶惰一定會讓你走向失敗。現在的努力都是以後能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而現在偷過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選擇有成本,成本應由成年人自己支付。把依賴父母的臍帶徹底剪斷,去承受必須承受的壓力,讓它逼迫自己再生。

慈母多敗兒:“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魯迅先生幾十年前的悲憤一問,到現在還振聾發聵――你具備做父親的資格和能力了嗎,你要將孩子導向哪一個方向?到現在為止,很多國人都經不住這樣的拷問,這與他們是貧是富,是精英還是走卒販夫無關,只關乎“愛的能力”。

沒有窮死的,只有懶死的:人勤地不懶。好人生是創造出來。千山萬水,擋住的是不來的人。你要來,千軍萬馬都擋不住。

來源:第一女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