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陸「兒醫荒」是陳至立一大遺禍

作者:王赫

大陸「兒醫荒」是陳至立一大遺禍

大陸“兒醫荒”,其中一個原因,“累、煩、窮”造成兒科醫生大量流失,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兒科醫生短缺的局面將更為糟糕。*

近日,天津市海河醫院兒科因三名醫生全部病倒宣布停診一事,及其背後的兒科醫生長期嚴重短缺問題,引發廣泛關注。“兒醫荒”被認為是當年主政教育部及主管教科文體長達10年的陳至立的一大遺禍。

1月7日,海河醫院兒科門上貼有一張“兒科停診通知”,稱“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特此通知,請理解見諒!”該“通知”照片網上熱傳。

在輿論壓力下,4天後天津市衛計委終於宣布,1月11日海河醫院兒科門診恢復,特邀天津市兒童醫院兩名主任醫師出診。

此事並非孤例。江蘇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前段時間也貼出通知:“醫院兒科醫生長期超負荷工作,已有多名醫生病倒,請各位家長就近選擇其他醫院就診”。

類似事件並非今年才有,據大紀元2016年1月9日報導:近期,中國廣州、南京等地多家綜合醫院限制急診兒科服務。上海新華醫院雖沒有限診,但也出通知稱:“兒科急診內科等候需6小時,有高燒小朋友請先服用‘美林’”。

兒科停診將大陸“兒醫荒”暴露無遺。1月10日,天津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溫曉清說,目前天津市的兒科醫生缺口大概是600人。

而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2016年11月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披露,根據2020年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要達到0.69名的目標,大陸兒科醫生數量目前缺口86,042名。

如果以美國為標準的話,大陸的兒科醫生缺口可能不少於17萬名(根據美國凱撒基金會提供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底,美國每千名兒童擁有1.26個兒科醫生)。

大陸兒科醫師的短缺早已是公認的事實。原因很多,比如兒科面臨“一大一險一低”的現狀,即工作壓力大,職業風險高,待遇低,這導致大量兒科醫生的流失。

1999年起兒科本科專業停招17年

除此之外,1999年起兒科本科專業停招17年,代之以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則成為臨床醫學專業其中的一門課程,這被認為是兒科醫生缺失的主因之一。

輿論指,大陸“兒醫荒”乃是主政教育部及主管教科文體長達10年的陳至立的一大遺禍。

陳至立因與江澤民的曖昧關係,1997年8月被任命為國家教委黨組書記、副主任;一年後,被任命為改組後新設立的教育部部長;在數度被聯名彈劾、強烈要求下台的情勢中,2003年,卻晉陞為主管教科文體的國務委員,躋身“國家領導人”行列;2008年至2013年任中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陳至立最主要的政績,輿論公認是給大陸民眾帶來深重災難的“教育產業化”和“醫療市場化”。

“醫療市場化”給兒科帶來致命打擊。2011年2月,陸媒《京華時報》援引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會長朱宗涵指出,兒科困局凸顯兒科醫務人才短缺(兒醫全國缺口逾20萬、兒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