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京“放下身段”引才,進京落戶門檻放寬至部分本科

  • 民生

一直以來在戶籍管理上較為嚴格的北京也改革了引入畢業生的政策,將部分本科生納入人才引進的範圍,並對國內7所頂尖高校和“雙一流”學科畢業生實行“精準引進”。

近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提出全國高校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北京地區高校、京外地區“雙一流”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單位申請辦理引進。

首都經貿大學人才係副教授魏華穎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辦法》擴大了引入畢業生的範圍,學曆門檻從研究生降到了部分院校的本科生,但這並不意味著北京放鬆了落戶的條件,北京仍然要求的是優秀畢業生,並對他們有一套篩選的標準,隻有符合用人單位要求,符合北京發展方向的人才才能被引入。

從《辦法》的相關條文可以看出,北京的此次改革並沒有改變原有的指標管理模式,隻是根據北京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指標分配做出了微調。將國內7所頂尖高校本科以上畢業生和“雙一流”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納入計劃單列中,也就意味著這部分人才可以不占用稀缺的落戶指標,從客觀效果來說可以起到增加落戶指標的作用。

複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來看,目前我國主要城市出現了老齡化加快的情況,基於對老齡化和城市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的考慮,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都在以有競爭力的政策和環境吸引人才。

北京放寬畢業生引入條件

在《辦法》發布之前,北京執行的是2018年版的《北京市引進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工作管理辦法》。魏華穎表示,與2018年版相比,《辦法》對申請人的學曆、年齡和資格條件都進行了調整,在這三個方麵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寬。

在學曆方麵,之前的文件是隻有文化體育和郊區用人單位可適當引進本科畢業生,其他引進單位的畢業生原則上應具有研究生學曆。現在放寬到北京地區高校、京外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都可以申請。同時對文化、體育和郊區用人單位的引進崗位和院校要求、學曆要求做了細化。

在年齡方麵,之前的文件要求,引進的本科生一般不超過24周歲;碩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27周歲,教育、醫療係統引進碩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30周歲;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35周歲。現在的年齡要求是原則上本科生不超過26周歲,碩士研究生不超過30周歲,博士研究生不超過35周歲。

在資格條件方麵,之前文件要求是應屆畢業生現在的文件擴展到畢業兩年內初次就業的畢業生。

“北京這次改革對人才吸引的力度確實比之前步子更大了,態度也更加明確和堅決,對人才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從原來將畢業生看做是人才儲備轉變為將之視為寶貴的人才資源,這都是很大的進步。”魏華穎說。

姚凱認為,本科生算不上高端人才,隻是基礎性的人才,即使是頂尖高校的本科生也是相對生源較好的人才資源,現在一些超大城市將人才引入範圍擴大到部分優秀的本科生,主要原因這些城市出現了老齡化加速的情況,而像深圳這樣年輕的城市,則收緊了人才政策。在引入人才的時候,仍然要更多看重人才的質量。

魏華穎認為,雖然北京將人才引入的範圍擴大了,但並不意味著北京落戶的條件降低了,申請人的資格條件調整後,用人單位能夠有更大的選擇範圍,可以優中選優,挑選出更適合的人才。

指標管理的方式沒有改變

近年來,北京按嚴控人口的有關要求逐年壓縮大學畢業生、非北京畢業生留京計劃。2015年北京市人社局曾對外公布,當年進京指標壓縮在一萬人以下,除了專項以外常規引進控製在9000人以內。

業內人士分析稱,近年來北京的進京指標並沒有明顯的增長,當前進京指標仍保持在一萬人左右。

《辦法》沒有明確提出增加進京指標,要求引進畢業生工作按照統籌總量、提升質量、保障重點的原則,實行精準引進、分級管理,並對指標分配進行了微調。

《辦法》第五條提出,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引進規模,製定年度指標分配方案,遵循支持本市發展戰略、重大規劃實施、重大項目建設,保障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城市運行等公共服務領域基本需求,扶持郊區、艱苦行業、基層一線發展等原則來進行分配。

這次改革的一個亮點是將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曆畢業生,或“雙一流”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納入計劃單列。市委市政府重點支持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高精尖產業,“兩區”建設重點落地項目,本市市級“服務包”企業,重點稅源、重點引進、重點培育企業以及獨角獸企業等招聘這些畢業生時可以不受落戶指標的限製。

在北京市的政策解讀中明確了我國有7所高校屬於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範圍,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條規定給予優秀畢業生一個特別的渠道,方便了重點企業用人,對於這些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利好,實質上也可以多增加一小部分用人的指標,能夠讓北京吸引到更多的優秀人才。

一線城市也存在人才競爭壓力

近年來我國的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紛紛掀起了人才爭奪“大戰”,推出了各種吸引大學生落戶的“低門檻”政策,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受到城市規劃、人口規模控製等影響,並沒有加入人才爭奪之中。

“北京、上海也存在與新一線人才競爭的壓力,杭州、蘇州、成都等城市的人才政策也都很有競爭力。所以北京、上海也會推出一些有競爭力的政策和環境來吸引人才。”姚凱說。

去年9月,《2020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發布。

之前“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即可落戶”的政策,範圍擴大至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姚凱建議,由於名校培養的學生也不是個個都優秀,城市引進人才重點看人才素質、潛力和貢獻,而不是隻看身份。同時要適度注意,類似的人才政策有可能會引起房地產市場的連鎖反應,由此而導致房地產價格的預期性上漲。

魏華穎認為,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認識到得人才者得天下,各個地區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都在加強,所以在未來各種利好的政策會不斷出現。過去主要是管理的角度來考慮人才引入,現在則要從需求和服務角度,把人才服務好,把人才留住。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北京“放下身段”引才,進京落戶門檻放寬至部分本科

相关推荐: 深圳賽格大廈詭異晃動 官方調查結果出爐

2021年5月18日,中國廣東省深圳賽格廣場上的賽格大廈(中)發生明顯晃動,引發海內外輿論關注。 中國深圳標誌性建築「賽格大廈」,今年5月發生多次不明原因晃動,如今時隔近2個月,中共官方委託的專家組調查結果出爐,稱賽格大廈震動的主要因素,是桅杆導致的共振。 綜…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