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那些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後來怎麽樣了

1988 年漢城奧運會,” 人類第一飛人 ” 本 · 約翰遜以 9 秒 79 的成績奪得男子 100
米冠軍、打破世界紀錄,贏得了這場被稱為 ” 世紀之戰 ” 的比賽。

然而,不到三天之後,約翰遜就因興奮劑尿檢不合格跌落神壇。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怒批其為 ” 欺騙全人類的騙子
“,金牌最終歸於第二名,美國選手卡爾 · 劉易斯。

a70035bfd1e900b61556e95c9092b508

1991 年 1 月 11 日,加拿大多倫多,加拿大短跑名將本 · 約翰遜進行興奮劑測試 / 視覺中國

戲劇性的是,15 年後,卡爾 · 劉易斯遭到揭露:美國奧委會長期包庇和縱容他服用禁藥,以提高比賽成績。

一場世紀之戰,最終化為一地雞毛。而這隻是人類興奮劑濫用醜聞的冰山一角。

興奮劑,究竟能讓肉體凡身的人類變得多強,才會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運動員,承擔身敗名裂的風險去不斷觸碰底線?

反興奮劑,這屆奧運會來真的

不久前,網絡上流傳著一段疑似是日本反興奮劑協會發布的興奮劑檢測視頻。

視頻中,麵容姣好的興奮劑檢測員全程目不轉睛地盯著運動員取樣,配上過於細節的畫麵和難以名狀的畫質,再正經的解說也挽回不了網友開出八百裏之外的想象力。

c0c2fd2a5c5d5a38b831a6786d3cfb3e

網絡上流傳的興奮劑檢測視頻,畫質感人 / 新浪微博 @全世界都不如一個你

玩梗歸玩梗,興奮劑檢測的取樣過程其實很嚴肅。按照東京奧委會的規定,運動員需統一在衛生間取樣,本人取樣、一人陪同,陪護員全程監護運動員的行為,務必確保樣本的真實性。

在他人的注視下取樣,聽起來就是一個不太愉快的過程,但這隻是漫長檢測路的小小一環。

整個興奮劑檢測過程可以分為足足 11
個步驟,除了尿液檢測外還有血液檢測,規定之詳盡可以從今年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ADA)發布的長達 181
頁的反興奮劑條例一窺究竟。

不僅如此,興奮劑檢測還分為賽事間檢測和賽事外檢測。也就是說,在你確定成為奧運會參賽運動員的那一刻起,不論是訓練、比賽、開慶功派對,甚至隻是出門遛個彎,都有可能被抽中進行興奮劑檢測。

2f19682571f4c88fb9fb3d67d67d58da

2006 年 2 月 7 日,冬奧會興奮劑檢測中心嚴陣以待,保證都靈冬奧會的順利進行 / 視覺中國

疫情也絲毫沒有減弱國際興奮劑檢測機構(ITA)的決心:他們計劃在東京奧運會收集 5000 份檢測樣本,這個數量甚至超過了
2019 年。

遭遇如此興師動眾排查的興奮劑,究竟有什麽魔力?

興奮劑的功能,五花八門

興奮劑的作用之多,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根據 2021 年 WADA 發布的最新禁用名單,運動員禁用藥物一共可以分為 10 大類,高達 392 種。

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力量增強型興奮劑,這些興奮劑可以增加肌肉強度、提高耐力、減脂增肌。比如說合成代謝類固醇、生長激素、蛋白質激素等等。

拿促蛋白合成類固醇來講,它屬於合成代謝類固醇,一般普遍認為它可以觸發蛋白質的合成,刺激肌肉的生長,從而達到增加肌肉力量的目的。

c0c2fd2a5c5d5a38b831a6786d3cfb3e

2020 東京奧運會,舉重男子 73 公斤級賽場。舉重運動對肌肉力量要求很高 / 視覺中國

早在 1973 年,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學者就對 28
名男性大學生進行過一係列實驗。在這次實驗中,服用類固醇使實驗者體重平均增加約 1.5 千克,去脂體重平均增加約 2.2
千克;他們的仰臥推舉成績平均增加了 5.6 公斤,蹲舉成績更是提高 11.2 公斤之多。

而生長激素,則可以影響運動員的肌肉代謝及能量供給。2010 年,美國《內科醫學年鑒》一份針對 96
個運動員的研究表明,服用生長激素可以使運動員的衝刺能力增加 4%。

這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但換算進比賽中,就意味著,僅僅服用生長激素,就可以讓運動員百米短跑成績在每 10 秒內提高 0.4
秒。

要知道,裏約奧運會男子 100 米決賽,冠軍博爾特和最後一名也隻差了 0.25 秒。

f97ff42f3920a3fb1ae9c80a818d72b5

2016 年,裏約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排在第六賽道的是博爾特 / 視覺中國

除了增強力量,興奮劑還可以提升耐力。1980 年,在一項針對促紅細胞生成素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注射血液興奮劑後的 24
小時,人體耐力會增加 35%。

在這份名單上,還有很多各司其職的興奮劑。比如 β
受體阻滯劑可以幫助擊劍或射擊運動員在比賽中保持手部穩定;利尿劑增加尿液排出量,可在賽前減輕體重,對參加體重受到限製的比賽的運動員有利;常見的嗎啡、杜冷丁可以用來強力止痛
……

種類繁多的興奮劑,在全方位破壞比賽的公平性。

反興奮劑,不會止步於公平

興奮劑如此強大,如果大家都用興奮劑,是不是既保證了公平,又能刷新人類體能成績?

別犯傻,反興奮劑的原則能夠成為國際共識,可不僅僅是考慮到公平性。

興奮劑從一開始,就是一把對準運動員自身的利刃。

在興奮劑中,合成代謝類固醇會損害肝髒,利尿藥會引起身體裏水和鹽類代謝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肌肉興奮藥則會產生心跳減慢、惡心、嘔吐、皮疹等副作用。

1960 年羅馬奧運會,丹麥自行車運動員克納 · 詹森在比賽中猝死,屍檢後懷疑是服用酒精和苯內胺的混合物所致。

16bba20ae6a3311fbf5ede31bcc3a96c

1960 年,第 17 屆羅馬奧運會,自行車比賽 / 視覺中國

苯丙胺類,屬於中樞神經係統興奮劑,具有成癮性,在長期使用後,會導致使用者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的下降,嚴重的還會出現幻覺、妄想、敏感猜疑等精神病性症狀。

這樣的興奮劑,危害和毒品無異。

運動員在退役時,往往傷病纏身,如果再加上使用興奮劑,後果常常是慘痛的。

顧拜旦說,奧林匹克精神就像一束光,匯聚了關於人類應不斷自我完善的道德準則。

為了追求數字和獎牌去傷害身體、打破公平的行為,對不起任何一個秉承奧林匹克精神奮力拚搏的人。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那些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後來怎麽樣了

相关推荐: 路邊狂吸黃花 她回家狂做惡夢 上網一查花名嚇傻

一名女子和朋友被路邊一朵黃花吸引,拿起來狂聞拍美照,未料後來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取材自IG「songsbyralph」 加拿大詞曲創作者拉斐拉·韋曼(Raffaela Weyman)近日在社群媒體透露,她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可怕的「鬼壓床」,醫學上稱為睡眠癱瘓(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