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00元買一個,西瓜為什麽越來越貴?

西瓜,吃不起了?

7月中旬的一天,在北京CBD上班的楊可兒和同事們難忍酷暑,便決定到國貿商城附近一條街道的水果攤上,買西瓜吃。

錢是同事們“集資”的,他們買了半個西瓜,一斤6元,總共花了50元。捧著半個西瓜回來,平時從不買瓜的領導聽到價格後,覺得簡直貴得離譜,大罵他們是“敗家子”。

生活在廣州天河區CBD的魏榮,也為西瓜敗了一次家。盛夏的一個晚上,她在一家廣州連鎖的水果超市好食惠,買了1/8個麒麟瓜,重3斤,一斤8元,總共24塊錢。買來西瓜後,她還專門合影留念了一下,“今年西瓜都太貴了。”

白靜婷是一個吃瓜大戶,她在上海長寧區上班,下班後每天她都在外賣平台上下單百果園的西瓜。最近三天裏,她買了一次10斤的麒麟西瓜果切,55.8元,一次5斤A級麒麟瓜果切,30元,相對便宜的一次B級麒麟瓜果切,也要18元。

老家在西北的白靜婷說,“我一直以為西瓜都是4毛錢一斤,來到上海才知道要四五塊。”

然而,作為西瓜主產地之一的西北,其西瓜也在漲價。身在甘肅蘭州的劉語馨向AI財經社表示,“往年都沒感覺,就今年特別貴。”前些天,她在自家樓下的一個瓜農卡車上買瓜,一斤已經漲到了1塊8毛錢。

在劉語馨的記憶中,往年的西瓜8毛錢就算貴了。她家裏買瓜,都是至少買一大個,多的時候則是直接買一麻袋,買來慢慢吃,“現在已經淪落到隻能買半個回來了。”

談及今年的西瓜零售行情,寧夏中衛某西瓜產地的一位瓜農向AI財經社透露,“今年西瓜行情好,都賣得貴。”

與此同時,買瓜太貴的吐嘈聲也充斥社交網絡。一位網友說:“打工好難,西瓜好貴,我三千的工資不配。”有網友在廣東一個二線城市買了兩次瓜,一次是甘美西瓜,花了60塊錢,一次是麒麟瓜,花了50塊錢。

7月中下旬,AI財經社走訪北京多個水果超市和商超,發現不同渠道所售西瓜價格存在一定差距,但總體而言,一斤西瓜至少要3元起。最便宜的屬東大橋一家京客隆門店內的京欣西瓜,一斤1.38元。而華潤萬家旗下精品超市Ole,所售西瓜僅1個品種,AI財經社反複確認後得知,一斤要16.9元。

在線上渠道,當AI財經社定位“北京國貿”進行查詢時,每日優鮮最便宜的京欣西瓜一斤2.99元,京東水果自營最便宜的硒沙瓜一斤3.92元,美團優選最便宜的也是硒沙瓜,一斤1.87元。叮咚買菜最便宜的密童西瓜則是一斤4.48元。

331e961dc00fb128da455e8483fe6d08

7月中旬至下旬,北京地區3個西瓜品種價格數據。圖/AI財經社

西瓜的價格波動基本成U型,5月下旬北方頭茬瓜上市,6到8月各地瓜果開始供給,市價理應迎來最低點,但今年的最低點明顯比往年高了許多。

商務部今年6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大部分批發市場的西瓜價格整體數字都比去年高。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的西瓜批發價為1.45元/斤,2021年6月為1.87元/斤。據農業農村部7月30日的監測數據,當周全國西瓜平均批發價格為3.17元/公斤,同比上漲56.9%。

為什麽現在的西瓜,越來越貴了呢?

哪個環節漲瘋了?

不同於流水線上的工業食品,西瓜的生產與一些偶然因素相關,比如今年的極端天氣、疫情下的國際貿易等,均會對西瓜價格產生影響。但對於零售終端的消費者來說,這些影響較為微弱,感知或許並不明顯。

“果品質量、品牌溢價及稀缺性等愈加成為影響水果價格的因素。”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孟麗在一份報告中,根據2021年水果總體態勢作出如上分析。

中國的西瓜果品質量確實在不斷提高。很早以前,大眾隻看重西瓜熟不熟、甜不甜、口感怎麽樣,但慢慢的,西瓜品種進入人們的視野,麒麟瓜、8424等品種被人們廣泛知曉。

AI財經社走訪發現,光在北京,產自全國各地的多個西瓜品種,大小、形狀、紋理、口感都不一樣:本土的龐各莊小吊瓜以口感好、體積小而聞名,因為種植技術要求高,價格相對大個頭西瓜來說也較貴;同樣較貴的還有甘美西瓜、麒麟瓜,它們普遍在一斤3元以上;而硒砂瓜、京欣西瓜等老品種較為便宜,價格普遍在1元到2元之間。

然而,距離“8424”培育出來已經過去三十多年,距離麒麟瓜培育出來也已有將近二十年,品種更迭給西瓜價格帶來的變化是緩慢的。

在西瓜產銷鏈上,農業農村部孟麗副研究員的報告中提到的“品牌溢價”,才是影響西瓜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五年前,好多產西瓜的基地都開始打出自己的品牌了。”漢良農業合作社經理廖誌告訴AI財經社。他所負責供貨的Ole超市北京國貿門店,隻有龐各莊小吊瓜一個品種,這種西瓜高達16.9元一斤,並且帶有明顯的品牌標識——“漢良牛奶西瓜”。

據廖誌介紹,該品牌注冊於2008年,主要賣點是以牛奶代替肥料澆灌西瓜,品牌在與Ole超市合作兩年後,盒馬也找上門來,“新發地、高碑店,隨便一問都知道我們的西瓜,這就是品牌化(的作用),有口碑了。”

Ole超市售貨人員也給出了他們賣得貴的理由,“我們的龐各莊小吊瓜不一樣,進價就要10多塊。”

不過,在2019年北京衛視的一檔節目中,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馮雙慶否認了“牛奶施肥”的科學性,“牛奶是大分子化合物,農作物不能吸收。”

3fa592e7e52dd97f6343fcc89f58a665

Ole超市在售“牛奶西瓜”。圖/AI財經社 薛永瑋

盒馬鮮生北京光華路門店在售的麒麟瓜僅有“曉吸”一個品牌,該品牌也將麒麟瓜送上了6元一斤的高位。這種西瓜用紅色紙盒包裝,比盒馬App上其他未特意標注的普通海南麒麟瓜貴1.5元左右。售貨人員表示,“我們這個瓜和別的不一樣,這個主要是用來送人的。”

在北京東五環一家果多美超市,每一個甘美西瓜上均貼有品牌貼紙,貼紙設計顯眼,麵積較大。這樣的一個甘美西瓜一斤6.58元,拿走一個需要60元左右。

AI財經社致電貼紙上“一包糖”品牌的主體公司,其生產端負責人任廣福表示,自家的瓜較貴是因為走精品路線,從生產端就開始進行品控檢測,隻有當甜度、成熟度、個頭、外觀等指標都達到一定標準後,才會被打上“一包糖”的品牌,不符合標準的西瓜,都會直接賣給客商或拿去批發市場銷售。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秘書長陳磊曾公開表示:“標準化,是果業高質量發展的鑰匙,和品種、品質、品牌都息息相關。”

標準化,或許才是西瓜最大的溢價環節,也是人們感受到西瓜貴的最直接原因。

AI財經社經過調查發現,盒馬、京東、美團、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渠道中,西瓜都是按個兒賣,每個西瓜重量控製在一定區間。任廣福表示,“論標準化要求,盒馬等新零售渠道要求最高,連鎖水果超市次之,最後是永輝、沃爾瑪等傳統商超體係。”

廖誌告訴AI財經社,其龐各莊小吊瓜按不同標準流向不同銷售渠道。盒馬和Ole超市要的瓜都是3斤左右,重量隻能向上浮動0.5斤左右。篩選完之後,3斤以下、4斤以上的西瓜流向了平價商超或合作社自營平台,最後剩下的西瓜,流入批發市場或地方超市。

多家農業合作社均向AI財經社表明,標準化西瓜的篩選環節,均會增加商超的拿貨成本,其中包括稱重的人力成本、測試的物料成本等。

但是,據知情人士透露,經過一係列篩選後,盒馬、Ole等渠道的拿貨價隻比平價商超等渠道高1元左右,但最後的售價卻高了遠遠不止1元。

一位某大型商超工作人員也側麵證實了這一點。據他透露,盒馬之所以最後給到消費者的售價很高,“可能隻是為了更高利潤,以此彌補在其他方麵的高投入。”

他分析稱,盒馬等渠道的西瓜目前屬於從外部采購,而隨著物流水平和智能化設備的發展,采購成本並不會很高;另一方麵,盒馬等渠道的受眾定位就是中高端市場,所以即便給出“高售價”,也能最終被消費者接受。

為確定感付費

西瓜的價格確實比早年高了不少,許多人在心理上仍無法接受。白靜婷覺得,“西瓜難道不就是應該很便宜的嗎?”

家中常年必備西瓜的餘子秋覺得,“西瓜就是一個物美價廉的水果,如果要花很多錢,還不如吃別的水果。”

西瓜最大的優點是解暑、水多,但營養價值並不高。西瓜的維生素C含量不敵獼猴桃、草莓,葉酸含量比個頭小小的櫻桃和葡萄還要低,唯一含量可觀的是胡蘿卜素,也隻是和杏子的含量一樣。但作為一種平民水果,它的銷量一直位居前列,據全國城市農貿中心的數據,2018年中國年度銷量前十的水果中,西瓜穩居第一。

便宜的瓜當然也有。AI財經社在北京一家京客隆超市裏看到,最便宜的京欣西瓜隻要1.4元一斤,但西瓜個頭較大,紋路紛亂,外表也不夠圓潤,甚至還有部分凹槽。

早市、小攤販上賣的西瓜更便宜。在北京大興一處早市,中午時分甚至還有9毛錢一斤的龐各莊小瓜,但表麵有大麵積紋路模糊。據買了該瓜的顧客描述,這算收攤前低價處理的瓜,吃起來籽特別多,很影響吃瓜的感受。

餘子秋也遭遇過這樣的時刻。兩年前他在小攤上買了一個“麒麟西瓜”,看著又大又圓,他專門托著西瓜敲了敲,聽到發出熟瓜才有的震動聲才放心。但剛舉起菜刀切下去,西瓜就崩了,吃起來也不甜,餘子秋懷疑,這根本不是麒麟瓜。

在小攤販和早市上買西瓜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由於無法確定果品質量,買西瓜就像拆盲盒,切開後才能知道裏麵是個什麽東西。

於是,為了能吃瓜吃的更有安全感、確定感,許多人開始願為西瓜付高價。

生活在北京的彭輝發現,他之前在其他生鮮平台買到的便宜的西瓜,質量一般,所以現在寧可去盒馬買更貴的西瓜,“寧可花更多的錢,也要買個確定能吃的西瓜。”

白靜婷雖然對4毛錢的西瓜念念不忘,但當要身體力行買瓜時,也隻會選擇去百果園。她知道大型平價商超的瓜會更便宜,隻是一想到要拎著一個很重的西瓜回來,她就選擇直接放棄,“而且感覺百果園的西瓜切得更幹淨。”

餘子秋的媽媽為了買到有品質保證的新鮮瓜,還會專門開車去北京昌平的西瓜基地親自挑選,在基地挑選西瓜價格並不會更便宜,還要大費周折。但肉眼可見的品質保證,讓她覺得更安心更可靠。

52a24d4b78cec509fc0bf4e9d22fa0fb

盒馬在售的“曉吸瓜”品牌。圖/AI財經社 黎雨辰

“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專業了,對原產地和品牌的認知越來越清晰,願意用高價換取高品質。”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說道。

中國的食品消費,正在從吃飽、吃好到吃精轉變。在朱丹蓬看來,“不再以性價比為唯一參考因素,這是消費升級的典型體現。”同時,消費升級的另一重要表現是,消費者開始更注重顏值管理、體重管理、健康管理,“如果某個產地,某個品牌的西瓜更符合這種管理需求,他們將願意為其付出更高成本。”

在這樣的消費趨勢下,商家也抓住時機在品控上大做文章,按個計價、強調精品。隨之,客戶粘性提高了,新的消費習慣也慢慢培養起來了。

當廣州的魏榮,再次路過那家一斤西瓜賣8元錢的水果店時,發現即便還是一樣貴,但周圍還是圍了不少人,3分鍾之內,兩個顧客買走了西瓜。魏榮開始理解其中的道理,“貴是貴,但吃了之後確實比普通超市的要甜很多。”

在北京CBD上班的楊可兒,在被領導罵過一次“敗家子”之後,也懷疑過自己是不是被黑心攤販給坑了。但她後來在一家生鮮平台下單3元一斤的西瓜,便宜是便宜,卻沒有上次的甜。分給同事時,還被一些人嫌棄“熟過了”。

她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花錢買貴的西瓜,其實是在為一種確定感付費。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100元買一個,西瓜為什麽越來越貴?

相关推荐: 鄭州屍橫遍地 官方竟稱大雨後城市更乾淨?

網傳視頻顯示,7月20日鄭州地鐵站內屍橫遍地。(圖片來源:推特視頻截圖) 7月20日,中國河南省多地遭遇破紀錄暴雨,洪災遍地。省會鄭州變成一片汪洋,地鐵內積水更嚴重,5號線有列車被困隧道內,水漫車廂。網上隨後傳出多個地鐵站內遍地死傷的視頻。官方疑似一度在官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