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圍繞一隻猴子的競爭:各實驗室都在搶 一猴難求

一猴難求,“克隆猴之父”孫強開始考慮自己養猴子。

他所在的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實驗室裏,前後使用了超過1000隻實驗獼猴,現在,實驗用猴子成為難題。

一位醫學研究專家說,因為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在進化上與人類更為接近,現在最前沿的醫學研究,必須使用猴子進行藥物實驗,才能得出更準確的研究結果,而獼猴更因與人類更高的進化接近性,讓實驗獼猴具有了不可替代性。“大約有8成左右的實驗獼猴,被用於此類醫學研究。”

多位受訪科研人員表示,近兩年來,藥物臨床前研究對實驗猴的需求爆發式增長。新冠疫情暴發後,疫苗以及各類相關藥物的研發也進一步消減實驗獼猴現有存量。因素疊加下,實驗獼猴的價格在兩年內暴漲,2019年不到萬元一隻,到2021年初,已經達到兩三萬元。今年以來,實驗獼猴的價格基本是“每月漲價一萬元”,現在已經達到六七萬元甚至十萬元一隻。

比價格昂貴更讓人頭疼的是,“抱著錢也買不到猴子”。記者了解到,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先款後貨預訂猴子,卻都不能及時拿到,三五個月的等待期稀鬆平常,還要四處通關係、“刷臉”才能搶到獼猴。

根據中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行業協會近期數據,我國實驗獼猴的現有存欄量大約20多萬隻,其中85%為食蟹猴,15%為恒河猴。根據我國《野保法》規定,食蟹猴和恒河猴都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無論捕獵、繁育、交易都受到法律限製,需要拿到相關批文。當獼猴成為實驗動物,還需要從科技管理部門申請《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和《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在取得這些資質的前提下,每一次實驗獼猴交易,還需要額外辦理《出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審批》。

高額利潤的背景下,有人開始鋌而走險。業內知名“猴王”、四川橫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橫豎生物)董事長王正武,因涉嫌“非法收購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罪”於今年2月被警方刑拘,3月被逮捕。其涉嫌非法收購的野生獼猴數量超過200隻。

“搶猴子成為競賽”

“現在市場上的實驗獼猴,六七萬元的都是一般價格,如果要挑各項指標更好的,可達到10萬一隻。”北京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高級獸醫師耿祥飛從事實驗獼猴行業已超過20年,最近有一個實驗項目需要用到獼猴。為了找猴子,國內40多家猴場他打遍電話,幾無所獲,“以前還能挑挑揀揀,現在買要找關係,還要等三五個月猴子才送過來。我最後找了個小猴場協調了一下,買了20隻,大猴場想都不敢想。五六月份的時候我訂了猴子交了錢,現在猴子還沒到呢。”

國家隊也麵臨同樣的問題。作為全中國“使用實驗獼猴最多”的科研機構之一,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前後已用了1000多隻猴子。平台主任孫強說:“我去年買的猴子今年才到,去年買的時候4.5萬一隻,今年已經8萬了。”

廣州華騰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水林說,實驗獼猴的價格在2020年底就漲到了2萬,後來幾乎每個月漲接近一萬塊錢。

比飛漲的價格更讓人心慌的,是抱著錢也買不到猴子。

4402543adb87ac3958b5f23bdfa8ec24等待實驗的恒河猴。受訪者供圖

“錢交出去了,猴子不能及時到手裏,據我所知現在很多科研項目是在等著動物到位。”
前四川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主任尹海寧稱,目前,和新冠病毒有關的研究項目還能被優先考慮,但其他的項目“可能就得放一放”,“我們機構這幾年猴子的用量一直在增長,從整個市場看,用量也在漲。主要是生物醫藥,尤其是大分子藥物,用猴子用得多一些。加上2020年的疫情,用猴就更多了。因為做疫苗和藥物開發、研究,都要用到猴子。”

新京報記者采訪中發現,有不止一名受訪者表示,目前,全國多個省市“搶猴子成為競賽”。有關動物實驗的項目,在每個省份都非常受歡迎,頗受招商部門青睞。

“頭部企業已開始收購猴場、囤積猴子。”廣州華騰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水林說,大型醫藥科技公司的競爭已經成為生物資源的競爭,有些巨頭公司已規劃到三五年以後,“實驗獼猴這一資源正在被逐漸壟斷。絕對壟斷不可能,但有向頭部靠攏的趨勢。”

謝水林最近做藥品器械方麵的項目,找來找去一猴難求,最後輾轉買到10隻老年猴,每隻六七萬塊。“3-6歲之間的壯年猴幾乎絕跡。”他一聲歎息,“兩三年內不會好轉。”

根據蘇州西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國內主要使用單位的實驗猴使用量為18140隻,到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為28026隻,漲幅達54.5%。

殺雞取卵

孫強認為,實驗猴生產能力有限是導致市場供不應求的原因之一。

“最開始都沒有實驗用猴,主要是大小鼠,兔。後來擴展到小型豬、獼猴。猴子一直管得比較嚴,當時辦很多手續很不容易。”在前四川省實驗動物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劉孝福的記憶裏,上世紀90年代,審批實驗用猴的發證單位涉及包括衛生在內的多個部門,
2000年左右,實驗獼猴的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審批實現了多證合一。

“多證合一開始讓市場化養殖實驗用猴變得可操作。”一名獼猴研究專家稱,彼時,第一批市場化養猴場的猴子來源,一部分是改製後的林場抓捕所得,“比如安徽,林場改製後有很多業務就開展不了,隨後利用當地資源,開始做獼猴的養殖繁育中心。”

“我國現在有超過40家企業養實驗獼猴,但規模化的養殖企業所占比重並不高。“孫強說,部分小企業“有猴就賣”,難以進行科學、長遠的種群繁育,“這也導致絕大多數猴飼養企業的繁殖種群動物老齡化嚴重,繁殖率顯著下降。”由於食蟹猴和恒河猴的性成熟時間都在4年以上,因此,即便一些養殖企業看到了這個問題,也很難在短期內完成轉型。

2c4ec293af0a0cd6bcea22737107e1c2實驗室裏的恒河猴。受訪者供圖

根據新《野保法》相關規定,科研機構因物種保護目的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應當使用人工繁育子代種源,“意思就是野生猴子進入猴場後的第三代,才能成為實驗獼猴。”行業資深人士耿祥飛說。

“可以預見在未來3-5年內,市場的需求還會不斷增加。”孫強認為,隨著繁殖種群中動物年齡的進一步老化,年出欄動物數很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廣州華騰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水林認為,新冠疫情也是造成實驗獼猴緊缺的原因之一。“因為新冠疫苗必須用猴子。現有新冠病毒疫苗尚有提升的空間,所以還有很多公司在開發新的疫苗。目前涉及生物的、核酸的東西,幾乎都要用到猴子。”

在孫強看來,新冠疫情並不是導致實驗獼猴短缺的主因,藥物臨床前研究對實驗猴的需求爆發式增長,才是核心因素。“90%的實驗獼猴,都被藥物臨床前研究用掉。我估算全國缺口至少是現有產出量的1.5-2倍。”

數據統計,到2020年,我國大分子候選藥物申報已經突破三位數。這也導致國內新藥研發臨床前研究中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的使用數量在近幾年急劇上升。

“近年來大分子生物製藥市場發展勢頭可以用迅猛來形容,全球幾乎所有最尖端、最先進的重大疾病治療方法如艾滋病、腫瘤等均與生物大分子藥物有關。歐、美、日等國家均認同生物大分子藥物將是21世紀藥物研發中最有前景的領域之一。但是,這些藥品在成為新藥前都需要進行臨床前研究,以證明有效性和安全性。”孫強說。

多位受訪人員稱,實驗獼猴身價暴漲和一猴難求,無論短期還是長期,都正在對科研造成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成本大幅上升。“以前實驗獼猴在一個項目裏大概耗費成本總額的三分之一,現在的話已經超過二分之一了。”前四川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主任尹海寧說,作為實驗資源,獼猴的繁育速度較慢,跟不上市場的需求,“雖然其他動物也都在漲價,但就這個漲得最厲害。”

另一方麵,因為猴子越來越貴,許多猴場開始殺雞取卵。“有一句俗語,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孫強說,有的猴場已經在猴子價格高企的背景下會選擇“不留種,有猴子就賣,所以用於留種繁殖的猴子也越來越少。中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行業協會統計,現在實驗獼猴的存欄是20多萬隻,其中母猴大約在5萬隻左右,一年大約產出兩三萬隻。事實上,去年存量就已經賣光了,1歲的獼猴也在被出售。”

獼猴買賣的非法途徑

耿祥飛說,從2000年中國有實驗獼猴市場開始,國內非法買賣和國際走私交易就一直存在。2019年,南寧海關破獲一起特大走私食蟹猴案,查證走私食蟹猴達2735隻。

2021年,四川橫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正武因涉嫌“非法收購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罪”被逮捕的消息,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

59bc8a94f487e32cc04ff329cc7e451b實驗室裏的食蟹猴。受訪者供圖

2003年,王正武成立了四川橫豎生物,主要從事實驗動物生產、銷售。據當地媒體報道,2015年,橫豎生物的實驗獼猴養殖規模和出口量已位居全國第一。到2017年,橫豎生物實驗獼猴存欄量7700隻。其三年共出口試驗獼猴2000多隻,90%出口美國,出口量居全國第一。在此期間,王正武也成為四川省人大代表。2017年初,橫豎生物在新三板正式掛牌。

消息人士透露,“這個案子目前查到的相關獼猴已經超過200隻,涉及的交易上家不止一個。”4月8日,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人民檢察院發布公告表示,“發現王正武收購獼猴的行為涉嫌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可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請擬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機關和社會組織在本公告發出三十日內將有關情況書麵反饋本院。”

“最早三四千一隻猴子,現在幾萬塊一隻,利益太大了。”一位熟悉王正武的人說。

但在專家看來,非法途徑的獼猴進入實驗猴市場存在隱患。“野外的猴子大多帶有結核,不知道病源。如果流向市場,不僅會給整個動物種群帶來難以估量的風險,也存在著嚴重的公共衛生風險。”

2020年1月26日,中國發布《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為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斷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全麵禁止了包括猴子在內的所有野生動物的進出口和“任何形式”交易。據《觀察者網》報道,中國叫停實驗獼猴進出口後,美國等國家的疫苗研發亦受影響,《紐約時報》曾報道稱世界需要猴子來開發新冠疫苗,但“中國頒布的野生動物禁售法案,進一步加劇了實驗猴供應短缺問題。”有網友戲稱此為“閉關鎖猴”。

現在,孫強開始考慮用自己使用過的“退休猴”進行繁殖,但這是否是長遠之計,尚未可知。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圍繞一隻猴子的競爭:各實驗室都在搶 一猴難求

相关推荐: 要不是妻子全力施壓查找 他被偷偷火化永遠成失聯人員

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的強降雨,因五次暴雨紅色預警未受重視,當時仍在運行的鄭州地鐵5號線的一趟列車卡在了海灘寺站和沙口路站之間,大量積水灌入車廂,數百名乘客被困長達三到五個小時。後經官方的搜救,‌‌「被困地鐵5號線乘客已全部救出‌‌」,其中12人不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