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青藏高原,也擋不住年輕人考公

朋友的女兒趙潔,最近加入了考公的隊伍,成為國考大軍中的一個“卑微的分母”。

4年前,趙潔在211高校的本科畢業,先後換了兩份工作,輾轉了兩家所謂的“互聯網公司”,但最後都沒有留下來。在這期間,她也想過出國留學,但無奈碰上疫情,隻好打消了念頭。

在嚐試了多條道路之後,考公成為了所剩不多的選項。朋友說,“考上後一勞永逸。”於是大旗一揮,趙潔開始了考公之路。

但是,今年考公形勢非常內卷,趙潔麵前的依然是一條險途。

兩萬裏挑一

10月26日,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2年度公務員招考網上報名和資格審查工作結束。

這次國考,有幾個數字值得銘記。

首先,報名總人數212.3萬,首次突破200萬人,這創下國家公務員考試人數新高,堪稱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考”。盡管所招人數也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是遠遠趕不上增長的報考人數。

此外,考錄比例也破紀錄。

平均考錄比例達到68:1,堪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最熱門的崗位是海拔超過4000米氣候環境惡劣的西藏阿裏噶爾縣郵政管理局的一個崗位,僅招錄一人卻有20813人報名,考錄比高達20813:1,可謂“兩萬裏挑一”。

d656d89025d4f5a980abb5f8e9cab107

西藏阿裏噶爾縣郵政管理局的一個公務員崗位僅招錄一人,考錄比高達20813:1

用網友們的話說,“宇宙的盡頭是公務員”。

趙潔也表示,在她眾多同學之中,也有三人是今年同時參加公務員考試。這三個戰友,同樣是在社會上打拚了幾年最終選擇“進軍體製內”。他們的故事或許並不一樣,但是結論卻有一致性,那就是隻有考上公務員才能結束躁動的生活。

然而,對社會有所感知的人都知道,“考公熱”升溫,對當下社會而言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國進民退”

上一次考公熱,恰恰是12年前。

2009年,國家公務員的報考人數達到了105萬人,比起2005年的25萬人番了四倍。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一個職位居然有4000多人進行競爭。

當時的情況大家也記憶猶新:一方麵是2008年金融風暴重創了私營企業,多家製造業工廠倒閉,國際大環境形勢不好;另一方麵是公共管理部門膨脹,權力缺乏製約,體製內享有隱性福利。

fb18d36ef2e72255368e7ea85fa90290

2015年——2019年國家公務員招錄變化

有媒體分析,當時“八項規定”還沒執行,公務員有一些隱性的收入和福利。網絡有段子說,公務員“事少錢多離家近、數錢數到手抽筋”,導致很多應屆畢業生從現實因素考量,毅然地走上考公之路。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國進民退”。在這樣的局麵下,“考公”成為了當時應屆畢業生的理性選擇。

後來的局麵是怎麽被扭轉的呢?

一方麵,十八大以後,中央推出八項規定精神,國家加大反腐力度,把約束權力的製度籠子越紮越緊。

在一係列的嚴格整治下,“公款吃喝”、“公車私用”等現象少了很多。同時,很多部門的“小金庫”也遭到取締,公務員的製度性收入也得到了規範。

隨著工作量的增多,公務員隊伍也變得繁忙。從此前的“事少、體麵”,變成後來的“事多錢也不多”,考公的吸引力逐漸下降。

7fe9aa0558a65152cb1736839e2dd68e

原四川省宜賓市常務副市長樊建川

不僅考公熱潮開始降溫,一些千辛萬苦考上的公務員也在叫苦——千辛萬苦獲得的職位,並不如此前想象中那麽“香”。

當時,也有一些體製內的公務員辭職,走向體製外。這標誌著公務員的“神話”破滅。

其中比較著名的案例是原四川省宜賓市常務副市長樊建川,不僅通過創建房產開發公司賺了幾十億,還通過建造博物館滿足自己對文物的信仰,活出了一番精彩。

下海熱潮

另一方麵,民營企業也迎來了春天。

自從2014年開始的雙創浪潮,大量體製內的優秀人士離開了職場,開始了創業生涯。在資本和高新技術的驅動和刺激下,不少企業成功孵化,獲得了A輪、B輪的風險投資。

萬眾創業、大眾創新激活了當時的市場,出現了不少創業神話。包括美團、字節跳動、拚多多、滴滴等一係列“超級公司”快速崛起,成為“新經濟”的領頭羊。

新經濟提供了大量勞動職位,並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天價年薪”和全新的創業理念,吸引著青年們的加盟。當時的大學畢業生已經不再執迷於考公,而走向更加多姿多彩的互聯網創業公司。

f7ff38e900f3ac05f766a7bb84766121

重慶一科技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雙創生態社區內進行研究工作。

在火爆的雙創階段,不僅僅是獲得應屆大學生的青睞,也讓很多職場人士放棄了體製內的工作,投身到“雙創”浪潮之中。當時不少概念橫空出世,成為資本的寵兒,比如共享經濟、內容創業、知識付費、比特幣、區塊鏈、人工智能等。

其中有不少幸運兒,比如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原來是《新京報》的一位記者,創辦摩拜單車,後被美團以35%美團股權、65%的現金收購,胡瑋煒成功套現,實現了財富自由。

又比如“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公眾號創始人黎貝卡,原來是南方都市報的首席記者,創辦了時尚公眾號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後擁有了巨大的粉絲量,並多次與故宮、mini等實現跨界合作,成功實現財務自由,據說成為2017年中國時尚博主收入第一名,年收入5500萬。

6458efdecf139610924c3d6df5e5f057

“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公眾號創始人黎貝卡

多位媒體從業者、金融從業者、公務員甚至學者,也進入初創公司之中,獲得了“百萬年薪”。這種激動人心的案例,闡釋著一個瘋狂的創業季。當時有人評論說,“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還有一個背景,就是在2014-2018年間,房價經曆了一個快速暴漲的階段。公務員雖然穩定,但是工資總體不高,離買房還有一定距離。而創業公司則有能力為青年提供有競爭力的工資,甚至有人通過股權運作快速實現了財富自由。

從現實收入角度的考慮,公務員已經不再是當時的首選。別說畢業生蠢蠢欲動了,就連公務員中想跳槽的也不在少數。

如果按照2015年的這個軌跡發展下去,考公熱是不會再卷土重來的。

鏡花水月

然而,在創業浪潮到了下半場,一切回歸理性,這種火熱的趨勢就逐漸降溫。

而到了疫情爆發之際,大量初創企業都遭到了衝擊,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加。除了少部分互聯網企業獲得機遇逆勢發展外,大部分的企業都受到了影響。

有經濟觀察者評論稱:“風停了,豬都摔了下來。潮水退去,很多人在裸泳。”

078bb04aa69e123a794be223c305ffb6

受疫情影響,大量初創企業都遭到了衝擊。

趙潔可以說是創業潮衰退的見證者。2017年,本科畢業的她進入了一家網絡遊戲公司,擔任策劃和運營。可是,這家企業創辦沒多久,各項製度都不太完善,老板對員工進行嚴厲的KPI考核,趙潔拚勁全力,與達標還有很大差距。

後來,趙潔倉皇離職,轉到了另一家新媒體公司,開始負責文案工作。但是,這家新媒體公司的內容產品經過了頭半年的快速增長,很快進入到瓶頸期,粉絲量和閱讀量都沒有繼續增加,業務也一直無法突破。

由於失去了持續增長的動力,老板一直尋求新的業務,公司內部人心不穩。趙潔對企業的前景並不看好,於是再一次遞交了辭呈。

趙潔曾經考慮過出國留學,但是疫情的爆發中斷了這一個夢想。她也曾經考慮過讀研、讀博,但是過於內卷的學術生涯又讓她望而卻步。

至於進大廠,能不能考上不得而知,但996的高強度工作並不是她能承受的。她經常瀏覽知乎、微博、頭條,想了解不同行業的情況,但是題主的回答經常讓她對行業失去了期待。

bea450fa864a8861c37abd6301249891

字節回應“商業化團隊撤城裁員”

疫情爆發之後,一切都在加速變化。一些新創立的科技公司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資金鏈斷裂,來到了破產的邊緣。後來,國家也對一些行業進行嚴格管製,比如網絡金融、娛樂行業、教育培訓等,不少相關從業人員遭遇裁員,其中也包括字節跳動、騰訊、阿裏的相關從業人員。這進一步加強了社會上的不確定性。

在這個局麵下,此前的熱潮已經逐漸消退,不少創業英雄成為了“負翁”。大家才恍然大悟,“未來主義”帶給我們的更多是鏡花水月。

因此,應屆畢業生再次將視線投向公務員,盡管依然是“事多錢少”,但已經成為了最可靠的選擇。

上岸了嗎?

公務員是不是勝利彼岸呢?

據多位公務員朋友表示,情況並非如此,公務員現在壓力依然非常大,工作量很飽和,情況並沒有比前幾年好多少。

相反,由於疫情的影響,公務員經常衝鋒在前,瘋狂加班,同時收入也有所減少,日子一點都不輕鬆。

大家為什麽選擇考公呢?

趙潔表示,原因是其他路子都更難走,隻有當公務員有一點保障。

4a0aba06a7693b9864497e4305bcfb89

從曆史的周期來看,畢業生對待考公的態度就是正弦曲線,有波峰也有波穀,循環往複。

當民營經濟不景氣、發展受挫的時候,考公熱就會直線升溫,大量應屆畢業生就會奔赴考場。但當科技進步、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大量職位出現的時候,考公熱就會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大廠和創業公司的繁榮。

過去的12年,算是完成了一個輪回。通過考公,多少可以折射中國經濟變化的信號。

由於疫情的爆發與國際環境的變化,當下的中國經濟麵臨著諸多不確定性。這對於考公熱卷土重來有很直接的解釋力。國家也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著力幫助民營經濟度過難關。

根據這個正弦曲線,波穀之後又將有新的高峰,或許在不久後轉機就會出現,新的一波增長又將到來。社會終將理性看待公考。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青藏高原,也擋不住年輕人考公

相关推荐: 受洗儀式「金黃色拋物線」!牧師灑聖水 寶寶噴尿回擊

  美國紐約1名寶寶在教堂受洗,當牧師淋聖水時,寶寶竟開始噴尿,突如其來的一幕讓在場所有人都笑了。(圖取自excusemeareyougreek Instagram,本報合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紐約35歲藥劑師林柏拉圖斯(Demetri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