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考編熱”遇冷:重慶雲陽157個崗位73個無人問津

近日,重慶市雲陽縣因一則招聘公告的“高標準”登上熱搜。公告顯示,雲陽縣88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共提供157個工作崗位,190個招聘名額,其中176個名額要求具有研究生學曆及相應學位。

雲陽縣位於重慶東北部的三峽庫區腹心,是1986年首批確定的國家級貧困縣,直到2018才實現脫貧摘帽。

2021年雲陽縣GDP為528.13億元,實際增速9.6%,在重慶下轄的38個區縣當中,排名第23位。

一個小縣城這樣高的招聘標準,毫無意外引起了廣泛爭論。尤其是近期頻上熱搜的“清華女博士報考長沙協警”新聞,雖然,事後發現當事人的學曆僅僅是臆想。但不少網民在直呼“卷不動”的同時,也引起了社會上對高學曆“低”就業情況的熱議。

遇冷的“高學曆”招聘

自5月5日雲陽縣發布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告後,引起的關注就不曾斷過。

96d617fb8df48782aaf313a27f4c3379

重慶市雲陽縣城市風光。圖/圖蟲創意

據悉,本次招聘的單位有縣人才發展服務中心、縣委黨校、縣文化館、縣人民醫院等,也有多個鄉鎮及街道辦事處的崗位。

報名時間為5月16 日至18日,後又延長至5月20日。但到報名截止時間,仍有73個崗位無人問津。

無人報名的崗位以縣人民醫院、縣婦女兒童醫院、縣疾控中心和鄉鎮的崗位為主。其中,縣婦女兒童醫院招聘9個崗位共9人,無一人報名;縣疾控中心的兩個流病崗也無人問津。

中小學教師崗位報名情況也不容樂觀。在50多個崗位中,隻有20多個有人報名。

招聘公告規定,實際報名人數與擬招聘崗位名額之比須達到2:1。達不到開考比例的,相應遞減招聘名額或取消招聘崗位。

但統計發現,已報名崗位中,達到2:1開考比例的不足一半。這也意味能正常開考的崗位將遠遠少於預期。

不過,雲陽縣人社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招聘為人才引進,且基本達到預期,“有400多人報名,對於人才引進的報名情況感到滿意”。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這次招聘過後,如沒招滿的崗位會降低要求,招聘本科生或專科生。

雲陽縣人社局事業管理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期他們會發布公告,通報最新情況。但具體事宜這位工作人員不願多說。

或許雲陽縣也沒預料到,在因為高標準招聘引起熱議後,會因為報名遇冷再次登上熱搜,尤其在“考編熱”的當下,這一反差尤為惹人注目。

作為一個還在發展中的山區小縣城,雲陽縣與東南部沿海城市相比,自然少了些吸引人的先決條件。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本次招聘還設定了服務期限,研究生不低於3年,本科不低於5年。未滿最低服務期時,不得報考或調動到其他機關事業單位。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發展空間有限、晉升困難可能是雲陽縣招聘遇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雲陽縣本次招聘的報名方式以現場報名為主。就職於北京某企業的重慶籍員工周芳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看到招聘公告時,她雖然也心動,但現場報名的方式將她攔在了報考名單之外,“北京疫情較為嚴峻,現在離京不現實”。

對於雲陽縣招聘設置學曆關卡一事,雖然不少網友認為,事業單位通過學曆來篩選人才可以理解,但也有部分人在疑惑基礎崗位是否需要高學曆“加持”的同時,也擔心長此以往,高學曆會逐漸“貶值”。

中國人民大學就業研究所研究員劉爾鐸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在縣城,除了一些對學曆有要求的技術崗位,其餘崗位本科學曆足以勝任。

人盡其才,還是人才浪費?

不止雲陽縣,近日不少小縣城都刮起了“高學曆人才風”,一些事業編都要求具有研究生學曆。

近日,山東德州多地發布2022年事業單位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公告。其中,下轄的9個縣市擬引進495人,學曆要求最低為碩士研究生。

新疆昌吉州奇台縣日前也發布了《2022年奇台縣事業單位引進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暨“百名碩士進奇台”引才公告》,計劃引進90名研究生。其中,“雙一流”高校生優先。

5月20日,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縣人發布的《關於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的公告》,擬引進53名全日製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曆人才。

在浙江麗水市遂昌縣發布的《2022年遂昌縣麵向世界一流大學引進優秀畢業生入圍體檢人員公告》公示名單中,顯示招收的24個基礎工作崗位入圍人員大都來自浙江大學、複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絕大多數為碩士或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雙一流”博士補貼為75萬,碩士補貼為45萬,包含一次性住房補貼和為期5年的生活津貼。但遂昌隻是浙江西南部一個山區小縣,2020年常住人口不到20萬,2021年GDP為153億元。

除此之外,浙江溫州永嘉縣、江蘇鹽城阜寧縣、河南洛陽新安縣等都有類似的招聘計劃,高學曆幾乎都是“標配”。

尤其是前段時間杭州餘杭區招聘公示名單中,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博研究生,其中不少崗位是街道辦事處,引發廣泛討論。

雖然後續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很多工作專業性強,亟需更多的人才在經濟社會的服務管理上做好專業支撐。

但毫無疑問,關於“人才浪費”的爭論已被推到幕前。

在劉爾鐸看來,當下一些地方的“學曆浪費”和本世紀初高校擴招有關。據統計,2022年我國應屆大學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到了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曆史新高。

有分析指出,一方麵是千萬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另一方麵則是各地招聘人才設置的高學曆門檻,甚至因此麵臨人才引進難的困境,兩相對比顯得尤為荒誕。

劉爾鐸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最合適的人才,才是最好的人才,引進的人才也會麵臨“水土不服”的狀況,盲目抬高人才引進標準,在增加用人成本的同時,也有可能造成人才“高配低用”,造成浪費。

需警惕的是,一些地方雖然千方百計引進人才,卻由於對地方實際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評估不足,造成了人才待遇落實不到位、人才補貼拖欠等事宜,對政府公信力造成了一定傷害。

劉爾鐸認為,引進人才也要符合當地實際發展情況,並提供足以讓人才留下的條件和發展空間。

“有情懷的畢竟是少數,在地方各級設置層層招聘籌碼時,也必然導致多數應聘者是奔著條件去的。”他說,“因此,盲目抬高引進人才門檻,要麽造成人才浪費,要麽會導致吸引不到人才的尷尬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