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當3萬年輕人選擇當景漂,景德鎮還能捏出什麽花樣?

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 IP 和標簽。

提到廣州,人們都會想到廣州塔,或是聞名於世界的粵菜文化;談起西安,人們腦中大多會出現一個響亮的名字—兵馬俑,或者是令人垂涎的肉夾饃;而如果說起景德鎮,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陶瓷。

這座小鎮因瓷而生,因瓷而興,因瓷而得名。

從真宗皇帝賜號到元朝設立專門燒造官府用瓷的 ” 浮梁瓷局 “,再到明朝建立 ” 禦窯廠
“,幾千年間景德鎮從一個平平無奇的小鎮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的瓷都,即便這裏撤鎮設市,景德鎮的名字依然叫做景德鎮市。

景德鎮的瓷器 圖源:圖蟲創意

而近幾年,隨著樂天陶社、三寶國際陶藝村、陶溪川文創街區等一批創意機構的蓬勃發展,景德鎮逐漸從一座滿是匠人精神的文化古鎮,變成了一座創意之都。

這是一座陶瓷的城市,也是一片理想者的熱土,年輕的思想衝擊著這座城市的傳統文化,並影響了整個城市的文化發展趨勢。

千年瓷都

景德鎮,又一次走到了台前。

最近,景德鎮開了一場關於景德鎮窯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調度會。會上明確提出了時間節點等諸多要求,並樹立了 ” 確保 2026 年申遺成功
” 的目標。

而目標背後的底氣,正源於景德鎮精湛卓越的製瓷技藝和源遠流長的陶瓷文化底蘊。

”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 “。瓷器是中華文明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而地處江西省的景德鎮,擁有近 2000
年的製瓷曆史,是這明珠的靈魂,讓中國瓷器享譽世界。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坐落於黃山、懷玉山餘脈和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境內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景德鎮 圖源:圖蟲創意

這是景德鎮成為瓷都的一個注腳。按照如今的行政劃分來看,在景德鎮市的管轄範圍內,聚集著大量的陶瓷工藝人。

但陶瓷市場的形成,至少需要三個元素,第一是生產的原料,第二是燒製陶瓷的礦石原料,第三是瓷器的運輸渠道。

景德鎮恰好集這三種優勢於一身,它南邊的樂平,是煤礦產地,其北邊的祁門(今安徽黃山市轄區)是瓷器的原料,高嶺土的產區,而流過景德鎮的昌江,可以直達鄱陽湖,再從九江進入長江,運送景德鎮的瓷器從上海走向世界各地。

高嶺土的發源地 圖源:圖蟲創意

這種地理優勢讓景德鎮早在漢代就出產瓷器。

史書記載:” 新平冶陶,始於漢世 “,景德鎮在當時叫做新平鎮,可見景德鎮製瓷曆史已有兩千多年了。

然而景德鎮從新平變成景德鎮,卻源於一場意外事件。

公元 1004 年,宋真宗趙恒在與遼國的數月兵戈後,締結了頗具爭議的 ” 檀淵之盟
“(今年賀歲電影《滿江紅》的故事線索,便是由檀淵之盟延伸而來)。為了慶祝來之不易的和平,他將年號改為景德,並命令昌南鎮燒製一批瓷器以作慶祝。

由於那批瓷器 ” 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宋真宗趙恒對浮梁鎮所產的青白瓷愛不釋手,龍顏大悅,遂將昌南鎮賜名為 ” 景德鎮
“。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出現景德鎮三個字。從此,景德鎮一詞沿用至今。

在這之後,景德鎮的製瓷業逐漸繁榮。精湛的工藝和便捷的交通條件,讓景德鎮從眾多陶瓷產地中脫穎而出。

景德鎮瓷瓶 圖源:圖蟲創意

自元至明清,曆代皇帝都會委派專門的官員,駐景德鎮監製宮廷用瓷的燒製。” 黃袍加身 ” 的景德鎮瓷器,開始聞名於世。

但隨著清朝實行廣州一口通商政策之後,景德鎮的瓷器難以通過陸路進入廣州出口海外,而內地其他城市治陶技藝的提升,又衝擊了景德鎮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這讓千年瓷都在那段時期內風光不再。

直到通商口岸再次打開,以瓷器諧音為名的 “China” 這一說法,再次讓景德鎮成為中國瓷器王冠上的明珠。

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的輝煌也一直延續—— 50 萬市區人口中,有 8 萬國有瓷廠的陶瓷工人,陶瓷產值占全國的 20% 以上。

然而景德鎮瓷業發展也曾遭遇落寞。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景德鎮陶瓷產業相對落後,特別是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景德鎮十大瓷廠相繼倒閉,本地陶瓷產業大幅度萎縮。

在 21 世紀初期,景德鎮瓷器的市場份額持續下降,甚至在瓷器之都的 ” 爭奪戰 ” 上也敗給了佛山、德化等地。

2004 年,景德鎮一家仿古瓷器店 時代周報 黎廣 / 攝

不過,近年來,隨著國潮興起,年輕人對傳統工藝的興趣逐漸加深,他們被陶瓷技藝所吸引,從四麵八方來到景德鎮學藝、旅遊和定居。

如今,隨著年輕手藝人的湧入,景德鎮不再隻是一個傳統的以手工作坊模式為主的陶瓷產地,而是一個新生審美與傳統工藝相融合的陶瓷創意基地。

哪個城市有夢可圓,年輕人就湧去哪裏

漂,是多數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看更廣闊的世界,每年都有無數的年輕人從家鄉離開,到一線城市打拚。

不過,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國的年輕人開始展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他們選擇漂泊的城市也開始發生改變。

一些追求自由,向往寧靜,想要實現自己創業夢的年輕人,逐漸從繁華的都市逃離,尋找他們心中的桃源之地,而景德鎮這樣一個古樸寧靜,千年來隻專注於做一件事的江南古城便自然的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最新的數據是,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會有 3 萬多人來到景德鎮,他們在這裏學習陶瓷製作工藝,期待在這裏找到理想的生活及事業。

作為 3
萬分之一,蘇鑫沒有想到,她在景德鎮一漂就是四年。最初,她隻是想要了解和學習陶藝,在景德鎮學完一個月的陶藝課程後便會回到廣州。

然而在這一個月中,她忍不住被景德鎮的陶瓷文化吸引,深深的沉入這門深邃與遼闊的技藝之中。臨近課程結尾,她獲得了一個擔任樂天陶社的誌願者的機會,便當機立斷地留了下來。

三個月的誌願者工作結束之後,蘇鑫又獲得了一個繼續留下來的機會。”
當時樂天陶社需要一名助教,他們覺得我比較合適,而我又正巧想在這裏繼續邊學習邊工作,所以就留了下來。”

景德鎮的樂天集市 圖源:圖蟲創意

對於蘇鑫來說,如果想要做原創作品,留在景德鎮是最佳的選擇。”
這裏有最完備的陶瓷產業鏈,製造陶瓷的任何原材料和設備都可以在方圓五公裏內隨時買到。而且這裏也有技藝最高超的製瓷師傅,遇到任何瓶頸和問題,都可以隨時請教和學習。”

四年間,她從一個陶藝小白,逐漸變成了一個藝術創作者和手工博主,目前,她的工作節奏非常固定,一半的時間在陶藝社兼職,另一半的時間做自己的作品,然後在集市或網絡上售賣。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的分享,她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客戶,未來她想回到廣州開一個工作室,兼顧作品創作和陶藝教學。

蘇鑫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作品 圖源:受訪者提供


像我的話,是沒有想過要靠這個賺多少錢的,隻是因為自己喜歡這個東西,然後能靠賣自己的作品生活就好,回到廣州之後,我想把陶藝帶給更多人,讓他們體會做陶時那種專注當下的狀態,釋放自己的壓力。”

景德鎮想成為年輕人的 ” 詩和遠方 “

近幾年,像蘇鑫一樣去到景德鎮的年輕人有很多,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進入陶瓷這個行業。

2021 年去到景德鎮學陶的米亞是景漂的另一種樣本。

據米亞介紹,去到景德鎮學習陶藝的年輕人其實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因為興趣來到景德鎮,學一兩個月玩一玩,感受一下,第二種是在景德鎮呆了幾年,深入學習陶藝,但最終發現不能靠陶瓷來生存,所以離開了景德鎮,第三種是潛心學習,把陶藝當成自己一輩子的事業,最終選擇留在景德鎮,或者是回到其他城市,開一個工作室。

米亞是 ” 景漂 ”
群體的第二種,兩年前,她帶著對陶藝的好奇和憧憬來到了景德鎮,希望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後,利用積累的資源開一個陶吧,但是當學習了一個月之後,她卻主動放棄了這個想法。

米亞在景德鎮的時間幾乎都是在做陶中度過的 圖源:受訪者提供


其實做陶器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治愈,從經營者的角度來說,它是一個非常基礎性的工作,而且非常的消耗人,過程中還會發生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件,比如裂底、把手開裂等等,其實是一件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雖然景德鎮極致的工藝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愛好者,但是這裏清苦的生活也勸退了很多人。”
雖然景德鎮生活成本很低,但是價格低就對應著生活水平不高。在這裏,一切都隻與瓷器相關,其他的設施都比較落後,這也使得很多年輕人離開了。”
米亞說。

年輕人在景德鎮的聚集地,景德鎮陶溪川 圖源:圖蟲創意

在社交媒體上,很多旅行者也表示,到了景德鎮後,覺得跟自己的預期落差很大,交通不便,住宿條件不好,在配套設施上有很大的欠缺。

不過,近年來隨著文化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陶瓷人才湧入,景德鎮正在積極做出改變。

今年以來,景德鎮市持續優化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加快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加快推進景德鎮市眾多老廠區、老廠房工業遺存更新改造利用工作,積極謀劃老鴉灘、黃泥頭等多個城中村的風貌更新改造,著力提升城市藝術氣質,彰顯城市獨特魅力。

而且,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景德鎮正在全力搭建創意創業 ” 引力場 “。

今年 3
月,景德鎮市長在采訪中強調,目前景德鎮打造了以禦窯廠遺址為核心的陶陽裏曆史街區、以陶溪川為代表的文創街區、以三寶國際瓷穀為載體的陶源穀藝術景區和東市區
” 三陶一區 ” 文創空間,為 ” 景漂 ” 人才提供廣闊的創意創業平台。

其中,用老工業遺址打造的 ” 陶溪川 “,通過新業態植入,吸引了 1.8 萬名 ” 景漂 “、2902 個孵化創業實體、帶動上下遊
10 萬餘人就業,榮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等稱號,成為廣大 ” 景漂 ”
的造夢空間。

曾幾何時,四通八達的河流將景德鎮的瓷器帶向世界各地,而如今,傳統的陶瓷技藝將來自各地的年輕人帶回了景德鎮。在這裏,他們重塑自己的人生,並且也在使得這座延續千年窯火的城市煥發新生。

(應被訪者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