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年底計劃訪華的美國防長要走人了,這是什麽信號?

美國媒體最新消息說,特朗普考慮在11月大選後,替換國防部長埃斯珀。

不過埃斯珀本人已經透露出意向,不管大選結果如何,他都打算離開。

這意味著埃斯珀最早在明年1月前兩個月左右離職,他會成為幾十年來任期最短的國防部長之一,一年零4個月。

埃斯珀是軍事科班出身,畢業於西點軍校,與現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是同班同學。近20年,他在軍方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上過戰區前線,曾在海灣戰爭期間服役於陸軍,也擔任過文職,在美國學界和政界都有過經驗。

即便如此,他還是沒能坐穩這個位置。

他要離職這個消息信息量很大。

體現出特朗普信心爆棚,他和拜登之間唇槍舌劍還沒正式開始,就已經在為他選後進行關鍵人事布局,好像白宮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當然,沒有投票之前,沒人敢打包票他一定能贏。但他要對他的競選團隊展示出必勝的信念,全情投入,誌在必得。

更重要的信息,離職信息對現在特朗普身邊的人觸動很大。

特朗普要他們保持對自己的忠誠和無條件服從。埃斯珀被替換的原因,是他在關鍵問題上沒有公開捍衛特朗普,包括在黑人弗洛伊德事件後,他竟然公開反對特朗普動用現役軍人去應對抗議人士。

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中,特朗普第一時間評論是一起“由炸彈引發的襲擊事件”,但埃斯珀說“可能是一起意外”。幾天後,埃斯珀還是選擇和特朗普“同調”。

特朗普需要的是一個對他馬首是瞻,惟命是從的內閣,以便在關鍵問題上,不會出現雜音。

誰比誰更硬

特朗普現在需要一個“競選內閣”,而今年競選,中國是一個大核心、大目標,所以此時換人,對中國是一個不祥的信號。

特朗普選前,甚至選後的一個關鍵任務是和中國對抗,通過壓製中國勝選,並將在更長時間內,將這一戰略長期化。

什麽樣的人去執行呢?

需要像蓬佩奧、國安顧問奧布萊恩、司法部長巴爾、FBI局長雷這類“四大金剛”。光有這些人還不夠,要把身邊的人都變成能認同他想法,並能不折不扣執行的人。

像衛生部長阿紮都到台灣去了,那其他部長怎麽能質疑或挑戰特朗普呢?

所以,他調整內閣,不斷換各個部長的目的,就是要換血成一個不會在關鍵問題上挑戰他的“選戰內閣”、“安全內閣”,一個“抗中內閣”。

經受不住考驗,關鍵時刻站位不穩的,趁早走人。

一言堂

另外,踢走埃斯珀也能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畢竟,有些部長還是留戀這個職位的,不希望在他一旦勝選後被替換掉。

想留,可以,那就必須強硬起來,誰不表現出鷹派作風,誰就出局,所謂的“擁抱熊貓派”是沒有前途的,其實財政部長姆努欽都有點兒懸。

白宮容不下理性、吻合的聲音。

這種人事任用,還會包括在美國駐外的一些大使身上,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工作是在海外完成的,特別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國家,比如有美國海外駐軍的國家,像日本、韓國、德國,也包括在美國海外各戰略中有關鍵角色的國家,比如印度、東南亞一些國家。

毫無疑問,下一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也會被重點關照的。

埃斯珀的去留,傳遞出的信號已經很明顯了,一個更加鷹派、強硬的內閣,和關鍵崗位人事係統,在不斷洗牌成型中。

沒有最鷹,隻有更鷹。

訪華?

根據中國官媒報道,8月6日,魏鳳和應約同埃斯珀通電話,埃斯珀說,在兩國關係緊張時,兩軍要保持對話磋商,管控危機,防止誤判,降低風險。他還表示希望在年底前訪華。

這些都是在中美劍拔弩張之際,相對積極的一些動向。

但如果換人的話,他來中國還有什麽意義嗎?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年底計劃訪華的美國防長要走人了,這是什麽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