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法考男神、正道之光的羅翔老師,也消失在微博。

遺憾的是,他不是第一個被輿論噤聲的人,也將不會是最後一個。

如果說被曲解是訴說者的宿命,當羅翔老師決定面向大眾普法時,就該知道前路多坎坷。

但他還是推開書齋的大門,走向了人群中央。

雖千萬人吾往矣。

1

9月8日,羅翔老師在微博分享了一句讀書筆記:

「要珍惜德行,卻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因為前者是永恆的,後者卻很快會消失。P157(自省中)」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君子都要吾日三省吾身,這段話發在羅老師微博再正常不過。

羅老師雖然教授法考,卻是一位極具情懷、胸有文墨的法學人。

隨口引經據典,各路哲學箴言也能信手拈來。不少人給他評價,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然而羅翔老師這次分享的讀書筆記,非但沒有引起廣泛思考,反而把自己拉入了深淵。

因為9月8日,恰逢」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召開,鍾南山、陳薇輪番上了熱搜。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羅翔提醒自己「不要做榮譽的奴隸」。

兩件毫無關聯的事,發生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便被好事的網友演化成了一場沒來由的輿論攻擊。

「陰陽怪氣地說誰呢?」

「你也太自以為是了!

「紅了之後,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吧?」

一頂頂罪名坐實的大帽子被扣到了羅翔老師頭上。

遭到攻擊後,後知後覺的羅老師依然保持風度,請大家不要過多聯想。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解釋更加引起好事網友的反擊,不堪入耳的「問候」鋪天蓋地。

「哪天羅老師家裡辦喜事,我頌喪歌,也不要過度聯想哦。」

「羅老師你家小孩過滿月酒,有人送個骨灰盒,你開心嗎?」

在網際網路的一角,這樣荒唐而反智的小事,發生在一位法學教授和許多網友之間。

往昔普法的陣地一轉眼成了審判的法庭,而他站在被告席,要向所有人自證清白。

然而,人永遠無法解釋清一件你從未做過的事,無論找多少條理由,看客都會有下一個、再下一個問題堵著你。

羅翔老師在無端的圍剿中,無奈宣告退出微博,後續也不再親自答疑解惑,將交由旁人處理。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他曾在採訪中說,自己的生活一直在做減法,不聚會,合作能推就推,每天刷微博不超過10分鐘。

我想這對羅老師來說,是一種減負,意味著他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備課、學術和思考。

而少了一位普法大V,卻是我們的重大損失。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2

在臭名昭著的「鮑毓明案件」中,羅翔老師的真知灼見成為了一次現象級的法制宣傳。

當時全網討伐鮑毓明,反對與謾罵一浪高過一浪,集體呼籲將他繩之以法。

而不少專業律師態度恰恰相反,理智得不近人情。

他們既知現存法律無力對鮑毓明做出有關判罰,於是選擇作壁上觀。

法律界人士與民眾呼聲站到了對立的兩端,楚河漢界,遙遙相望。

但羅翔老師的發聲粘合了其中巨大的間隙。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他奔走呼告同行,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睥睨眾生,以此顯示自我優越感的工具,還說了下面這段極為動人的話。

我們這些法律從業者不應只是和普通網友一樣憤怒叫罵,更不該因為工作緣故看多了類似無奈的案件而麻木。看慣了黑夜的人,不應該習慣黑暗,而是應該期待黑夜中的光明。

另一面,他對強姦幼童的刑法定義,提出不少自己的見解。

比如「當前規定中性同意年齡太低,有必要從14歲提升到18歲。」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羅老師的發聲讓全民憤怒的情緒宣洩,找到了邏輯和理性的出口。各路自媒體剖析案件時,大都引用羅老師的觀點支持受害者。

僅就這點而言,羅老師兼具情懷與理性溫度的普法宣傳無出其右。

今年8月,湖南永州胡同學踢傷猥褻男被刑拘一事,發酵得沸沸揚揚。

眾望所歸的羅老師在候機時錄下一段講解視頻。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錄製背景是人來人往的候機廳,他簡陋地手持錄影,沒有打光,沒有角度,露著半張憔悴的臉,聲嘶力竭地說:

「胡同學的行為具有扭送性質,即便扭送行為可能存在過當,但也不宜以犯罪論處。」

並且再一次重申,法律不應是冰冷和剛硬的,而應給予道德發揮的空間。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他在視頻最後提到,「雖然一種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是犯罪,但一種在道德上被鼓勵的行為一定不是犯罪。」

羅翔老師提出的問題千奇百怪,從「羈押26年的張玉環被改判無罪,之前的刑訊逼供還能追訴嗎?」到「如果熊貓咬我,快咬死了,我能打熊貓嗎?」

但所有的回答都指向一個字「人」。

或許他的走紅並非偶然,法律脫離我們生活太久,久到早已失去理想的溫度和耐性。

而羅翔老師的出現讓所有人發現,原來法律可以為我所用,原來律師也可以說「人話」。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正如他告誡同行的:「用良知駕馭我們之所學,而不因所學蒙蔽了良知。

3

在走紅之前,羅老師已經是中國政法大學的明星老師。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選他的課堪比演唱會搶門票,一門容納200人的大課,起碼有400人在系統里掐點蹲守。

搶上的歡呼雀躍,搶不到的同學只好提前去占座蹭課。

於是,羅翔上課的教室說是人山人海也不誇張。

樓管處的蹭課小馬扎一早被搶光,大階梯教室上勢必是一個挨一個擠滿了聽課的學生。

實在沒位置的,還能安札在羅老師講台上,零距離聽課,進不了門的乾脆站在走廊,趴在窗口聽,也要一睹名師風采。

羅翔老師更是連續多年蟬聯「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位老師」。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他用獨特的幽默方式把教條式法律,詮釋得生動具象,讓不少對法律無感的學生燃起了興趣,走上了執業之路。

判斷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很多,但最核心的標準仍舊離不了傳道受業解惑。

羅翔選擇法律並非自己所願,高考填志願時父母替他做了主。而他心中的理想職業是老師。

沒想到走到最後,他成為了一名刑法老師,也算是舉家之願,皆大歡喜。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2002年,他還在讀博,有幸在中青院函授課程,那時羅翔就體現出非凡的授課天賦。

在講解《本體刑法學》時,一本九百多頁的厚書,只講了三四天,但基本要點竟然都涵蓋全了。

事後有學生找來整本書研讀,意外發現,羅翔竟然還闡述了不少書本之外自己的學術觀點。

當時班上學生都對他印象深刻,留下一句斷言:「這是個能深研刑法的人。」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事實上,從研究生起羅翔就不間斷地外出授課,講台下坐著一群比他小五六歲的學生,喊他老師。

那時他克服緊張的辦法也很原始,只是把授課內容逐字逐句寫下來,避免犯錯。

如今聽他講課化繁為簡,遊刃有餘,其實都是重複磨練和不斷改進的結果。

初到中國政法大學任教時,羅翔也並非人氣教授。但到第二年,他的口碑被上屆學生傳播開了。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階梯教室便越坐越滿,慕名而來的學生擠到門外聽課的情況也多了起來。

很多老師在授課時,急於求成,急於要求學生接納消化,反而忽視了打磨知識傳遞的過程。

而羅翔獨特之處就在於他找到了學生喜歡的模式,來激發他們對一門課的興趣。

「我也沒有刻意的去培養,其實就覺得哪種效果學生更喜歡,更能跟學生有更多互動,後來就慢慢形成了」。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4

好好講課,也能成網紅,這是羅翔以前根本沒想過的事。

2017年,一家法考機構的老闆找到羅翔,希望他能出來授課。

作為法大老師,一邊授課培養自己的本科生,一邊鑽研學術,已經很忙碌了,羅翔第一想法當然是拒絕。

但接下來的一句話,最終影響了他的決定。

老闆說:「我們這裡有幾十萬學生,如果你真的想影響,這個舞台更大」。

羅翔轉念一想:「為什麼不能用教法大學生的熱情來教備考的學生,我個人覺得這種培訓和在象牙塔從事學術研究相比,並不丟臉。」

這一年,羅翔走出法大的「象牙塔」。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後來,他輔導法考的教學視頻金句不斷,段子頻頻,被學生無意上傳到B站,先後都擠進了熱門。

嗅到機遇的B站聯繫到羅翔本人,希望他入駐平台。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令羅翔擔憂和欣喜交織。

「這是年輕人的社區,而我不再是年輕人了。而作為學者,看到自己的觀點被年輕人傳播和傾聽,還是很開心的。」

雙方接洽後,羅翔答應入駐B站。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在第一段自我介紹的視頻,他只露出臉和肩膀,分享了一段頗為詩意的開場宣言:

「也許我只是一個在海灘拾貝的拾貝者,想藉助這個平台讓同學們看到海邊那些貝殼的美麗,但更重要的不是炫耀我手中的貝殼,而是希望同學們能看到貝殼後面的大海是那麼廣袤和美麗。」

不到兩天,羅翔帳號漲粉破百萬。

和好萊塢明星巨石強森,在B站的漲粉速度齊平,而巨石強森當時還處在電影宣傳期,熱度正盛。

不到一周,粉絲破200萬。

一個月,粉絲破500萬。

三個月,粉絲接近900萬。

如今,羅翔已是近千萬級別的法律視頻博主。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他故事中的主人公「張三」,俗稱「知識點工具人」。以他的離奇經歷,貫穿著每一條刑法知識點。

聽他授課的學生不再只是法大學生、輔導班的法考生,百萬名與法律無關的人也都慕名而來。

或許聽段子的人比認真聽課的人多,但是那又如何,法律還是那條法律,只是換種方式被人接受罷了。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而羅翔依舊是那個兼具情懷與理性溫度的法學人。

5

他曾為一位貧窮的老農打官司,事後分文不收。

也曾跟朋友討論案件時,淚流滿面。

有學生在法考前找他簽字,求個心安。大多數老師都會寫「逢考必過」,而羅老師都會鄭重地寫「做法治之光」。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他對刑法的鑽研絕非等閒之輩,但在冰冷的律條之間穿梭多年,不舍內心的本善和正義的初心。

他堅信真正的知識一定要走出書齋,要影響每一個願意思考的心靈。

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可是這一次,他被那些不願思考、熱衷扣帽子的網友逼退了。

我們的網絡環境正變得越來越糟糕,站隊、撕逼、扣帽子,使得任何公開的表達都可能被斷章取義。

在這套強盜邏輯里,一位躬身普法的刑法學者也無法自證清白。

因為強盜們根本不聽別人在表達什麼,只要尋找目標,扣上帽子,拉下神壇。

一朝高樓起,看他高樓塌。這才是瘋狂的看客最想要的結局。

網際網路沒有記憶,但我們該記得。

2020年9月8日,一位千萬粉絲擁躉的法律學者。

在教師節前夕,被他們逼退了。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鍾南山陳薇獲獎日 他一句話竟引起軒然大波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