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

來源:南風窗微信公眾號

今天,向大家推薦南風窗的好朋友,勿以類拒

這是一個年輕人的天地。它會分享各個角落的文化和潮流,有小眾群體的新銳和獨特,也有對大眾文化的追尋和反思;它關注時代的青年,那些穿梭於林立高樓間、城市邊緣處人們的愛與恨、喪與燃。

關注勿以類拒,和我們一起有趣,一起成長。

文:卡皮

作為中國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網絡公共空間,微博近些年來的生態日益惡化,網友發言,戾氣不小。一些朋友對此感到憂慮,認為微博姑息已久,需要加以整治規範。

微博也的確試圖改變,今年7月,微博官方宣布對仇恨言論開展兩個月的專項整頓,效果如何,有目共睹,就在9月8日,刑法學教授羅翔不堪網絡暴力,宣布退出微博。似乎,微博的戰場化趨勢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

仇恨言論在各種圈層都有,但今年二月之後,明星肖戰粉絲的四處出警、懟天懟地,惹來各方怨聲載道,黨媒點名批評,是引發微博整治仇恨言論的直接原因。

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

公告發布前,微博在7月9日與肖戰工作室進行了溝通,之後一周連續處罰或禁言了一批帶頭組織攻擊行為的肖戰粉絲,還有一些故意偽裝成肖戰粉絲的黑裝粉,也被查出實情而封號。

明星、體育、遊戲領域的粉圈是網上仇恨言論的重災區,性別、動保、地域等話題下也常常出現相互攻擊的局麵。

今年的疫情甚至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仇恨的海嘯。 湖北人在疫情初期受到歧視,外網到處也有針對中國的奇談怪論。

原本給人帶去快樂的網上衝浪如今似乎危機重重,假如你不屬於任何仇恨對象的範疇,可以足夠幸運地躲開粹毒的箭,也有可能不自知地掉入仇恨旋渦,陷入一種叫恨的情感中無法自拔。

01 仇女博主 一個仇恨言論樣本

如果你平時生活繁忙,也沒空閑老往奇怪的賬號裏轉悠,很大概率你對仇恨言論不會有太多認識,但它們卻仍可能用各種方式影響生活如果女性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受仇女博主影響的男性,那會是十分麻煩的事情。

經營男性PUA教學的K姓博主就是一例。

K姓博主在微信、微博、B站、優酷,乃至國外的推特、油管都建立過賬號,最早藉由在街頭變魔術摸女性胸部的視頻發跡,2017年被公安行政拘留14天後,在去年又發生調戲大哥女友被挑斷手筋的事件,但在屢經改換平台後繼續經營新帳號招收學生開課,隻不過越來越趨地下化。

他所發布的文章與視頻,通常都利用男性對於自信心的心理需求加以逐步誇大,最後導不平等的性別觀念,比如永遠不要對女人忠誠、去除你的女性認同、女權是致命的思想病毒。

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

還有一個以東亞男性的性焦慮為號召的微博博主,給男性PUA領域賦予了國際麵向。

這位博主的口號是征服外女,他一邊在視頻中不停詢問外國女孩是否喜歡中國男人,一邊憎惡與外國男性戀愛的中國女性,把他們統稱為媚外女。

在一個標題是中國猛男當麵訓斥洋垃圾與媚外女的視頻下,拍攝者在餐廳裏看見一對剛坐下吃飯的男女而怒火中燒,不分青紅皂白就徑直走向兩人背後拍攝,一邊憤怒地挑釁道:現場直播,我就是要拍你呀,來打啊,拍你又不犯法。

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

圖片來自網絡

這類博主通常隻敢以玩弄的姿態,遊走在侵犯的界線邊緣,但假使真的如果遇到反擊,或是有外國人向公安報案,他們也會將事情說成自己被洋垃圾欺負,公安總是服務洋大人等等,事實上這也是每當這些微博號遭到舉報、甚至封號時,對粉絲的一貫說辭。

互聯網便利了這些極端化的博主建構自己的組織,立場相近的博主彼此關注、支援和協同一致對外作戰,當一個號被封,他們就更換小號或換一個平台再活動,麵向粉絲就建立微信群或QQ群。

在這樣的組織基礎上,很多行動都很容易進行了。這些微博群體除了愛好亞洲人尺寸、華人男性魅力、雌性慕強這類的性話題外,也經常組織攻擊在華外國人博主,想法子找到其黑曆史或曾經犯過的錯誤,製作投訴模板以便於舉報和消滅洋垃圾,在他們的頁麵也經常貼出各種所謂媚外女或留學生的私人信息,各種裸露照片也不少見。

如果加以注意,凡是與外國人有關的公共輿論事件,事實上都少不了看到這些熟悉的賬號參與,那位征服外女的博主就公開在文章中表示:

山東大學學伴事件的啟動者 我一年多前就認識了,他們一直在做此類的爆料,這次成功地引爆輿論。

短短一句話,信息量甚大。

02 我們有可能脫離 仇恨言論的繭房嗎?

國內外社群媒體早已長年受困於各種極端仇恨言論的蔓延。信息繭房的概念已被許多人熟知,它指的是人們隻接觸自己感興趣的媒體內容,要讓仇恨言論的發布者或追隨者跳出繭房或圈子的束縛,顯然會比一般人還更困難。

上個月,微博博主黑雲1619發表的文章《我們分析了五萬條種族歧視賬號微博,發現了這些》,迅速成為網上爆款。

這篇文章指出,在有關種族歧視的言論中,黑人群體常常被轉化為施暴者,而自己歸屬的群體則被放在受害人的地位,比如在華非洲人都從內心歧視中國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他人的偏見得以正名。

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

種族歧視的對象成為施暴者

隻要稍加觀察就能看出,無論是極端粉圈,還是仇女、種族歧視群體,他們都少有機會真正地與歧視對象交往,也對歧視對象缺乏具體的認識。比如對於網上常常發表種族歧視的人群來說,非洲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但極少有人稱他們為非洲人或者非裔人,隻是以黑人相稱,他們也很少提到具體的非洲國家,僅以非洲作為一統的概念。

永遠不要和女人走心、此生消滅h人發表仇恨言論的博主經年累月地傳播類似的思想,凡是一被刪號就立馬轉戰小號,一有機會就向更廣闊的平台宣傳,甚至在線下有所行動,一般人也防不勝防。

每一種集體仇恨心態背後都有複雜的現實因素,他們的心理也並非完全無法理解,畢竟對愛或性的欲望、對自己群體的歸屬感是所有人都有的,不過社交媒體的特征顯然有利於仇恨情緒的膨脹與風行。

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

在網絡仇恨言論也十分嚴重的鄰國日本,評論家宇野常寬對社交媒體服務的結構提出了有趣而深入的分析,他認為在這種構造中有兩種用戶造成今天社群媒體生態的問題。

第一種用戶固定通過認同熱門推送的集體想象來確認自己的存在,第二種用戶則是無法在流行的集體想象中得到滿足,轉而把自己的個人頁麵變成極端的陰謀論與假新聞的基地,認定自己已經掌握了大眾不知道的真相而不可自拔,我們可以輕易在這樣的描述裏看到許多發表仇恨言論者的影子。

宇野常寬認為,我們應該嚐試從社群媒體的這種構造中脫離出來,重新找回早期的網絡衝浪的自主性,與熱門推送、推特式書寫盡量拉開距離。

個體的力量總是有限,麵對各種衝突的立場與經驗,有時確實要依靠政府或互聯網平台的整治。不過從目前來看,微博官方的整頓也有許多問題。

首先是宣稱被誤傷的賬號頻頻出現,許多沒有明顯仇恨言論的賬戶被封停後,博主與粉絲紛紛喊冤,這顯示微博很可能在處理仇恨言論時欠缺精準度。

其次是網民們仍然發現眾多重點散播仇恨的賬號並未受到影響,或者是即使被封停了,立刻就會再轉戰小號,平台方目前對此也沒有有效的應對之道,有的賬戶受罰後暫時保持低調,一陣子又卷土重來。

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

組織小學生跳舞應援肖戰的小學老師停職後,人民日報評論道:職業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飯圈不能圈一切,肖戰的微博也轉發這一訊息要求粉絲保持理性。

其實不僅是理性,人們也很需要通過共情去理解其他圈子裏的人如何生活。真正造成立場對立越來越鞏固的,反而可能是以強硬的姿態,鼓勵那些能夠聯結與溝通不同圈層的人,而不是構築越來越強的排他意識,如此才能夠避免被仇恨言論綁架。

近日政治學者施展有篇評論,他期待著進入2020年以來的許多黑天鵝事件,或許能破壞信息繭房裏封閉的立場,帶來人們彼此間重新出現共識的可能性,但是就目前為止我們還在觀察,或者說也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去把握這種契機。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微博,一步一個 “仇恨”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