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茶里乾坤】茶名軼事(四)

文/石方行

(接上文)

九,廬山雲霧

產地: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地區,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名勝古迹遍布山中,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山」之譽。

特點:雲霧茶芽肥毫顯,香鮮味濃,經久耐泡,是綠茶中的珍品。種時代背景:遠在東漢時代,佛教傳入我國,當時廬山寺院眾多,僧侶雲集,他們攀危崖,越飛泉,競野茶;在白雲深處,劈崖填谷栽植茶樹,採制茶葉。所以人們都說,廬山種茶,始於漢朝。

傳說:在廬山有個村寨,裡面有趙、王、劉、李、呂五姓茶農。他們都有兒媳,平時他們以採茶與打柴為生。後來等到他們年老體衰之後,兒媳婦很厭煩他們,趙老頭首先受不了兒媳婦的氣,帶著茶籽和破棉被上山了。過了不長時間,王姓老頭也因為兒媳婦嫌棄,被迫上山找到趙老頭。

當他歷盡千辛萬苦也沒找到趙老頭的時候,他一度想跳崖自盡,巧遇鷂鷹飛過,讓他看到對面山崖洞中冒青煙,用盡最後力氣爬過去,當到達洞口的時候,他暈了過去,等醒來的時候看見趙老頭。老友相逢分外激動,趙老頭也明白他的來意,同時問起其他三個老友,當得知都是同樣被兒媳嫌棄,趙老頭決定接餘下三個老友上山。

當他們五老在從新在這裡聚會的時候,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別的老頭都為生計發愁,趙老頭就帶著他們到山後的茶園,對大夥說:自己當初從家裡帶出一包茶籽,種在這裡,現在已經長成茶樹,

芽葉,已採制成茶,品質特佳,而且能治病健身。偶然間有幾位客商路過這裡,品了這個茶,結果他們都覺得品味絕佳,於是想與我換茶,錢我這裡也沒地方花,於是他們就拿生活用品跟我換,我需要什麼他們給我帶來什麼,我現在生活挺好的。從此我們一起經營茶樹,吃喝肯定不愁的啦。」

後來見過他們的人都說,這五位老人家後來,年過九旬還身體硬朗,甚至更有傳言,他們在種茶時,常有雲霧在山頭環繞,這裡真是山靈地秀之所在。

當他們兒媳婦過世的時候,他們還活著。後來當他們過世之後,茶園就保存了下來。

人們為了紀念五老老人,就把這裡叫做「五老峰」,茶被稱為「雲霧茶」。後來皇帝來這裡出巡聽說了這個故事,感念五位老人對茶葉的貢獻,於是題寫了「五老洞」,並命令可在當年五老一起生活過的洞口。

歲月悠悠,多少年過去了,「五老洞」三個字雖然變得斑駁,但還依稀可見。五老洞的雲霧茶至今依舊名揚天下。

十,白毫銀針

產地: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

特點: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

傳說: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一帶大旱,瘟疫流行。據傳在洞宮山上的一口井旁有幾株仙草,據說能治百病。年輕力壯者競相采之,但沒有見過回來的。

有一戶人家兄妹三人也先後紛紛去這裡采仙草,結果哥倆個都沒有回來,小妹不怕艱險,又動身前去。

她出發後,途中遇見一位白髮爺爺,告訴她只顧向前走,千萬不能回頭,且送她一塊烤糍粑,小妹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一地,但聞奇怪聲音四起,她趕緊用糍粑塞住耳朵,不予理會。終於爬上山頂來到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小妹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家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從以上所舉的傳說來看,每一種茶都與一段帶有濃重的傳統色彩的故事有關。通過故事就能讓人們對茶的特點了解的更加具體化與透徹。中華傳統文化就是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故事,讓人們懂得什麼是忠奸善惡、好壞美醜。讓人們在品茶的時候,不自覺的受到教育與啟發。

後記

關於茶與茶文化,其實還有很多其它方面可寫的,但限於個人精力有限,這個系列就寫到這裡為止吧。

在此對廣大讀者與編輯深表感謝!

同時在寫過過程中參考了很多古今研究成果與文獻,在此也一併深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