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五中全會首重經濟 駁斥中美脫鉤可能 習的個人勝利?

五中全會首重經濟 駁斥中美脫鉤可能

10月30日,五中全會閉幕隔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官員雖提及國際形勢存在不確定性,卻試圖淡化中美矛盾對經濟的影響,更稱脫鉤“不現實”。

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過往的五中全會通常是中共發表重大人事任命的場合,然而本屆五中全會卻沒有宣布重大人事任命。多家媒體分析指,這顯示出習近平在五中全會再度鞏固了“掌舵”地位。

10月30日,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強調加強黨中央集中領導的重要性,更強調由習近平領導的重要性。30日新聞發布會也試圖淡化中美關係對立的程度,將更多重點擺在疫情後振興經濟、展望未來經濟前景。五中全會公報特別強調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科技自立自強兩個重點。

“科技自立自強”為首要
過去,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口號引領著中國在2025年之前的戰略目標。在本屆五中全會上,“科技自立自強”被列為2035年國家發展戰略各項規劃任務中的首位。

近年,中國科技大廠如華為、中興等在中美角力中受到影響,美國更呼籲世界各國基於國家安全疑慮,規劃5G建設時不要使用華為產品。此外,華為最近也因美國實施禁令而麵臨芯片斷供危機。

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誌剛說:
“我們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因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的。”但他也同時稱中國盼望與世界先進交流經驗,共享智慧與成果。

“雙循環”是否影響對外開放?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問道,中國提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不是為了應對國際的壓力?在“十四五”期間以及到2035年,中國若更注重國際循環,對外開放的地位會不會因此而下降?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回應道,雙循環不是國內單循環:
“國內循環也是建立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循環,不是每個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環,不是說層層要搞省內循環、市內循環、縣內循環”。

他說,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傳統的國際經濟循環明顯弱化,甚至受阻,因此“強化國內經濟大循環,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也有利於帶動國際經濟循環,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

中美徹底脫鉤“不現實”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提問,在中美對立嚴峻情況下,中美存在脫鉤可能性,中國要如何實現2035年的遠景目標?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在回答中駁斥脫鉤可能性,說“真正想脫鉤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韓文秀稱“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間的經濟聯係是由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全球經濟的開放性所決定的,徹底‘脫鉤’根本不現實。”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在11月3日舉行,目前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支持度領先。雖然拜登本人稱若勝選後會延續特朗普的抗中路線,但也強調衝突應透過溝通協商解決。媒體評論因此對拜登上任後的抗中尺度抱持保留態度。

在五中全會新聞發布會上,當局強調“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變局”,包括新冠疫情的衝擊、以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5月的工作報告中,自2002年以來首次放棄設定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

如今中國雖然疫情趨緩、經濟增長率由負轉正,呈現經濟複蘇的跡象,但是世界各國的疫情仍然嚴重,歐美又出現第二波疫情高峰。美國不斷刷新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記錄,就連特朗普本人都曾被確診新冠肺炎,導致其執政能力備受質疑。雖然特朗普持續擺出抗中立場,強調中國須為疫情負責,民調數據仍然不見起色。

五中全會,習近平的個人勝利

中共今次五中全會,某種意義上可以視作習近平的個人勝利,這不僅表現在兩個計劃在習的主導下製定,更重要的是,全會公報用一大段篇幅肯定和頌揚習帶領中共在十三五取得的輝煌成就,用公報的語言說,“實踐再次證明,有習近平同誌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此種表述是以前沒有的。

中共每年一次的全會都會有不同的主題和內容,已經形成了一種格式化的安排。五中全會一般討論和審議五年規劃,但本次全會除確立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和任務,也製定未來15年的遠景目標。這使得是次全會有某些特別之處,即確立今後兩個階段的發展方向和內容。五年規劃之類雖乃是中共的常規動作,可計劃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手段則因領導人的偏好和內外條件與環境的變化而有區別,甚至很大的不同。如果你關心中國時局的話,以下幾點值得人們注意。

首先是中共高層的穩定和習近平核心地位的進一步強化,這確保了中國未來五年的體製不會有太大改變。五中全會之前外界尤其是海外輿論熱炒人事變化,臆造會議有劇烈的權力鬥爭。這當然是海外輿論對中共全會的一貫想象和看法。由於今年疫情帶給中國外部環境的顯著惡化,很多人特別是中共和習近平的反對者把他們想象的北京高層的政治鬥爭植入會議,一廂情願地認為在這次全會上,權貴為利益和分肥而會上演殘酷鬥爭,習近平會麵對其他派係的圍攻和問責。

但此種思維實是誤讀了外部生態對習近平的不利影響,也是不了解中共的政治運作。在習成功地控製黨政軍大權並穩住了國內疫情後,中美的全麵對抗和西方對中國的圍堵,隻會輕易讓習以黨內團結、穩定大局來要挾高層一致對外,中共領導人之間的人事、政策分歧是不可能上升到通常所說的政治或權力鬥爭的程度,在此敏感期都必須服從習的領導,這是黨的要求。由此看來,至少今後五年,中國的政局是在習的牢牢掌控之下。要破這個局很難,除非習的領導出現重大失誤或者外部與中國有關的環境出現意料不到的重大事變。

其次,五中全會對中國麵臨的國際環境的判斷,預示著習近平和中共在今後五年主觀上不想打仗。公報關於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環境的表述,用幾句話概括,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中國仍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該時代主題是鄧小平確立的,習秉持這一判斷,認為中美交惡並未阻止中國擁有戰略機遇期,顯然說明他還不想用戰爭來解決統一問題以及同周邊鄰國的領土爭端。這當然是因為十四五規劃所製定的目標和任務在戰爭條件下不可能實現,也是因為戰爭會帶來其他的不確定性,包括對中共統治和習自身地位的衝擊。所以未來五年,如果台灣不主動挑釁大陸,在建國之路上走得太遠,目前中國民間和鷹派叫囂的武統不會發生。

但中共不想打仗不意味著沒做打仗的最壞準備,強軍備戰還是必須的。五中全會也指出機遇和挑戰有新的發展變化,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要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這都是習近平最近兩年一再強調的,也就是凡事假定最壞的情況,做出規劃和預案。今天對中共和習來說,最壞情況莫過於外部戰略環境的惡化及由此導致對中國發展勢頭的破壞,包括中美的直接軍事衝突、台灣的可能獨立和領土的可能分裂。假如發現這些情況,再不想打仗也得打。所以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之一就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邁出重大步伐。

與此相關的是,內部的發展安全在五中全會也得到了過去曆次全會沒有的重視。公報表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為未來五年的一個重點。這顯示發展安全被提到戰略高度。發展安全乃是針對中國內部而言,它有三個麵向:一是習近平的個人專權統治帶來中共內部的政治生態和中國社會生態的變化;二是一些重大事情對經濟社會的衝擊和人的思想心態的改變,如新冠疫情和香港爭;三是外部環境對中國國內的影響和衝擊。三個麵向高度結合和糾纏,互為因果,互相強化,對中國的發展安全包括中共的政權安全產生重大影響。比起外部的遏製和圍堵來,習近平對內部人心的不滿和亂局也是相當擔憂,所以公報強調,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此為其三。

關於十四五規劃本身,我曾撰文指,建立以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格局,為中國經濟打造一個安全邊界;針對美國和西方卡脖子的技術修補技術和產業短板,攻克關鍵產業和領域的技術難關,提高科技自主創新程度,發展創新型經濟;防止重大風險對國內和中共統治的衝擊,保護中國安全;以及發展國防軍事力量,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至少在近海能夠抗衡美軍的軍隊,是中共今後5年著力要做的幾件事情。從公報看,十四五規劃基本循此思路。

然而,五中全會對科技自立自強的強調仍顯不一般。這主要是美國近期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美中科技脫鉤,由之前的單個企業和行業向科技整體擴散趨勢,促使中共不得不把科技強大的希望建立在自主基礎上,做到關鍵產業不受製人。另外,全會對全麵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體製和開放型經濟的強調,亦很突出,這也是要打消外界對中國將不得不關起門搞建設的疑慮。因為中共科技自主和內循環經濟的提出,雖然是應對西方的遏製和圍堵,但由於當下的政治環境和習近平個人的政經偏好,讓外界擔憂中共會趁之一定程度關門發展,減少同外部世界的經濟和技術聯係,甚至在必要時完全切斷與外部的交流。

五中全會勾勒的這幅中國未來的發展圖景,加上領導體製的穩固,基本堵死了未來五年中國內部出現變革”驚奇”的可能性。這或許是習近平要達到的效果。唯一的不可控因素是外部環境的改變,尤其是中美關係。這可能會觸發中國內部的變化機關。在一個高度受控的體係下,盡管外部的風吹草動一般都難以在內部吹起漣漪,但隻要打開一個缺口,獲得內部響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就是很多人把改變中國的希望寄托於美國的原因。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五中全會首重經濟 駁斥中美脫鉤可能 習的個人勝利?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