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很多人不怎麽怕家醜,卻特別怕外揚


這幾天華科大又帶火了一句老話:家醜不可外揚。事情來自學校的一次“掀桌事件”,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黨委副書記、教授鄭強替學生出頭,向後勤部門反映宿舍安排不合理,一怒掀了後勤的桌子,被處分了,原因是“行為過激,造成不良影響”。

為什麽處分鄭強?因為他造成了“不良影響”,換句話說就是外揚了家醜。不掀桌子,就隻是在家裏醜,一掀桌子就醜到外麵去了,所以要處分。

作為吃瓜群眾,很理解華科大不開心。這是一所很好的學校,教學也好科研也好,都很有成績,很讓人敬佩。攤上這麽個事上熱搜,而且是在建“雙一流”的時候,肯定覺得不開心,會顯得很不雙一流。

同樣的,鄭強教授所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肯定也不開心。他的處分是學院作出的,哪個學院想處分自己的副書記呢?隻不過自己人掀了別人桌子,總要處分一下,不然如何給後勤部門交代,學院後勤,同氣連枝嘛不是。

整個事件並不大,但你細品,這裏麵仍然是一個邏輯:製造家醜沒問題,但是外揚就有問題。製造家醜未必被處分,但是外揚就要被處分。家醜的受害者不是受害者,你看那麽多學生的宿舍問題一年又一年總是解決不了,卻不算受害者。但是“外揚”的受害者就是受害者了,後勤部門就立刻成了受害者了,學校也就立刻成了受害者了,都是你鄭強害的,你以為你魯提轄啊。

既然說到家醜不能外揚,那麽仔細梳理一下,這個事到底算不算家醜?我倒覺得本來根本就不醜,一直到鄭強掀完桌子,都不醜。不是學校的醜,也不是計算機學院的醜,也不是任何一個學生的醜。

掀桌影響了華科大形象了嗎?沒有啊。後勤上雖然扣了一分,可是是鄭強給加了一分啊,扯平了啊。雖然它給外人一種後勤不大靠譜的印象,卻同時給人以教授很靠譜的印象啊。外人一看喲這個大學不錯啊,這個學院的領導不錯啊,居然肯為學生出頭,給學生爭利益啊。雖然方式過激了點,但還是顧學生的嘛。

換了是你,你想不想要這樣的院長書記,你想不想去這樣的學院?當然想啊。為了我和人掀桌的院長書記我能不想嗎?

所以說到底什麽叫學校的形象?不是說雙一流才是形象,不是說校長才是形象,部門才是形象。事實上,每一個勇敢的優秀的個體的出現,都是這個學校的光榮。這裏的老師血性,這裏的老師有擔當,這裏的老師肯為學生出頭爭利益,能不能提升學校的形象?當然可以啊。

所以這個事根本就不是家醜。沒有丟任何一個華科大學生的臉。那是誰的醜?隻是個別人的醜,個別部門的醜,個別領導的醜。桌子一掀,會顯得他們工作沒做好。

這就是“家醜定律”之一:很多“家醜”其實並非家醜,隻是個別家庭成員的醜,被故意誇大為家醜而已。那些高呼“家醜不外揚”的人,往往是為了掩護自己的醜,把它誇大成“家醜”,給全體成員搞榮譽綁架,好像誰揭了自己的瘡疤就是讓整個家蒙羞,仿佛鄭強一掀桌子能丟了全體華科大人的臉。

好了,我們再往下梳理一步,你會發現仍然有什麽不對。

“家醜”,意思是這個事隻是麵子問題,“醜”不就是麵子問題嘛。

這事情對誰是麵子問題?對後勤部門是麵子問題,對個別領導是麵子問題,對於一些容不得外人批評半點學校問題的“護校蛆”來說是麵子問題。

可是對於那麽多學生呢?這事是隻麵子問題嗎?不是的啊。這事是他們的住宿問題,是切身問題,是生活問題,是學習問題,是成長問題,是每時每刻都和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

怎麽稀裏糊塗就變成麵子問題了呢?怎麽大家討論的都變成麵子問題了呢?誰這麽缺德啊就把這個事偷換成麵子問題了?

重陽宮裏有人毒打小楊過,事情被揭發,長輩們卻盡討論家醜外不外揚的問題,其它的弟子也盡討論家醜外揚不外揚的問題。

這特麽不對啊。這對你們是麵子問題,可對楊過這個孩子是生存問題啊。有什麽比生存更大?有什麽比學生的切身利益更大?學生利益天大啊!

所謂家醜,其實往往是偷換概念。有些“家醜”的背後可能是家暴,是家殤,是家難,是家痛。這裏麵有亟需救助的人,有嗷嗷待哺的人,麵對這些,什麽麵子不麵子、外揚不外揚根本是扯淡。切實解決好學生的宿舍,這才是真問題。把議題全部偷換成“鄭強應不應該”,都是扯淡。

現在懂了沒?以上就是“家醜定律”之二:所謂“家醜不外揚”,往往是有人故意把家裏人的切身問題偷換成麵子問題。

假如你是一個華科大學生,鄭強去掀桌,你要明白真相是:這個教授去為你的同學爭利益去了。可是有人會指著鄭強告訴你:瞧,這個教授在故意丟我們華科大的臉,也等於是在丟你的臉。這就叫偷換。要有腦子,不要上這樣的當。人家鄭強又不缺宿舍住!

最後再分析一下第三層:要說“家醜”,這個不大不小的事件裏的真正“家醜”是什麽?讓學校陷入質疑漩渦的是什麽?

是掀桌嗎?不是的,而是以“造成不良影響”為由處分鄭強的行為。處分了鄭強,卻又遲遲沒有對解決學生宿舍問題給出態度。如果華科大失分,是失在這裏。

外人會覺得他們並不重視學生,隻看重麵子。非要說有什麽家醜,這才算是真正的家醜。

這就是“家醜定律”的第三條,在學校裏,真正的家醜其實恰恰是捂蓋“家醜”的行為。如果校友們要麵子,得在這上麵爭麵子。

趙誌敬不給小楊過安排好宿舍,李誌常勇敢地揭發,掀了桌,根本就不是家醜,大家隻會覺得全真派的人有種。那麽如何才會成為家醜?我看絕大多數校友都是明理的,希望個別“護校蛆”們好好想想,你們義憤填膺維護的,到底是誰的麵子?

-完-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很多人不怎麽怕家醜,卻特別怕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