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刷臉”之後,120平米的房子“賣了”70元

“刷臉”之後,120平米的房子“賣了”70元
韋遠鵬的門店如今已經改換招牌

對著手機屏幕上那個人臉形狀的取景框眨了眨眼,一套省會城市的房產隨即易主。

今年 6 月以來,廣西南寧多位業主在委托中介人員韋遠鵬賣房時遭遇詐騙。韋某以 查檔 為由,使用南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的官方 APP
對業主進行 刷臉 認證,之後房產被立刻過戶、抵押。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十餘名業主被騙,涉案金額超過 2500 萬元。

這場看似不可能的騙局背後,是房產買賣過程中多個環節的 失守 。在接受北青深一度記者采訪時,多位被騙業主表示,在接受 刷臉
認證時,不動產中心的 APP 沒有給出任何提示,正在進行何種操作。APP 的審核工作同樣存疑,一位業主 120
平米的房子,過戶價格僅為 70 元。此外,房子買主也相信了韋某 零首付 買房的承諾,配合其將過戶的房產進行抵押貸款。

目前,南寧警方已經對此事立案調查,嫌疑人韋遠鵬已被抓獲,涉案的房產也被凍結。

“刷臉”之後,120平米的房子“賣了”70元

正在辦理業務的韋遠鵬

刷下臉,房就沒了?

今年 4 月份,陸先生將母親名下一套 133 平米的房子掛到網上出售。8
月份,自稱是優居中介的韋遠鵬聯係到了陸先生,雙方商定將房子的售價定在 152 萬元,並約定於 9 月 26
日到優居門店簽訂《房地產買賣代辦合約》。

陸先生回憶,簽約當日,韋遠鵬以房屋查檔需要人臉認證為由,用手機對母親進行了 刷臉
。因為房屋過戶前確實有查檔的必要,陸先生對此並沒有起疑,但他對韋遠鵬使用的 邕 e 登 軟件並不了解,
他用手機調出來一個刷臉認證的界麵,屏幕中央有一個人臉形狀的框,和支付寶的人臉認證界麵很像。

此次見麵後,陸先生一家賣房的事情一直沒有進展,10 月 17
日,陸先生撥打韋遠鵬的電話,對方手機已經關機。他感到事情不對勁,當晚便去房產交易中心的自助查詢機上查詢,發現房子已於 9 月 26
日簽訂代辦合約當天就被過戶了。 我媽根本就沒有簽過字,房產證也還在我們的手上,就刷了一下臉房子就沒有了,怎麽可能呢?

發現房子被過戶後,陸先生立即到當地派出所報案,據他稱,派出所起初稱此事屬於民事糾紛,建議他去法院起訴。到了次日中午,派出所又給他打來電話告知,韋遠鵬已經作為犯罪嫌疑人被抓獲。

事發後,陸先生發現,早在 6
月份,韋遠鵬就曾以類似方式行騙。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南寧市民徐先生報案,韋遠鵬以中介身份聯係自己,在配合其做完人臉識別 10
天後聯係不上韋遠鵬,發現房子已被過戶。徐先生報案後,警方聯係上韋遠鵬並要求其歸還徐先生的房款,此事最終被定性為民事糾紛,警方對韋遠鵬進行了批評教育。

對此,陸先生表示不能理解, 既然 6 月份已經出了事,暴露出了係統的漏洞,為什麽相關部門沒有及時去處理或者對係統進行優化?

在報案的過程中,陸先生認識了更多遭遇韋遠鵬騙局的受害者,根據受害者微信群內的自發統計,目前至少有 17 名業主被騙,涉案金額超過
2500 萬元。根據多名受害人的敘述,大家的經曆高度相似,個人損失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

120 平米,70 元

在韋遠鵬的騙局中,他所使用的刷臉軟件叫 邕 e 登 ,該款軟件是南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於 2018 年 4
月推出的一款線上業務辦理平台。相關負責人表示,自 邕 e 登 App 上線以來,至今已有 190
萬宗不動產登記業務通過該軟件自助辦理辦結,其中線上辦理的二手房交易登記業務達 10 餘萬宗。

據《南寧市不動產綜合服務平台用戶手冊》顯示,用戶可以通過邕 e 登, 足不出戶,在家授權進行房屋的買賣、抵押等業務
。深一度記者以業主身份向南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谘詢時得知,此前,線上房產過戶流程包括填寫信息、簽訂電子合同、繳納稅費、人臉認證。其中,電子合同的簽名和人臉認證須由本人完成。

然而,多名受害業主向深一度記者透露,此前他們都沒聽說過該款軟件,同時,他們也對 邕 e 登 業務辦理中的查驗方式表示質疑。

多名受害者表示,在與韋遠鵬的接觸過程中,除了《房地產買賣代辦合同》,他們沒有簽署過任何文件,事後打印出的過戶電子合同上的簽名並非本人所簽。此外,由於
邕 e 登 人臉信息認證的界麵並沒有文字或聲音提示,在韋遠鵬對他們進行刷臉時,他們並不知道當時在操作什麽業務。

多名受害者推測,韋遠鵬正是在獲取買賣雙方的相關信息後,填寫在了 邕 e 登
上,並在電子合同上偽造了賣家的簽名,完成繳納稅費環節後,以查檔為由,獲取業主的人臉認證,成功將房產過戶出去。

在眾多受害者中,何女士的一套房產隻 賣了 70 元。根據何女士提供的 邕 e 登 軟件截屏顯示,7 月 23 日,其名下 127.78
平方米的房子以 70 元的價格被過戶給了買家。70 元錢買一套房子,這可能嗎?根本不符合常理。
深一度記者以業主身份致電南寧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谘詢時,工作人員稱,人工審核針對的是線下的業務,而線上的業務是由係統自動進行審核。

12 月 11
日,南寧市自然資源局組織召開了南寧市不動產登記工作媒體通氣會。會上,南寧市自然資源局稱,經調查,某中介人員冒充南寧優居房產中介公司身份開展房產交易業務並騙取賣房刷臉過戶房產情況屬實,其行為屬於詐騙行為。

南寧市自然資源局也表示,此案不具備普遍性,且均為同一人作案。通過此案也進行了反思,在一些管理手段和係統優化方麵仍有可提升的空間。

會上還透露,目前, 邕 e 登
已與公安部門和支付寶合作,對係統進行了三個方麵的升級,包括限定業務發起方、采取二次刷臉認證模式以及增加刷臉驗證碼確認功能。業主在進行人臉認證時,係統會發短信驗證碼至產權人的手機號,同時在短信中提示將要辦理的業務類型。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在該案件中,平台有義務對用戶進行提示,告知用戶人臉認證的目的。從這一點來看,該係統本身存在漏洞,平台沒有盡到提示、說明的義務,違反了《民法典》中關於收集個人信息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受害者可以向開發平台的政府部門主張侵權。

“刷臉”之後,120平米的房子“賣了”70元

120 平米的房子以 70 元過戶

零首付買房 的誘惑

受害業主梁女士曾在韋遠鵬牽頭下,和房子的買家見過麵,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見麵後除了打招呼之外,再沒說過一句話。事後再回憶起這次見麵,梁女士覺出了其中的異常,她和其他受害者交流,大家發現所見過的買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沉默寡言。

此外,梁女士還發現,她所簽下的《房產買賣代辦合同》上的買方,與房屋過戶後的戶主並非同一人。得知被騙後,梁女士聯係了現在房產證的戶主,對方稱,自己是聽了韋遠鵬所宣稱的
零首付買房 ,並按照韋遠鵬的指示進行後續操作。後來,梁女士又多次嚐試聯係對方溝通,但電話一直無法接通。

而作為涉案房產的買家之一,吳先生也覺得自己的境地非常尷尬, 我付了那麽多錢,房子現在也被凍結了,我都不知道要怎麽辦。

吳先生是廣西梧州人,平時在廣州工作,8
月份,韋遠鵬聯係到吳先生詢問買房意願,吳先生表明自己手頭現錢不多後,韋遠鵬稱隻需少量首付,配合他的操作,便可以買到南寧市青秀區一套
125.92 平方米的二手房。

按照韋遠鵬的說法,隻需先交 5 萬元定金,即可將房產過戶到吳先生的名下,然後用抵押房產所得的款項來補齊房款。吳先生交給對方 5
萬元後,房子於 9 月 1
日被過戶到了吳先生名下。隨後,韋遠鵬讓另一個中間人帶吳先生將房產抵押給了第三方,至於中間人的身份,吳先生稱並不清楚。

根據吳先生提供的轉賬截圖,9 月 2 日,吳先生將第一次抵押的 85
萬元房款先後轉給了兩個不同賬戶。收款賬戶姓名分別為曾某寧、李某明。巧合的是,受害業主自發統計的信息顯示,曾某寧既是另外兩位業主房子的買家,又是其他兩位業主的中間介紹人。據被騙業主轉述警方的說法,案發後除了韋遠鵬,同時被逮捕的還有其他兩人,但這兩人的相關信息,以及與韋遠鵬的關係,警方暫未透露。

過戶後的抵押

在與業主接觸過中,韋遠鵬一直以房產中介 優居
的工作人員身份出現,該中介機構在當地門店眾多,一直有較好的口碑。從受害業主顧先生提供的與優居另一工作人員的聊天記錄上,顧先生曾向該店員詢問韋遠鵬的身份,對方稱,韋遠鵬是該門店的老板。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優居總部稱韋遠鵬所涉門店是優居的加盟店,且優居已於 8
月份與其取消合約。但據受害業主透露,雖然現在涉事門店的招牌已經更換,但在國慶前後,該門店的招牌一直還是 優居房產交易 。

天眼查數據顯示,自 2015 年以來,韋遠鵬曾多次卷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和民間借貸糾紛,且於 2018 年 6
月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受害業主在群內自發統計的數據顯示,業主們的房產被過戶後,均在短期內被抵押給了第三方,有些房產甚至被二押和三押。受害業主顧先生稱,報案成功後,他帶著立案通知書和房產證原件,到房產局查詢後才得知,自己的房產已被抵押出去。

據了解,事發後,已有房產的抵押債權人起訴了房產的買家。深一度記者獲得的一份民事裁定書顯示,12 月 10
日,南寧當地法院凍結了一張姓被申請人名下近 3
萬元的存款,以及其名下位於南寧市青秀區的一處房產。經證實,該房產正是此次涉案的房產之一,而民事裁定的申請人正是該房產的抵押債權人。

原本想替父母換房的陸先生,如今最大的願望已經變成怎麽保住原有的房產。目前,陸先生已經向派出所提出凍結房產申請,他的母親也提交了經偵立案偵查申請書,請求以合同詐騙罪對韋遠鵬和買家立案偵查,並查封、扣押涉案財物或同等價值財產並返還申請人。

之前房產過戶那天,正是陸先生母親的生日,陸先生說: 原本想著簽了合同,是件高興的事兒,沒想到變成了噩耗。
此前,陸先生已經幫父母看好了新房子,並付了定金,而現在,資金問題成了陸先生全家最大的壓力。陸先生借錢湊夠了首付,同時還要麵對每個月的貸款。一次
刷臉 騙局,將一家人的生活軌跡徹底打亂。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刷臉”之後,120平米的房子“賣了”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