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其漁業資源直接關係到沿線漁民的生產和生活。然而從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便遭到了破壞,目前的黃河麵臨正在和長江一樣的困境: 無魚可捕 。

這種結論並非聳人聽聞。在上世紀 50~60
年代,黃河中的漁業資源還是相當豐富的,當時的漁業產量很高,以打漁為生的專業漁民也有不少。但是從 70
年代開始,魚蝦的資源量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近年來,黃河流域全年的捕撈量隻有 6.5 萬噸左右,比 30 年前下降了
80%,很多專業漁民也因此被集體 勸退 。

從物種豐富度來看,上世紀 80 年代在黃河流域生活的魚類多達 191 種,雖然和長江的 424
種比起來還是差了不少,但這已經算得上是黃河的 漁業巔峰 了。

2002~2008 年,國內的研究人員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資源調查,結果卻不容樂觀黃河中的魚類僅剩下 82
種,和之前的物種數量相比減少了
57%。
另外,多種黃河土著魚已經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比如黃河雅羅魚、北方銅魚、鰻鱺、野生黃河鯉等等。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失蹤 多年的北方銅魚

這裏先簡單提一句,可能很多人都認為黃河鯉在市麵上很常見,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機。但事實上,市場上銷售的黃河鯉基本上都是人工養殖的,真正的野生黃河鯉早已處於
有價無市 的狀態。即便是有多年捕魚經驗的老漁民,想要捕到一條野生黃河鯉也隻能看運氣,至於黃河雅羅魚、北方銅魚就更難見到了。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黃河鯉魚

相比於長江水生生物的 物種之殤 ,黃河流域物種的消失往往得不到大家的注意。事實上,在 1982
年調查時還存在的鰻鱺、北方銅魚已經從黃河中消失多年,但由於名氣較小,這兩種黃河土著魚並沒有引發像長江鰣魚、白暨豚那樣的社會轟動。

長江流域已經於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全麵進入了十年禁漁期,而漁業資源同樣陷入枯竭的黃河流域卻沒有得到相同的
待遇 。
在 2018 年初,黃河流域雖然也開始從每年的 4 月 1 號至 6 月 30
日實施全流域禁漁,但是禁漁時間還是太短,力度也不夠大,對於瀕危魚種的 搶救 而言,3 個月的禁漁期無異於 杯水車薪 。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魚汛期間黃河淺灘滿是捕魚人。

黃河漁業陷入的困境,從黃河刀魚的 命運 中就足以 豹窺一斑 。

長江的刀魚資源已經瀕臨枯竭,黃河刀魚也同樣不容樂觀。在每年春季,黃河刀魚就會集群進入渤海灣,清明節前後會到達黃河口附近。在鹹淡水交匯處,刀魚群需要短暫停留以適應鹽度變化。之後,刀魚的繁殖群體便逆流而上,其中絕大多數都會抵達東平湖的產卵場。

洄遊繁殖是刀魚種群得以繁榮興盛的重要環節,然而黃河的斷流現象卻對刀魚的洄遊構成了致命打擊。
1972~1999 年的 28 年間,山東境內的黃河下遊就出現了 21 次斷流現象,特別是在 1997 年,斷流時間更是長達 226
天。如此一來,黃河口的刀魚自然也就無法再洄遊到東平湖產卵,魚群的數量也因此急劇下降。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遊弋的刀魚

而現在,東平湖和黃河交匯處已經建起了一座大壩,即便黃河不再發生斷流,大壩的阻隔也依然是刀魚洄遊時無法逾越的屏障。而在黃河口,密密麻麻的漁網也同樣令人觸目驚心。由於黃河口水麵寬闊,水流平緩,特別適合下網,當地的地籠、圍網不在少數。

黃河口的老漁民也反映,黃河刀魚已經越來越少,個頭兒也普遍變小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漁民在 5
年的時間裏隻捕到了十幾條黃河刀魚,而且多數都是在黃河入海口捕到的。這位漁民的遭遇並不是個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有人可能會問了,南方的長江刀魚已經實現了人工繁殖,那麽用同樣的方式來繁殖黃河中的刀魚,之後再放流到黃河口,這樣一來不就解決黃河刀魚的生存危機了嗎?

這種方法理論上是可行的,專家們也確實這樣嚐試過,但真正做起來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

首先,刀魚性情急躁,一旦離開水麵很快就會死亡,是一種非常嬌貴的魚。其次,現在黃河中的野生刀魚數量已經非常少,想要獲得數量充足的繁殖群體就更難了。另外,刀魚隻吃活餌,不吃人工飼料,對水溫、鹽度、溶解氧都有一定要求,養殖起來難度也很大。

為了拯救黃河刀魚,專家們想的法子還有不少,比如將長江中的刀魚引到黃河流域(長江刀魚和黃河刀魚屬於同一物種,跨流域引種並不存在生物入侵的問題),但長江刀魚要完全適應黃河泥沙量高、含氧量低的水質環境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況且,這種做法究竟能不能成功還是個未知數,沒人敢打保票。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總之,無論是黃河刀魚還是其他瀕危物種,都是黃河漁業資源嚴重衰退所釋放的重要信號。很多人目前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黃河能否像長江一樣實施力度空前的
十年禁漁 呢?

其實針對黃河流域的全麵禁漁問題,黃河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簡稱黃漁委)的專家們已經進行過多次討論。考慮到黃河流域的禁漁涉及到成千上萬漁民的生計問題,如果漁民的失業補償得不到解決,禁漁的問題就無法達成共識。

雖然黃河的全麵禁漁看似遙遙無期,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已經受到了我國的高度重視,保護黃河也被擺放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上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一個好消息。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不過話說回來,禁漁隻是拯救黃河漁業資源的其中一種方式,漁民的過度捕撈也難以對漁業資源造成毀滅性打擊。相比之下,水質汙染、水電工程建設以及河水含沙量過高,這三大因素才是黃河魚類資源的真正
殺手 。

以水質汙染為例。上遊的黃河水質優良,到了中下遊之後,工礦企業就開始變多了,大量的工業廢水導致漁業生產力急劇衰退。據統計,黃河流域每年因為汙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有
115~156 億元左右。水質一旦被汙染,魚類的生理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魚類胚胎發育畸形、魚苗成活率下降等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預計到 2030 年黃河將實現全線通航,300~500
噸級的船隻、船隊將跨省直達渤海,頻繁的航運也同樣會給黃河生態的治理帶來更多的挑戰。

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
黃河口衛星地圖

種種跡象正在表明,如今的黃河正在走長江的 老路 ,黃河的 生態保衛戰 也已經迫在眉睫。還是那句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和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相比,黃河的生態環境是才是最好的福利。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其漁業資源直接關係到沿線漁民的生產和生活。然而從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便遭到了破壞,


目前的黃河麵臨正在和長江一樣的困境: 無魚可捕 。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長江“無魚可捕”,黃河也快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