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

以下文章來源於水瓶紀元 ,作者蔣芷毓

笨媽按:

《我是如何成為反婚主義者的?》一文發布以後,我接受了水瓶紀元記者蔣芷毓的采訪。感謝公眾號水瓶紀元授權,得以在此轉載這次采訪的問答部分。在此之外,我又補充了不少內容,其中包括婦女權利工作者呂頻的評論。

文章很長,推薦對婚戀問題感興趣的朋友結合這篇反婚文耐心慢讀:我是如何成為反婚主義者的?不謙虛地講,我認為滿滿都是幹貨。

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

波蘭畫家Pawel Kuczynski 《婚姻》 圖片來自網絡

進入正文之前,我想重申幾點我最想傳達的主旨內容。

第一,我個人慘痛的婚姻經曆,有遇人不淑的原因,但主要是製度性壓迫。

父權製是這個社會的根基,我們的衣食住行、思想語言、社會規章、工作成就都由它塑造。否定它,諸事都得推倒重來。因此,人們尤其是男人們,都有為它維穩的需要。

​《長平談男性女權者:不能假裝自己不是牆裏那塊磚》

所以,請拋卻先入為主的偏見,不要輕易得出還是沒找對人這樣的簡單結論。

如果你是生活在中國的未婚女性,我幾乎可以保證,一旦結婚生子,都不用等到人老珠黃,你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麽。如果你是一名男性,請反思一下自己的性別特權再下結論至少你不用生育、哺乳,孩子跟你姓,沒有人要你為了家庭放棄事業。如果你是一名有幸生活在性別更平等社會的女性(比如移民到了歐美),請注意不要拿自己的階級和身份特權,用來否定婚姻體製剝削其他女性的事實。

對我來說,控訴前夫的糟糕並不會對任何人有益渣男的故事俯拾即是,還差我這一個嗎?我所想講述的,是四年婚姻裏我對製度性問題的深有體會。

這裏先簡單列舉一例:結婚後,各種家務、育兒和情感勞動都自動找到了我的頭上。

比如約孩子的play
date時其他家庭會找我,孩子的姑姑(包括姑父)有事會找我而不是他們的弟弟。這都是性別角色的默認問題。不管我是不是工作更忙、是不是掙錢養家,這些事,社會和他人全都默認是我負責。

家務育兒方麵的事,會自動找到我的頭上,但不會去找他;孩子有了事會來找我而不是找他;不帶孩子對他來說是順文化的,而帶孩子對我來說是順文化的;婚內生育、哺乳勞動默認免費,但是孩子隨父姓等等這都是製度性的問題。

第二,反對婚姻體製不等於反對個體結婚。這是因為,父權製會嚴厲懲罰不婚女性,很多時候女人沒得選。

所以,我明確反對辱罵已婚女性婚驢。這種行為不是女權主義的。不要以為女人選擇不婚或者離開渣男,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問題是,女人沒辦法不結婚。問題是,女人離不開渣男。製度性的弱勢把她們綁在了那裏。

拉姆比誰都更想離開婚姻和那個渣男。如果是一個男人,拉姆不會是那樣的處境。父權製下,每一個女人都不過是拉姆的相似版本。也許我們的處境或多或少與她不同,但卻都在同一條船上。

直到女性真正擁有不婚自由的那一天,我都不會停止對婚姻體製的批判。

第三,渣男的識別是一個偽問題。

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

來源:水瓶紀元的讀者問卷調查

如婦女權利工作者呂頻所言,渣男是父權製婚姻給異性戀女人的標準配給。

隻要支持男性剝削女性的浪漫愛-父權婚姻體製還存在,渣男就會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

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麽男人不需要慧眼識 渣女
?這是因為,並沒有一個支持女人欺負男人的係統性體製。
隻要這個體製還存在,男人欺負女人就是早晚的事。

隻需看看我們身邊失意、痛苦、被價值貶低的中年和老年婦女就會明白,沒有哪個女人可以逃脫父權製的迫害。

如下是對采訪內容的轉載。

水瓶紀元AQUARIUS ERA = AE

笨媽 = B

AE:當初你是基於什麽原因決定結婚?有體會過催婚的壓力嗎?

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

來源:水瓶紀元的讀者問卷調查

B:我核心家庭裏的家人整體觀念相對開明,沒有怎麽感受到直接的催婚壓力。但背後還是有社會文化的默認,而當時我已經快30歲了,潛意識會覺得如果要結婚,現在已經不早了。所以,還是有社會壓力的成分在其中。

當時結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浪漫愛-婚姻體製的毒太深,以為婚姻就是愛情的升華,關係好當然就要結婚。也沒想過為什麽,就是有這麽一個潛意識的默認。第二是想生一個孩子,而不論是我的還是對方的家庭,都不能接受婚外生子。所以當時我的感覺是,生孩子就得結婚。其實生孩子的想法也是出於一個社會的默認,我也沒有想清楚自己此生要不要孩子,為什麽要生孩子。

總的來說,就是我被放在了一個社會提前給女人設定好的人生軌道上。如果沒有特別清醒的認識,糊裏糊塗結婚生子,幾乎是一個必然。而當時的我就是糊裏糊塗的。

要知道,當時的我已經快30歲,而且在美國讀了博士,也已經成為女權主義者好幾年了。所以,破除浪漫愛-婚姻體製對人的洗腦,克服社會的規訓和壓力,真的不容易。那些20出頭甚至20歲不到就結婚的年輕人,他們的結婚生子得有多麽盲目,更是不可想象。

AE:生孩子之前,你想到過會發生這一切嗎?

B:我們對育兒和離婚的難度都完全沒有概念,尤其是對離婚的難度完全沒有了解。在父權婚姻浪漫愛的洗腦下,有幾個人結婚時會去考慮離婚的事呢?但其實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很多人一腳陷進去,一輩子就都出不來了。

AE:你在文章中提到 遇人不淑
這個詞。那麽是什麽讓你認為,不僅僅是遇人不淑的運氣使然,而是婚姻製度本身,讓你經曆了過去幾年的痛苦?

網友格桑梅朵說,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明了,婚姻製度是世界上唯一合法存在的奴隸製度。婚姻可以讓男人合法性騷擾、免費代孕、終身保姆、隨意宣泄各種情緒。這是幾百萬也買不到的好處

具體到我個人來說,我體會到,因為和一個男人的一紙婚約,他對我的榨取變成了理所當然。在同樣掙錢養家的情況下,我貢獻了免費的生育、養育勞動卻沒有任何功勞。以所謂的
要講愛、不必斤斤計較公平之名,我成為他的家人,一個應該任勞任怨且順從的角色。他視我的勞動為理所應當,也完全不再在乎我的感受。

不論一個女人事業多麽成功,婚姻都讓女性進入妻職、母職、父權家庭兒媳的角色。不論一個男人有沒有錢、參不參與家務勞動,這些角色都是卑於丈夫的,伴隨許多父權婚姻道德的要求,而且附帶大量無償家務、育兒及情感勞動。**

這些角色還會淹沒女人本來的社會角色和地位;所有人都會把你當作一個男人的妻子來對待,期待你是他的附屬並且順從於他。很多人也都成為了你的封建家長,有資格來指點你的人生、對你進行教育。

自從結婚以後,我發現,對方會不和我商量就做一些非常影響我生活的決定他甚至想不到要和我商量。給對方家庭發送孩子照片的責任,不知不覺中落在了我的頭上;小姑子有什麽事情會來找我,而不是她自己的弟弟。逢年過節,我需要向他的家人和親戚問好,表演好兒媳的人設,而他卻對我的家人沒有同等的義務。孩子兒科和牙醫辦公室的行政人員叫我X夫人。在我養家的情況下,報稅時,他拒絕讓我選擇能得到稅收優惠的
戶主 身份。雙方發生矛盾時,公公會教育我說 X 脾氣不好,你要多擔待他
而且這還是在結婚以前(當時我心想:我脾氣還不好呢,你怎麽不讓他多擔待我?)。婆婆認為這個充滿衝突的婚姻的出路在於:你要像我當年一樣多忍耐。

此外,我被要求履行妻子的性義務。說一百萬遍No,No,No,對方根本不聽。我生孩子、帶孩子、哺乳、自己出錢讓孩子上好的幼兒園,全都沒有任何功勞。隻有責備。

以上是我作為職業女性的遭遇:又帶孩子又養家,卻不被尊重、失去經濟和身體上的自主、缺乏家庭地位。

對於另外一些女性來說,婚姻要求她們放棄自己的職業和社會位置,做一個附屬,成為免費保姆、生育機器和性工具。幾年以後,你會發現自己養孩子全無功勞,免費做了幾年保姆,然後男人會說他在養你。你在社會上難以立足,男人也開始嫌棄或者出軌。你被迫麵臨被離婚的風險。

AE:一般來說,婚姻生活對一個女性意味著什麽?

B:我在反婚一文中寫道:生了孩子的中產階級女性大體可以分為兩類:要麽是中斷或放棄職業的全職媽媽,要麽是一肩上班掙錢、一肩養娃持家的職場媽媽。兩者的工作內容或許有所不同,處境卻差別不大:一樣是不被尊重,沒有地位,整天在擔心丈夫出軌。一樣是免費生養孩子、伺候男人的保姆、子宮、性工具。(見我是如何成為反婚主義者的?)

最讓人憤懣的是,女性在婚姻裏被榨取的各種身體和情感勞動,全部都是父權製婚姻的默認。不管你是不是掙錢養家,不管你的經濟貢獻是多少,因為這些勞動每個女人都在做,而且都在免費做,並沒有任何人會感激和承認你的貢獻和辛勞。

這些勞動在父權婚姻裏的各種親朋甚至整個社會看來,都是白做的。做了,不會得到獎賞;不做,則會受到懲罰。

最可怕的是,不論一個男人多麽無能,他都要做一家之主,彰顯丈夫的權力。他要決定家庭的錢該怎麽花;他有了情緒要對你發泄;他的性欲必須得到滿足。

我想用網友一碗魚的評論結束這個話題:即使婚姻是對女性徹底的剝削,社會輿論仍然要將婚姻包裝成賜予女性的恩惠,將女性塑造成受益者。例如,不談婚姻的戀愛都是耍流氓;結婚就是拴住了男人;女性壓力多小、不用工作隻要嫁得好就可以了等等。他們送給我們一個精心包裝的牢籠,還要占有賜予禮物的道德高位,何其扭曲!

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

來源:水瓶紀元的讀者問卷調查

AE:你的家人能夠接受你離婚嗎?

B:我的家人本來觀念相對開放,沒有太多傳統的性別偏見。他們從始至終支持女孩獨立自主,也支持女性的事業理想。此外,在我成為女權主義者以及讀博期間,我一直在和他們分享我的所思所學。幾年勤奮的勞動,換來他們對我思想觀念的接納和認同。換句話說,我以持續不懈的努力改造和建設了自己的社會支持體係。

AE:這可能是很多人都不具備的條件。離婚後,你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B:非常非常好。現在的家庭環境非常和睦、有愛、幸福。其中最好的是,什麽決定都自己做,再也沒有爭執和衝突,做任何決定都不用再非常頭疼地考慮如何向他解釋、他會不會支持以及怎樣才能說服他了。疫情期間,更是非常慶幸不用和一個男人天天關在一起
(注:疫情期間,家暴和離婚都上升很多)。

AE:有人幫你分擔照料和家務工作嗎?

B:目前是我媽媽。接下來,準備和有孩子的家人或其他單親媽媽合作照看孩子。此外,我的工作時間靈活,孩子的學校也離得很近,不需要找人接送孩子。和北京比起來,紐約還是小很多,而且公共交通非常發達,地鐵站密集,去哪裏都不遠。

這篇文章在水瓶紀元發布後,有人質疑我依然還是借力老年女性分擔育兒勞動。這裏我需要指出:中國媽媽普遍借助上一代老年女性分擔育兒,這背後是中國爸爸的普遍缺位以及社會化育兒設施的匱乏。

而這兩點背後都是父權製度的問題:它默認養育勞動由女性承擔,讓男人和國家/社會得以從中抽身。

美國當然也是父權社會。在全球性別平等排名中,美國位居發達國家末位。其中最為主要的一個表現是:公立或價格可支付的社會化育兒設施的缺位。紐約的托兒所、幼兒園和babysitter都很貴。對於底層出身的我來說,成為單親媽媽,一人掙得孩子的幼兒園學費已經很不容易,我暫無能力再支付學校之外的照料費用(例如,學校的節假日很多,而我要上班)。

我們必須看到,在當前的製度下,女性獨自撫養孩子,需要階級的特權。所以,不要批判單親媽媽借力老年女性,去批判父權製度和將育兒勞動甩給媽媽的國家和男人才對。

AE:你仍然相信親密關係嗎?相信拋去婚姻製度的浪漫愛嗎?

B:我當然相信親密關係。這是因為我相信人,相信人與人之間可以建造好的關係。婚姻製度和親密關係是獨立的兩件事。

我不知道我還信不信浪漫愛。因為目前這個浪漫愛的定義完全是被父權婚姻體製所限定的,其內涵是腦殘和有毒的。在這樣的體製下,每個女人都有愛情強迫症,愛情的涵義也是男性本位的:對一個女人來說,她的價值需要由一個男人的愛和婚姻來認定;女人在關係中要自我犧牲、做聖母;和一個男人在一起就要一生一世;女人很沒有安全感,總是在擔心男人變心,以及把婚姻想象成是男人對自己的恩賜等等。

或者這樣說,我不是不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或者浪漫愛,但因為這兩個詞被男權社會汙染,往往被用來規訓和對女人進行洗腦,所以我想與這兩個詞保持距離。有一陣子我常說,愛情就是個屁。因為決定一段親密關係好壞的,不是最初的那個吸引力或化學反應,而是兩個人關係的平等,雙方的品格、價值觀以及一起建設這段關係的意願。

我還認為婚姻製度破壞親密關係因為婚姻裏的性別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導致一方沒有動力去維護關係,而另一方則很焦慮、很沒有安全感。就像中國的婚姻裏,男人大多不在乎妻子開心不開心,而妻子則一直痛苦於男人不在乎自己的感受、不跟自己溝通,以及出軌的可能。(見笨媽文章《為何中國男人出軌這麽普遍?》)

婚姻這種緊緊捆綁的關係還會讓人在親密關係中產生惰性:已經彼此綁住,輕易不能分開,也就沒有那個動力去繼續投入和維護這段關係。而如果是非婚親密關係,兩人好下去則是一次次選擇對方,雙方都需要確保自己對對方仍是有價值的。

人也應該有親密關係的自由:兩個人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結束就結束,而不是強行捆綁在一起。但是,在父權的中國社會,婚姻往往是不公平的。所以,因為男人專心在社會中攫取地位和經濟利益,而妻子常年付出、犧牲太多,人到中年,已經擁有很多性機會的男人想要性自由時,就麵臨虧欠的問題。結果是,雙方都感到痛苦和委屈。

隻有解決了婚姻體製導致的性別不公平,才能解決人的情感和性的自由問題。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父權製社會從文化和製度上懲罰非婚關係。非婚關係麵臨很多製度上的不便和一些赤裸裸的懲罰。

例如,政府對單身者征收更高的所得稅,而給結婚的人以稅率優惠。大多數國家都會給婚姻關係裏的伴侶提供簽證、居民身份上(如美國的綠卡)的便利,但非婚關係卻不享有。非婚伴侶的遺產權和醫療決定權等需要另花時間去立遺囑,而不是自動獲得。同性戀者爭取結婚權,正是因為不婚被剝奪了很多權利。

婚姻關係是順文化、順製度的,而非婚關係是逆文化、逆製度的。這也是為什麽大多數人都想把自己拋入一個既定的軌道,因為不需要思考和額外的勞動,跟著走就行。選擇非主流親密關係形式的人,卻不得不額外花精力去構築自己的支持體係,改變周圍人的觀念。但是如果選擇結婚,則誰都會支持。

AE:作為異性戀,這種不在意親密/性/情關係的態度是真實的嗎?

B:我不是不在意,而是不再病態地、被父權文化洗腦以後的那種在意。我能夠更理智、更平靜地看待這個東西在我生命裏的位置和對我人生的價值。

愛情不一定要成為一個女人人生最重要的事。和男人的關係,也不必然要成為一個女人最重要的關係。父權婚姻體製規定的那種愛情強迫症,對女人是非常有害的。

人都需要一個平衡而寬泛的支持體係,比如有家人、有朋友,而不隻是愛人。但是,順應文化的要求和期待,很多女人一旦談了男朋友、結了婚以後,就隻是圍著男人和家庭轉,社會關係也隻是圍繞著家庭了。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和男人組建的家庭出現危機,女人的處境是很危險的。

AE:很多人會說,婚姻 失敗 的女人是自己眼瞎。那麽避免遇到
渣男,是不是可以減少婚姻製度帶來的風險?

B:認為渣男是可識別的,也是一個迷思。而且這是一種責備受害者的言論。

首先,在婚前,很可能渣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渣男,也抱著支持男女平等、希望和妻子平攤家務的信念進入婚姻。但是,這是很天真的。

抱有這種美好的願望,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婚內養育責任的勞動量缺乏概念,對自己進入婚姻以後順應文化而可能表現出來的懶惰和夫權權力欲,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責任心,都不了解。

我相信我孩子的爸爸曾經也是真誠的,他對自己的男權思想也不了解,而我當時對很多女權和男權問題的認識也不深刻。在婚前,他是平攤家務的。但是,兩個沒有孩子的學生能有多少家務呢?有了孩子以後,你會發現,那個勞動量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你需要一周7天、一天24小時地去照顧一個小生命。而這個小生命總是需要人抱著,一會兒要吃奶,一會兒要拉屎尿尿,一會兒要哄睡,一會兒又發燒、生病了。有的孩子還會莫名哭鬧。

到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時間和人生突然就不是你的了,不再受你自己支配,而那種感覺是非常非常糟糕的。因為體力上的透支加上時間上的被剝奪,使得養育孩子成為一件特別考驗人責任心和道德感的事。

在你感到疲勞、不想動彈的時候,當你想玩手機的時候,如果你知道有其他人會去照顧,如果文化規定你可以不帶孩子,如果你對他人缺乏同理心又比較自私的話,你就完全不想參與了。我相信這就是發生在很多讓妻子喪偶式育兒的中國父親身上的故事。

他們未必是故意欺騙女人,但婚後卻都無法自控地變成了渣男。這是因為他們不可避免地滑回了文化規定以及目之所及的丈夫和父親範本裏。這種範本就是把女人當免費保姆和免費生育工具,貶低、輕視、不尊重、不珍惜。

而且,即便這樣,大多數男人也不知道、不認為自己很渣,受到批評以後感到很委屈。很多人以為每天抱兩個小時的嬰兒就是好父親了。但他根本不去計算一下,假如一個嬰兒每天睡眠14個小時,還剩10個小時。他抱兩個小時,剩下的那8個小時都是誰在抱?

其次,識別渣男是一個技術活。需要充分的人生閱曆、心理學知識、女權主義知識。這門檻太高了,普通人怎麽可能具備。

我沒有識別出來,足球解說員漠寒沒有識別出來,三星的女掌門人也沒識別出來。那些被丈夫家暴、殺害的女人們也都沒識別出來。所以,你能說渣男是可識別的嗎?那些責備受害者沒有看清人、選對人的神仙們,他們能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麽識別嗎?何況人也是會變化的。美國有個五好男人克裏茲當了十年模範老公、爸爸,然後有一天把妻子和兩個女兒都殺害了。這種又該怎麽識別?

所以,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麽沒有識別渣女的需要和技術貼?為什麽男人不需要做這個工作?因為並沒有一個女性本位、女性霸權的社會製度在支撐女人欺負男人。

男人殺老婆判幾年,女人殺丈夫卻是死刑。很少有女人不帶孩子、不做家務。很少有女人打老公,婚外養二夫。與此同時,有幾個女人僅僅因為男人不帶孩子、不做家務就離婚呢?甚至連丈夫出軌、家暴,多數女人的選擇都是原諒和忍耐。

所以,男人渣是沒有代價的。女人沒有更好的選擇,沒有出路,拿男人沒有辦法。整個父權婚姻製度有一整套的文化、習俗、觀念以及法律在捆綁女人,讓她們沒辦法離開婚姻。那麽,男人當然渣起來有恃無恐了。

因此,如果不改變支持和縱容男性施暴和壓榨女性的社會結構和製度,渣男就是防不勝防的。正如婦女權利工作者呂頻所說,渣男是父權的製度給異性戀女人的標準配給。

這裏順便引用呂頻的精辟評論:

渣男/好男人這種二元,還是因為覺得異性戀伴侶關係尤其是婚姻關係決定了女人的人生價值。

所謂平等的兩性關係的一些樣板,也為(一些)女權主義者所鼓勵和主張的,往往是將平等演示成一種私人領域裏的互動,並且還往往建基於雙方的階級和身份特權。但是這個父權體製是不斷用體製性的歧視和暴力圍繞和注入到私人關係當中。從這個角度說,讚美私人性的平等,包括一些女權主義者所推崇的家內女權男,不但不具備模範效應,而且是逃避麻木這個體製的問題。

包括一些在私人關係裏做得好了一點的男人得到的過度褒揚,在我看來都是製度對私人關係毒害的表現。

AE:作為反婚者,你怎麽看待社交媒體上 婚驢 (承擔過多家庭責任的已婚女性)的說法?

B:首先,我想澄清一些我在反婚文中沒有說明的觀點:反對父權婚姻製度,不等於反對個體結婚。首先,我沒有資格和權利反對別人結婚,因為這是他人的個體自由。其次,對女人來說,盡管進入婚姻是被剝削、被壓榨,甚至是被剝奪人身的安全,但不結婚卻會遭到父權社會的嚴厲懲罰。所以,我傾向於認為,不婚是需要一些特權支撐的。

因此,我分析、批判和反對父權製婚姻,但卻不會做不婚倡議。沒有製度性支持,到處都是單身歧視的情況下,單是不婚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

微博上一些女權博主罵已婚女性為婚驢,我認為這是以女權之名行厭女症和階級歧視之實。而且說明她們沒有能力或者意願去理解女性處境的複雜,且缺乏同情心。

就我個人來說,我批判父權製婚姻體製,揭露婚姻剝削和壓榨女性的本質,是為了幫助更多女性認識婚姻的真相,以便她們對個人的生活做出更知情的選擇。

希望這些工作能夠幫助女性摒棄追求以與男人的關係為核心、價值由男性定義的女性幸福取向,不論結婚還是不婚,都更多地關注自身的需要和發展。

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

AE:為什麽是反婚,而不是對婚姻製度的改革提供一種建設性的方案呢?

B:首先,這裏有兩個概念的問題。

第一,
建設性。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的事情,都是建設性意見,包括對父權製婚姻的反對。從這個意義上說,維護婚姻和催婚等行為是對公平正義的破壞。而對父權製婚姻的破壞反而是建設。

第二,
方案。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婚姻製度的總設計師,拿出一攬子解決方案。每個人都敢於站出來講述不公,反對不公,社會就會向更加公平多元的方向發展。好比同性婚姻運動,同性戀者並不需要拿出整體方案,而是爭取自己的權利,其結果是社會製度整體上更加合理。

如果說有什麽方案的話,那麽目前就是要反對婚姻製度的剝削和壓迫,更加開放和多元,從社會製度和文化上承認和支持多元選擇。例如,在稅收、居住和旅行簽證等對非婚伴侶提供和婚內伴侶平等的待遇,減少對女性選擇單身生活的懲罰。這樣很多女人就不用一定要捆綁在婚姻製度上,人們也就自然會探索出更多、更合理的親密關係形態。

AE:怎麽看待開放關係?

我當然支持開放關係。所有異性戀婚姻霸權之外的多元親密關係形式探索,都是對社會有益的。而且,個人的親密關係,不關別人事,別人沒有資格去反對。隻要關係中的各方關係平等、規則公平,不存在欺負他人,一個人想要怎樣的關係,當是個人的自由。

開放關係是一種親密關係的選擇,就像一對一關係也是一種選擇一樣。開放有開放的問題要處理,一對一有一對一的問題要處理。但是,因為人們對開放關係先行的偏見和歧視,就會借由開放關係可能存在的挑戰和困難來汙名和否定開放關係。

其實,一對一關係也有很多問題要處理,比如情感和性的強行壟斷,欲望得不到滿足,激情喪失等問題。但是,一段一對一的關係出了問題,人們會認為去解決這些問題是理所當然的。而且,這個社會有成套的資源來支持它,幫助解決它可能產生的問題。這也是大多數人都選擇從眾的原因。

同時我也想指出,在一個男權的社會裏,開放關係對男人更有利,往往是男人占便宜。這是因為,在父權製下,多偶對男人來說是順文化的,對女人來說則是逆文化的,因而會產生更多困惑。男人沒有子宮,也不用承擔懷孕的風險。

而且,男權社會裏,男人的性機會遠遠多於女人。由於父權製對女人和男人教化的不同,導致男權社會中好男人少,好女人多,因此女人的選擇更少一些。此外,女人的性魅力被與青春捆綁,她們在性機會的市場上很快就貶值了。男人則不會。

沒有人能完全跳出文化和製度的限定。在社會實現完全的性別平等之前,與婚姻一樣,開放關係對女人很可能也是不公平的。

最後,我猜想開放關係會需要當事人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關係。一個人願不願意花那麽多時間在親密關係上,也取決於個人的選擇。

AE:反婚文發布以後,網友是什麽反應?

這篇文章的讀者多是女性因為女性在婚姻裏的困擾和痛苦更多,她們更需要去理解和消化這個問題,文中的觀點收獲了廣泛的認同。

但也有一些婚姻維穩派(主要是男人,在婚姻中處於紅利階段或被父權婚姻徹底洗腦的女人),認為我的遭遇隻是因為遇人不淑,和婚姻製度沒什麽關係。微博有個人評論說:這難道不是選錯了人?從這輕描淡寫、事不關己且責備受害者的態度,我就可以判斷他是一個男人。我心想:拜托,你就那個錯的人!

最後一類屬於讓人無奈的 好心人:他們對女人的人生缺乏想象力,還是老想幫我找個歸宿。

一個熱心的網友給我留言說:在不婚的親密關係中更要學會保護自己。相信你身邊也有很多年同居不婚的例子,沒有那張紙,男方沒了最基本的約束,以最低的沉沒成本半路找個更年輕的,可是女方實實在在付出的是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啊!

這種觀念驗證了我在反婚文中論述的觀點:在父權製下,女人人生的主題是和男人的關係。她必須要圍繞男人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男人組成的家庭才算家庭。

哪怕你自己再有能力、再有信心去安排自己的人生,去在社會中確立你決定要處於的位置,他們還是認為不和一個男人結婚就是不務正業,將來注定孤獨終老、沒(男)人要。這種男權的婚姻本位主義太深入人的骨髓。

而我要問:為什麽這個問題不是我要不要男人?我又為什麽非得要男人要我?為什麽假設用婚姻綁住一個嫌棄自己的男人,都比單身生活更好?以及,套住一個男人去伺候,才是更好的生活?

環顧四周,有幾個男人在照顧女人,以及老年人中有幾個是老頭在照顧老太?

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

其實多數人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這些想法也完全不是基於理智。

我想以微博網友Aggressive-1A
的評論結束此文:印象深刻,當某女idol和多年戀人分手時,大家一片歎息稱男性沒有給她婚姻,她的青春錯付了。當時就覺得這種觀念很不對勁,原來是大家把剝削式的婚姻製度當作對女性的賞賜

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

關於笨媽:

四歲男孩笨笨的媽媽,博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現於美國一所大學任教。在讀書做學問之餘,喜歡研究孩子教育問題,熱衷分享歐美主流的教育理念、傳播具有性別意識的育兒思想。同時不定期寫作有關性別、家庭、女性成長和社會參與的文章。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談中國婚姻中的問題:“婚驢”、渣男識別、開放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