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

在釀酒行業深耕多年的王莉,到底配不配得上一個“做出過重大、創造性成就和貢獻”的院士稱號呢?

酒界“流量擔當”貴州茅台最新衝上熱搜,無關酒價和股價,而是因為一個工程院院士的“身價”。

近日,茅台集團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由貴州省科協推薦入圍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消息一出,馬上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在茅台工作27年的王莉,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也拿過輕工“大國工匠”稱號,算得上茅台釀酒技術領域的掌舵人。茅台號稱“好喝不上頭”,王莉也一直遵循低頭做事不出風頭的原則。微博上名為“茅台王莉”的她,近7年沒有更新過狀態,粉絲也隻有區區4000人。

然而,一場候選院士風波來襲,突然將她推向聚光燈之下。

兩天內,王莉微博留言區就被前來吐槽的網友“踏平”。有網友扮演成老幹媽、十三香等“不服群眾”,大喊不公平;有人寫好“醬香國酒,院士釀造”“醬香科技,飲領全球”的文案,變著法地對王莉候選人的身份合理性提出質疑。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王莉微博下的網友留言。

在釀酒行業深耕多年的王莉,到底配不配得上一個“做出過重大、創造性成就和貢獻”的院士稱號呢?

6年,從“小白”到評委

王莉是個土生土長的西北人,1972年出生於陝西,之後成長在寧夏,高考時考回陝西,就讀於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食品專業。

22歲大學畢業那年,王莉從遼闊的三秦大地來到偏僻的西南深山,成為一名“茅台人”。當時,茅台的實驗室條件相對簡陋,科研人員也比較少,在設備引進、信息交流等方麵都有不便之處,但她還是選擇來到這裏工作。

多年後,王莉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了這個選擇背後令人意外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愛情。”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
梳理公開資料可以發現,在王莉“茅台生涯”的早期,有兩個關鍵時間節點:1997年和2000年。

1997年,是王莉進入茅台工作的第三個年頭,也是她開始對茅台傳統釀造工藝萌發興趣的起點。當時,她很想摸清楚高溫蒸餾酒的工藝,因此與一位老酒師結緣。這位老酒師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對茅台傳統釀造工藝頗有見地。在他的指導下,王莉認識了大清花、小清花、魚眼花等既形象又傳統的“摘酒看花”理論,並得以開始利用現代分析手段對傳統釀造工藝進行解析。

而更重要的是2000年,這一年被公認為是王莉職業生涯的轉折點。

彼時,停止了十餘年的國家白酒評委選拔考試重啟,白酒行業內很多人躍躍欲試。不過,王莉隻有眼饞的份兒——雖然在茅台搞技術研究,但其實她根本連白酒都沒喝過,更別說姿態優雅地品酒,這樣怎麽可能成為國家白酒評委呢?

但不久後,一個機會擺在了王莉眼前。茅台的領導看她是大學畢業生,又是搞色譜分析的,感官比較敏銳,便推薦她進入了公司的品評考前培訓班。半年後,王莉經過層層選拔,成功當上國家白酒評委。

同樣是在2000年,王莉開始出任貴州茅台董事,並憑借技術優勢逐漸在茅台站穩腳跟。

據媒體早前報道,由於工作需要聞香、嚐味,為了保證自己嗅覺和味覺的敏銳度,王莉“作為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放棄了使用一切帶香味的化妝品,也拒絕了所有重口味的食物”。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王莉至今在茅台工作已有27年,曆經季克良、袁仁國、李保芳、高衛東四任茅台掌門人,堪稱茅台的“四朝元老”。這期間,她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型科研人員,一步步登上要職:

2005年,她出任貴州茅台技術中心副主任;2010年,她出任貴州茅台副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2011年,她出任貴州茅台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2014年1月起擔任貴州茅台總工程師兼質量部主任。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
能當上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集團9名核心管理層人員之一,王莉的履曆自然相當耀眼——

出任技術中心副主任的那一年,她建立了采用近紅外透射光譜與氣相色譜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鑒定真假茅台酒的方法及流程。《釀酒》雜誌發文稱,這一方法的開發,為名白酒鑒別真假開創了新思路。

2006年起,她參與《醬香型白酒茅台酒風味物質剖析技術體係建設及風味研究平台的建立》研究。據上遊新聞報道,該研究團隊成員還包括酒業泰鬥季克良、中國釀酒大師呂雲懷、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岩等人,一家學術網站顯示該研究成果水平為“國際領先”。該項目也使醬香型白酒的分析研究從單純的微量成分分析全麵上升到風味研究時代。

她主持開展“白酒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項目,致力於提升企業農殘檢測、重金屬檢測、塑化劑檢測等方麵的能力。依托這一平台,茅台引進消化吸收了一係列先進分析測試技術,在業內率先構建了對傳統白酒科學分析認知體係。

此外,她還主持和參與編寫了多項企業技術標準,包括《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和《白酒企業良好生產規範》國家標準等。

據《南方都市報》統計,中國知網顯示,從2001年至今,王莉先後發表《醬香型白酒釀造微生物代謝產平台的研究進展》等105篇論文,其中獨立署名論文數量一篇,其餘為聯合署名。

憑借多年積累,2015年,王莉躋身貴州茅台高管行列,出任公司副總經理。不過,她在這個位子上隻幹了不到2年。

2017年2月14日,貴州茅台發布《貴州茅台關於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辭職的公告》稱,王莉因工作變動原因,辭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和董事會戰略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職務。直到2017年10月,茅台集團啟動新一輪全麵質量提升計劃,她才被任命為茅台首席質量官。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
公開資料顯示,王莉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釀造高級評酒師。近幾年,各種榮譽更是向她紛至遝來。

2018年,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共同組織的輕工“大國工匠”活動評選出42名“大國工匠”,王莉占據一席之地。

2019年,貴州省迄今為止、唯一一家白酒品評勾調方麵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王莉技能大師工作室”在茅台集團總部揭牌。

不過,王莉對此表現得十分低調。在接受采訪時,她曾表示,不管是哪個崗位,“到我白發蒼蒼那一天,回頭看我這一生,人生價值能夠體現,沒有虛度就可以了。”

就在此次風波爆發前不久,貴州曾為王莉頒發了貴州省省級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優才卡)。據悉,這是貴州省首批發行“優才卡”,發放對象主要是“兩院”院士、國家級人才計劃項目入選者或有關獎項獲得者、貴州省核心專家。

“茅台”+“院士”的敏感組合

茅台工程師被推薦入圍院士候選人,這事兒之所以掀起輿論風暴,問題在於“茅台”和“院士”兩個詞的話題靈敏度都頗高。

作為酒界“流量擔當”的貴州茅台,從一個價格被炒高的小小包裝盒,到貧困戶家中一個“撿來的”酒瓶,甚至有八竿子打不著的茶企疑似“碰瓷”更名為“中國國龍茅台”,但凡跟“茅台”沾邊的話題,都會引起不小騷動。

同時,茅台所屬的釀酒行業,本身就存在爭議。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和世界衛生組織,都明確指出過酒精對健康的傷害性。在這種背景下,白酒行業出一個院士,難免會引起人們對社會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薦、評選導向的質疑。

煙酒不分家,上一次引發軒然大波的院士人選,就是2011年的煙草專家謝劍平。當時謝劍平當選工程院院士之後,甚至出現了百位院士請求重審其院士資格的呼聲。最終,修訂後的《中國工程院專業劃分標準》刪除了“煙草科學與工程學科”,意味著將不再增選新的“煙草院士”,算是對此事做了回應。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謝劍平

釀酒行業本身的爭議之外,院士這個身份,近幾年也逐漸成為敏感度較高的話題。

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規定,院士稱號用於獎勵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係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

雖然遴選標準聽起來有些籠統,但其目的也正是為了在多元領域範圍內獎勵符合標準的人才——研究芯片、智能技術的頂尖學者該獲得肯定,釀酒工藝的頂級專家也不一定不值得褒獎。

實際上,與生物和發酵息息相關的釀酒技術,其工程技術含量並不低。

在國外的釀酒大師,也不乏來自資深科技領域的大咖。比如,發現了元素周期律的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經過反複試驗,確認伏特加的最佳酒精度是38度,而不是更高度數,門捷列夫也因此得名“新型伏特加之父”。

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伏特加酒瓶上印有門捷列夫頭像。

小小一瓶伏特加,在研發和創新中都融匯了化學大師的智慧,由此看,國內釀酒技術應該也不例外。

按照正常程序,王莉目前隻是進入貴州省科協推薦入圍工程院院士名單,距離她拿到院士稱號至少還有7步:入選中國科協候選人,入選增選院士的有效候選人,各學部進行第一輪評審,各學部第二輪評審,候選人材料公示,院士大會投票,通報增選結果並向社會公布。

所以,她最終能不能入圍、能不能審核通過,還都是未知數。

不過,由於此前公眾對包括顏寧、屠呦呦、施一公乃至袁隆平的“落選經曆”存在質疑,由此加劇了公眾對於院士遴選中可能存在的不公操作的不滿。

麵對爭議,事件各方目前均已做出回應。貴州科協稱評選符合法定流程,當事人王莉“完全有這個條件”;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協均表示,王莉尚處於地方科協推薦公示階段,還不是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

在評選起步階段即被拿到“放大鏡”下審視,這並不是壞事。隻要遴選程序透明,評選目的不受利益挾裹,相信最終的結果也經得起群眾的監督。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茅台史上首位女總工 27年如何煉成為“白酒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