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樂舞文學賞析:裴將軍劍舞賦

中國歷代樂舞詩、詞、曲、賦精華賞析
文:仰岳、文逸飛
來源:正見網

元和秋七[1],羽林裴公[2]獻戎捷于京師。上御花萼樓[3],大置酒;酒酣,詔將軍舞劍,為天下壯觀,遂賦之,其詞曰:

將軍以幽燕[4]勁卒,耀武窮發[5]。俘海夷[6],虜山羯[7],左執律[8],右秉鉞。[9]振旅[10]闐闐,獻功于魏闕[11]。上享[12]之,則鍾以悍虡[13],鼓以靈鼉[14]。千伎度舞[15],萬人高歌。秦雲[16]動色[17],渭水躍波[18]。有肉如山,有酒如河[19]。君臣樂飲而一醉,夷夏[20]薰薰[21]而載和[22]。帝謂將軍,拔劍起舞,以張皇[23]師旅,以烜赫[24]戎虜,節八音[25]而行八風[26],奮兩階[27]之干羽[28]。

公於是乎貝胄[29]朱綅[30]而作色,虎裘[31]錦裼[32]而攘臂[33]。抗棱威[34],飄銳氣。陸離[35]乎武備,婆娑[36]乎文事[37]。合《桑林》之容[38]以盡其意,照蓮花之彩以宣其利。翕然[39]鷹揚[40],翼爾龍驤[41]。鋒隨指顧[42],鍔應徊翔[43]。取諸身而聳躍[44],上其手以激昂[45]。縱橫耀穎[46],左右交光[47]。觀乎此劍之躍也,乍[48]雄飛,俄[49]虎吼,搖轆轤[50],射牛斗[51]。空中悍剽[52],不下將久。歘風[53]落崦雨[54]來,累愜心[55]而應手。

爾其陵厲[56]清浮[57],絢練[58]敻絕[59]。青天兮可倚[60],白雲兮可決[61]。睹二龍之追飛[62],見七星之明滅[63]。雜朱干[64]之逸勢[65],應金奏[66]之繁節[67]。至乃天輪[68]宛轉[69],貫索[70]迴環;光沖融[71]乎其外,氣渾合[72]乎其間。若涌雲濤,如飛雪山。萬夫為之雨汗[73],八佾[74]為之慚顏。及乎度曲[75]將終,發機[76]尤捷;或連翩[77]而七縱[78],或瞬息而三接[79]。風生兮蒨旆[80]襜襜[81],雷走兮彤庭[82]煜煜[83]。陰明變見[84],靈怪離獵[85];將鬼神之無所遁逃,豈蠻夷之不足震懾[86]?

嗟夫!蘭子之迭躍[87],其技未雄[88];仲由之自衛[89],其舞未工[90]。豈若將軍為百夫之特[91],寶劍有千金之飾,奮紫髯[921之白刃[93],發帝庭[94]之光色。所以象大君[95]之功,亦以宣忠臣之力。

或歌曰:洸洸[96]武臣,耀雄劍兮清邊塵[97],威戎夷兮率來賓[98]。焉用輕裙[99]之妓女,長袖之才人[100]?天子穆然[101],詔伶官[102]斥鄭衛[103]。選色者[104]使覘[105]乎軍容[106],教舞者俾[107]觀乎兵勢[108]。《激楚》、《結風》[109],發揚蹈厲[110]。僉[111]謂將軍之劍舞,古未之制[112]。

參考註釋

[1]元和秋七:元和年是唐憲宗年號,對應為西元806年~820年之間,而裴旻為唐代睿宗到玄宗時期間人物。作者喬潭為天寶十三年(西元754年)的進士,考量年代實際情況不太可能在元和年間做賦獻給裴將軍,可能是史料記載有誤。另一方面《文苑英華》、《唐文粹》、《全唐文》都對元和年有不同記錄。

據《新唐書》記載裴旻在唐睿宗年間曾經北伐,《舊唐書》也記載玄宗在天寶元年(西元742年)九月于花萼樓擺宴席見外族,所以裴將軍舞劍事應發生於唐玄宗天寶年間。

《舊唐書.玄宗紀上》:天寶元年九月辛卯,上御花萼樓,出宮女宴毗伽可汗妻可登及男女等,賞賜不可勝紀。

[2]羽林裴公:即裴旻,傳說為李白的劍術老師,官至左金吾大將軍,曾被唐文宗稱為三絕之一,後人尊其為「劍聖」。

247832 1542092647 2

《明人五王醉歸圖》,唐玄宗少時與四位兄弟感情和睦,經常相從宴飲,此幅畫描敘五位皇子夜宴歡飲的情景,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3]花萼樓:唐玄宗開元年間建造,在長安興慶宮內。用以表兄愛弟,弟敬兄,兄弟親愛相扶之情。唐代文人高蓋有作《花萼樓賦》:「開元中歲,天子築宮于長安東郛,有以眷夫代邸之義。舊者中宮起樓,臨瞰于外,乃以花萼相輝為名,蓋所以敦友悌之義也。」

[4]幽燕:今河北省北部及遼寧省一帶。唐代以前屬幽州、戰國時期屬燕國。
[5]窮發:荒遠無草木的地方,不毛之地。

[6]海夷:古代邊境少數民族和外國人。
劉禹錫《馬大夫見示浙西王侍御贈答詩因命同作》:「象筵照室會詞客,銅鼓臨軒舞海夷。」

[7]山羯(jie):古匈奴族別部。
[8]律:軍法。鉞(yue):古兵器,狀如大斧。執律秉鉞引申為出師勝利有功
《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以先愷樂獻于社。」

[9]振旅:整頓部隊。
[10]闐(tian)闐:聲勢浩大。
《詩經.小雅.采芑》: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11]魏闕:古代宮門外的闕門,為懸布法令處,此代指朝廷。
《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12]享:犒勞。
[13]悍,一作捍。虡(ju):鍾、磬等架子兩旁所立的柱子。

[14]靈鼉(tuo):即鼉龍。一種與鱷魚相似的動物,皮可鞔鼓,因借指鼓。
[15]度舞:有節奏的跳舞。千、萬比喻極多。

[16]秦雲:陝西、秦嶺一帶山河。
[17]動色:景色變化之意。

[18]躍波:水波激蕩。
[19]有肉如山,有酒如河:形容宴會的盛大。

[20]夷:泛指邊地民族。夏:華夏,中原。
[21]薰(xn)薰:和樂融洽。

[22]載和:和平的樣子。
[23]張皇:光輝炫耀,盛大顯赫的樣子。

[24]烜(xuǎn)赫:聲威震撼。
[25]八音:泛指音樂。《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26]八風:八方之風。《左傳.隱公五年》:「夫舞所節八音而行八風。」
[27]兩階:古宮廷有東、西階梯。主人走東階,客人走西階。
唐王維《兵部起請露布文》:「武功則我有七德,文教則舞于兩階。」

[28]干羽:干,盾。羽,鳥羽。皆為舞者所執舞具。武舞執干,文舞執羽。泛稱廟堂舞蹈。
《尚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
孔傳:「干,楯;羽,翳也。皆舞者所執。修闡文教,舞文舞于賓主階間,抑武事。」

[29]貝胄:文貝裝飾的頭盔。
[30]朱綅(qīn):紅線,用於編綴固定貝殼。
《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貝胄朱綅。」

[31]虎裘:虎皮大衣。《禮記.玉藻》:「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古時國君穿狐白裘,外披錦衣,象其尊貴。其左、右衛士身穿虎皮、狼皮大衣,象其威猛。

[32]錦裼(xī):外披一件以朱錦為領緣的罩衣。錫:裘上加的外衣,罩衣。
《禮記.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孔穎達疏:「裘之裼者,謂裘上加裼衣,裼衣上雖加他服,猶開露裼衣,見裼衣之美,以為敬也。」

[33]攘臂:捋衣出臂。
[34]抗:高揚。棱威:威勢,神靈之威。

[35]陸離:參差,美好貌。
[36]婆娑:輕揚盤旋的舞姿。《詩經.陳風.東門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37]文事:禮樂制度等文德教化之事。《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38]桑林之容:舞姿如同上古聖王的「桑林」之舞。桑林:商朝的樂舞,古于桑林舉行國家祭典,祭典中使用的樂舞亦沿用其祭名。相傳商朝曾逢大旱,商湯為民祈雨,以己為犧牲禱于桑林,大雨乃至。故桑林為聖王之樂舞。容:舞姿。
《呂氏春秋.順民》:「昔者商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剪其發,磨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悅,雨乃大至。」

247832 1542092647

成湯桑林禱雨。(公有領域)

[39]翕(xī)然:鳥飛前收翅貌,此指收劍欲張之勢。
《說文解字》注:「翕,起也。釋詁、毛傳皆雲。翕、合也。許雲起也者、但言合則不見起。言起而合在其中矣。翕從合者、鳥將起必斂翼也。」

[40]鷹揚:如老鷹展翅奮飛。
[41]翼爾:伸展貌。龍驤(xiāng):如飛龍騰躍、昂舉。驤:頭高昂。

[42]指顧:手指目視。
[43]鍔(e):劍刃。回翔:鳥盤旋飛行,此指劍迴旋轉折。

[44]聳躍:跳躍的意思。
[45]激昂:奮發昂揚。傅毅〈舞賦〉:「明詩表指,嘳息激昂。」

[46]耀穎:顯揚出眾的才華,這裡形容劍舞的動作出眾(或指劍光閃耀的樣子)。
[47]交光:劍的光影在空中交錯飛舞的態勢。

[48]乍:剛。
[49]俄:頃刻。

[50]轆轤:劍柄用玉作成轆轤形的寶劍。轆轤,利用滑輪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用具。
[51]牛斗:星宿名。此句意思應為其劍光直射牛斗星。

[52]悍(han)剽(piao):矯捷勇猛貌。
[53]歘風:(xū fēng)迅急的風。

[54]崦雨:大雨。崦:崦嵫山,傳說日落之處。《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明 吳靜婉〈別思〉:「西崦雨未收,東崦風又作。留住綠蓑衣,莫與篙師著。」

[55]愜心(qie xīn):心胸暢快、心意滿足。
[56]陵厲:超越、凌駕于其上。
《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及整蘭筋,揮勁翮,陵厲清浮,顧盼千里。」

[57]清浮:天空。
[58]絢練:疾速。

[59]夐(xiong)絕:寥遠,高遠意思。
梁 陶弘景 《吳太極左仙公葛公之碑》:「九垓夐絕,七度虛懸,分空置境,聚氣構天。」

[60]青天兮可倚:形容寶劍極長甚至可倚靠著天空。
宋玉《大言賦》:「長劍耿耿倚天外。」

[61]白雲兮可決:形容寶劍之利可以斷雲。
《莊子.說劍》:「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62]二龍之追飛:形容寶劍如兩條龍相互飛躍追逐。
[63]七星之明滅:劍光如北斗七星明亮閃爍。

[64]朱干:紅色大盾。
[65]逸勢:超絕的氣勢。

[66]金奏:擊鐘、奏樂。
[67]繁節:急促的節拍。

[68]天輪:天之輪。《渾天儀注》曰:「天轉如車轂之運。」
[69]宛轉:曲折盤旋。

[70]貫索:星宿名,屬天市垣,共九星。
[71]沖融:充溢瀰漫貌。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魂翻眼倒忘處所,赤氣沖融無間斷。」

[72]渾合:渾然合成。劉大櫆 《一掌園記》:「夫山淵之平,田海之遷,大地之渾合,曾不能以自主,而況于一園之興廢與!」

[73]雨汗:汗流如雨。
[74]八佾(yi):古代天子專用的樂舞,縱橫各八人,共六十四人。

[75]度(duo)曲:按曲譜歌唱,此指專供舞劍的音樂。
[76]發機:本為弩弓的撥動機關,此指劍舞中發招出勢時的微小動作、徵兆。

[77]連翩:接繼不斷。
[78]七縱:多數跳起動作。

[79]三接:數度交錯動作。其中三,意思為其數之頻繁。
唐 符載 《保安鎮圖記》:「紅旗拉風,長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溪瀆。」

[80]蒨(qian)旆:紅色旗子。
[81]襜(chān)襜:搖動貌。

[82]彤庭:指皇宮中庭。
[83]煜煜:光明照耀的樣子。蘇軾《武昌銅劍歌》:「蛇行空中如枉矢, 電光煜煜燒蛇尾。」

[84]變見(xian):變化顯現。
[85]離躐(lie):逃跑。躐,踏。

[86]震懾:震驚恐懼而屈服。
[87]蘭子:戰國時期的江湖藝人,曾在宋元君面前表演高超技藝而得到賞賜。迭躍:連續跳起。
《列子.說符》:「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

[88]未雄:稱不上雄壯。
[89]仲由之自衛:仲由用於防衛的劍舞。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
《孔子家語》:「子路戎服見於孔子,拔劍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劍自衛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為質,仁以為衛,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則以忠化之,侵暴則以仁固之,何持劍乎?』子路曰:『由乃今聞此言,請攝齊以受教。』

[90]未工:未能稱善。工,完善。
[91]百夫之特:才能傑出超過百人,一人當百之力。
《詩.鄘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傳》特,匹也。

[92]紫髯:紫色的鬍鬚,三國時期吳大帝孫權為紫髯,以舉賢任能知名。
《三國志?孫策傳》:「請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93]白刃:雪亮的劍刃。
[94]帝庭:宮廷;朝廷。

[95]大君:天子,沈佺期《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詩:「大君制六合,良佐參萬機。」
[96]洸(guāng):威武貌。

[97]邊塵:邊境的戰事。
[98]率來賓:都來做賓,臣服之意。率:都。

[99]輕裾:輕薄的衣裙。裾:衣服的前後襟。
[100]長袖才人:善言辭、有手腕的外交人員。
《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101]穆然:嚴肅恭敬貌。
[102]伶官:樂官。

[103]鄭衛:鄭衛之音。春秋戰國時鄭、衛兩國的地方音樂,是為俗樂,容易令人放蕩,儒家斥之為淫聲。《禮記.樂記》:「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鄭衛之音興。」

[104]色者:宮中貌美好修飾者。
[105]覘:觀看。

[106]軍容:軍隊的儀容、威嚴氣象。
《文選.左思.魏都賦》:「其軍容弗犯,信其果毅。」

[107]俾(bi):使。
[108]兵勢:用兵布陣。

[109]激楚、結風:均古歌名,曲調高亢凄清。李白 《白紵辭》之三:「激楚結風醉忘歸,高堂月落燭已微。」

[110]發揚蹈厲:原指周初《武》樂的舞蹈動作,后形容舞蹈動作精神奮發,意氣昂揚。《禮記.樂記》:「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

[111]僉(qiān):皆,眾。
[112]制:這裡指舞蹈動作。

參考譯文

在元和秋七時期,左金吾大將軍裴旻作戰勝利歸來,他回到京師後向朝廷獻上戰果,皇帝在花萼樓設下酒席大宴群臣,在宴會上在大家喝得盡興時,皇上詔令裴旻舞劍,那場景真是普天之下難得一見的壯觀雄偉,所以我就作了這首賦歌頌,它的內容如此說著:

裴旻將軍率領著幽州地區的強勁部隊,在蠻荒之地耀武揚威。他平伏了邊境的外族、俘虜了匈奴惡寇,左手持著軍法,右手執著斧鉞,他的部隊聲勢是如此的浩大,揚威異域后獻功于朝廷。皇帝設宴慰勉將軍,讓樂隊擊鐘鳴鼓,宴席間千人跳舞,萬人高歌。使得秦嶺的風雲變色,渭水也波濤翻騰。堆積如山的肉,豐盈如河的酒。君臣們快樂地飲酒,中原與外族都樂融融。皇帝命將軍:「拔劍起舞吧,來光耀天子的大軍,讓聲威震攝邊疆諸國。隨那音律節奏,執盾牌和羽飾舞動,將我大唐的教化傳播四方。」

247832 1542092647 1

明代武學專家程宗猷所著,古代武藝書《耕餘剩技》的部份插圖。(公有領域)

於是將軍頭戴用紅線綴縫文貝的頭盔端正面容,穿上虎皮大衣外披朱錦為緣的罩衫,伸出手臂,他的威勢高大若神靈,凌厲之氣向周圍發散。既顯參差美好的武備,又展示了豐盛曼妙的文教。他的身姿如桑林之舞盡顯護民之德,寶劍綻放如蓮花祥和的光焰而無堅不摧。

忽然收劍騰起,如老鷹展翅,接著伸展飛躍,似飛龍昂首,劍鋒隨著手指目視而至,劍刃迴轉若鳥之盤旋,有時持劍聳身而躍,有時出手擊刺激昂,劍勢縱橫銳利,劍光交錯閃爍。我看著這劍飛躍的樣子:忽而雄健飛起,忽而如虎嘯盤踞。將軍搖動劍柄,劍光直射天邊的牛斗星,光芒在空中矯捷奮進,許久都不下落。像疾風卷落暴雨,如此酣暢而自如。劍光超越了天空,迅急飛向那遙遠的蒼穹。青天都可以倚靠,白雲都能夠斬斷。仿佛看見兩條龍相互飛翔追逐,目睹北斗七星明滅閃爍。

紅色大盾氣勢超絕的配合著急速的節拍舞動,劍勢如天輪在空中曲折盤旋繞著貫索星宿后返回;劍光充溢瀰漫于其外,劍氣渾然充沛其中。如同濤浪般的雲海湧現,又像大雪飛落山巔。至此在場數以萬計的賓客們不禁汗如雨下,天子的八佾樂舞隊也喟嘆不如。樂曲即將結束了,將軍的出勢更為迅捷難辨,有時連續不斷地飛躍,有時數個動作交錯于瞬間。風吹得紅旗翻動,雷電一路擊去,皇庭耀眼光明,陰暗與光明的瞬間改變,低靈精怪物驚恐逃逸。就連鬼神都無處藏躲,四方蠻夷怎能不震伏畏懼?

唉!蘭子高超的跳躍,稱不上雄壯紮實。子路出於防衛劍舞,算不上境界完美,哪及得上將軍為百人中的精英,寶劍有千金的價值。奮起紫髯公(孫權)的劍刃,發揚帝王的氣勢光輝。所以將軍的劍舞既展現了君王的功業,也表達了忠臣的赤忱之心。

有人歌唱讚頌:將軍是如此雄壯威武啊,那雄壯光輝的寶劍清除了邊境的兵塵,威震了戎夷紛紛都來歸順。哪還用得著穿著薄紗的女樂,或手腕高妙的外交人員。皇帝肅穆了,詔來樂官,廢除宮中令人浮靡的音樂,讓貌美的宮女去觀看軍人的威儀,讓舞者去觀摩軍隊的行伍,宮中音樂變得高亢清揚,舞者動作精神煥發,眾人都說將軍的劍舞,真是從古未見的形制啊!

題解及賞析:

247832 1542092647 0

南宋忠義堂本 顏真卿《裴將軍詩》(局部)。(公有領域)

喬潭,字德源,為唐玄宗天寶十三年的進士(西元755年),是知名詩人元德秀的學生,此篇為其代表作,也是目前現存文學作品中對劍舞描述得最精採、傳神的作品之一。作為主角的裴將軍當指裴旻,唐睿宗至玄宗時期人士,唐文宗時曾下詔把李白的詩、張旭的書法、裴旻的劍舞並稱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

裴旻是李白的劍術老師,書法家顏真卿也作詩歌頌他,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公孫大娘最知名的「裴將軍滿堂勢」亦是根據裴將軍舞劍改編而得。可見裴旻劍術之精妙,冠絕古今。

此賦區分幾個部分:

開始敘述裴將軍作戰勝利歸來,皇帝在花萼樓設宴款待群臣,席間詔令將軍表演劍舞,為下文作了鋪陳,將軍受命后穿上正式服裝上場舞劍,在這充滿威勢的劍舞中展現了文武之道。

這裡用了一個典故:「舞干羽于兩階」。《尚書.虞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

《尚書》記載,舜帝在位時,南方的部族三苗興兵作亂,舜派大禹率軍討伐,但是徒勞未果,三苗仍持續作亂。於是禹就開始了文德教化,他令人手執羽毛、盾牌,在皇宮的東西兩階之間演奏樂舞。不久后這悠揚的雅樂傳到了三苗部落,他們受到感化,不戰而前來歸順。

這裡說明了將軍劍舞的文德教化的功效。

之後開始了對將軍舞技的敘述:如老鷹展翅,如飛龍般騰躍,劍光飛耀直射星辰。寶劍似可倚天,利能斷雲,如飛鳥追逐,甚至遁入其他空間。作者以巧妙的修辭技巧將裴將軍舞劍的場景躍如紙上,此段用了《莊子》一書中的兩個典故:一為〈說劍〉,形容天下王者之劍上倚天下斷雲;一為〈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于擊殺中合於〈桑林〉樂舞之道。

《莊子.說劍》中講到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國君惠文王特別喜愛擊劍之術,以致終日不理朝政,國力日漸衰亡,太子及文武百官們極為憂心,就請了莊子規勸惠文王。

莊子授命后扮成劍客進諫趙王,他巧妙的將自所用的劍比喻為天子之劍、諸侯之劍,及庶人之劍三種。

莊子說道:天子之劍是以燕國的石城為刀尖、以齊國的泰山為刃、以晉魏二國為劍背、周朝宋國為劍環、韓魏二國為劍鋏。…它以陰陽五行之道來支配天地,無人能抵擋、無人能躲,拔出來向上可以劈開浮雲,向下可以斬斷大地。只要用此劍,就可以鎮撫諸侯,一統天下。莊子暗喻惠文王拋棄天子劍而沉溺於庶人之劍極為不智,惠文王聽后整整三個月不出宮門,痛改前非,之後他重用藺相如、廉頗、李牧、趙奢等文武大臣讓趙國國力空前強大。

接著是「庖丁解牛」的典故:

《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

梁惠王的廚師庖丁,他殺牛的過程,不論是用手抓、用膝靠、用腳踩、用刀割,一切動作發出的聲音無不合於音節,如同上古的《桑林》樂舞。

梁惠王不由得讚嘆地問:「真妙啊!你的技巧何以高明至此?」庖丁回說:我所愛好的是「道」,這已超過一般技巧的階段了:我剛開始學殺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就是現實這頭牛的外表。經過了三年,我才有所領略,眼睛不再看到整頭牛了,我看到的只有它的筋骨結構了。到了現在我是以心神與牛體接觸,而不是以感官去看。」

接著又說:「我將刀切往牛原有的空隙處,經絡的連接處都沒碰到,何況是骨頭呢?手段高明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子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劈骨頭;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殺過幾千頭牛,可是卻仍然像新的一樣,一點損傷都沒有啊!雖然如此,每當遇到筋骨交錯之處仍會謹慎處理,臨事以懼,善刀而藏」。

梁惠王聽完后連聲讚嘆:好啊!我聽你這一番話,學到了養生的道理。

庖丁的行為是殺牛,但莊子卻用「桑林之舞」形容他的動作。「桑林之舞」描述商代開國君王商湯決定犧牲自己祭天以救助百姓的歷史,他是展現聖王仁德的樂舞。所以庖丁無一般屠夫的殺意,而是以「道」 行之,文惠君觀后竟體悟了養生之理,而非死亡。

接下來眾人的目光在二把凌空飛舞的寶劍,以及配合將軍劍舞的舞隊、樂隊。他們拿著紅色盾牌密切無間的配合著裴將軍。將軍的劍舞是屬於即興演出,事前無刻意排練,然而在文中卻展現的密切無間,足可見到裴將軍卓越的領導力,這一段演出讓現場觀舞的賓客及樂隊為之汗如雨下、慚愧無言。將軍劍舞對人心靈的洗滌讓觀眾心誠樂服,演奏即將到了尾聲,將軍的動作更加迅速,舞台上紅旗招展、電閃雷鳴,妖魔鬼怪驚而遁逃,將軍的劍舞讓地靈鬼怪及四方蠻夷都為之震攝。

最後一段是作者觀舞后的感受,用先秦舞蹈家及先賢的典故襯托了將軍劍舞之超絕。蘭子一位歌舞藝人,他的演出僅為謀生,只求技巧上的娛樂。孔子弟子子路早年是個未受教化,孔武有力的武人。他第一次見到孔子時得意洋洋地舞劍展現高超的劍技,然而卻遭孔子訓誡:「君子不該逞匹夫之勇,而是行仁義之道,這樣又何須仗恃著鋒利的寶劍呢?」

而吳大帝孫權十九歲時便臨危受命繼承父兄之位當了江東六郡之主。他早年平定南方的蠻族山越,讓他們與當地漢族融合,穩定後方基業。他知人善任,先後獲得周瑜、魯肅、甘寧、陸遜…等良將名臣之助,他身處的時代是戰爭不斷、群雄並起的三國時期,在位五十二年期間幾乎無主動的對外擴張的戰役,都以守衛的戰事居多;尤其是在夷陵之戰後堅守孫劉同盟三十多年從未背信,維持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演義》有詩贊曰:「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磐虎踞在江東。」孫權展現的是王道精神,裴將軍的劍舞不只是技巧的高超而是王道精神發揚的展現。

作者有序的引用一系列的典故:自上古舜帝以樂舞感化三苗部族的歷史,到先秦莊子寓言、子路舞劍、三國孫權的王道。這首賦作表面上是觀舞,背後卻隱含著作者的王道精神、樂舞思想。

在漢字中「舞」和「武」二字同音,且系出同源。在《周易.繫辭》記載著:「鼓之舞之以盡神。」意思是古人是以樂舞來敬神,讚頌神的偉大。舞做為文用是用於祭祀、宮廷的演出。而作為武用就是武功、作戰。

過去唐太宗征伐高麗時在軍中曾有教舞的記載,是將舞做為武用的例子。

《新唐書.禮樂志》:「帝將伐高麗,燕洛陽城門,觀屯營教舞,按新徵用武之勢,名曰〈一戎大定樂〉,舞者百四十人,被五采甲,持槊而舞,歌者和之,曰〈八弦同軌樂〉。」象高麗平而天下大定也。」

「武」的含意在《說文解字》如此記載: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 所以就是止戈為武,制止戰爭。如同莊子說劍提到的天子之劍,是以王道服天下 。

這篇賦的最後一段表達了作者觀舞的感受:劍舞展現了國家的威勢,使天下四方諸侯心悅誠服,那是一般俗世歌舞女子所不能比美;劍舞感動了皇上讓朝政日新,他因此而屏除了俗世歌舞、鄭衛之音,讓宮女去除妖媚的追求而精神純凈專註,教導舞者振奮姿態而精神煥發,以王者的樂舞教化天下。而將軍的劍舞展現了應有的作用後下了結語:「此舞自古未有!」結束了這篇劍舞賦。

在這篇文章中裴將軍舞劍是將樂舞作為文用,作者喬潭巧妙的藉由觀賞裴將軍劍舞的過程說明了劍舞文武並用的深刻蘊含,其中對裴旻精湛的劍術更是刻畫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

清代文學家李調元曾在其作品〈賦話〉中讚譽喬潭的作品是「虛實兼到,紙上有聲」,在中國歷代描寫劍舞的作品中喬潭的這篇〈裴將軍劍舞賦〉實為傳世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