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攻擊亞裔的大多是黑人嗎?7個苦澀的事實真相

在反亞裔種族歧視的運動中,很多華人會認為,非裔是對亞裔進行攻擊的主要群體,因為許多人都在微信群和網絡上看到了大量關於非裔罪犯的新聞。那麽事實和我們印象中的一樣嗎?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張焰,和聖弗朗西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Francis)社會學與刑事司法係犯罪學家張樂寧,以及得克薩斯州司法部研究員本頓·弗朗西斯,給了我們一些啟示。他們於今年1月7日在《美國刑事司法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Hate
Crimes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攻擊亞裔的大多是黑人嗎?7個苦澀的事實真相

張焰和張樂寧

我們就來看看非裔到底是不是亞裔最大的“敵人”,是不是對亞裔種族仇恨攻擊的“罪魁禍首”?

事實1:亞裔美國人是近年來唯一受害人數增加的種族群體

人口普查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亞裔人口從1980年的350萬增加到2000年的1190萬,2013年進一步增加到1940萬,占美國總人口的5.6%;隨著亞裔人口的增加,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犯罪也逐年上升。根據全國犯罪受害調查(NCVS),2015年至2018年,針對亞裔的暴力犯罪率從每千名12歲或以上的人中有8.2人增加到16.2人。

攻擊亞裔的大多是黑人嗎?7個苦澀的事實真相

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NCVS)

紐約市警察局(NYPD)的數據顯示,亞裔是2008年至2019年期間所有犯罪類型中唯一受害人數增加的種族群體。以2008年為例,亞裔美國人受害者占紐約市謀殺受害者的4.0%、強奸受害者的4.7%、搶劫受害者的11.6%、嚴重襲擊受害者的5.2%,以及所有大盜竊受害者的10.3%。這些數字在2019年分別增加到6.9%、8.0%、15.6%、7.7%和15.7%。

根據聯邦調查局(FBI)的數據,從2012年到2014年,由偏見引起的針對亞裔仇恨犯罪數量每年有約12%的增長速度。洛杉磯人類關係委員會2015年的仇恨犯罪報告同樣指出,從2014年到2015年,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犯罪報告從6起增加到18起,增加了三倍。

事實2:仇恨攻擊者的絕對主體為白人;亞裔受害者中年輕男性是主要被攻擊對象

上麵我們分享了整體的對亞裔種族仇恨犯罪數量,下麵我們來說一說攻擊者的特點。

首先在所有樣本中,75%的攻擊者是白人,占到絕對的主體,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攻擊亞裔的全都是非裔。同時有將近四成來自毫不相識的陌生人。相比較而言,亞裔美國人更有可能成為陌生人的受害者。

雖然以前的研究並不旨在比較針對不同少數群體的仇恨犯罪,但一些研究表明,針對不同少數群體的仇恨犯罪的相關因素是相似的。年輕男性是仇恨犯罪的主要肇事者,無論他們的偏見動機如何,“尋求刺激者”代表了仇恨犯罪犯罪者中最大的群體。他們實施犯罪“是因為無聊、為了找樂子或感覺自己很強大”。

在疫情期間,我們常常見到受害者都是“老弱婦孺”,奶奶爺爺們的遭遇讓我們很痛心,也由此真正開始行動起來保護長輩。實際上,在2020年之前,他們並不是最常見的受害者。從整體來看,受害者也更多是年輕男性,並且是犯罪發生地附近的居民。

攻擊亞裔的大多是黑人嗎?7個苦澀的事實真相

論文結果部分截圖

事實3:在白人主導地區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最為頻繁

雖然亞裔美國人集體背負了“模範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但不同的亞裔群體可能經曆了同化或異化、同化或隔離、成功或貧窮等不同的人生。然而,當成功跨越了
“可接受的”
門檻時,他們就會遭遇仇恨犯罪,作為對少數族裔的權力製衡。美籍亞裔人士被視為二等公民:隻要他們保持安靜和被動的容忍就行了,但當他們試圖行使自己的權利時,就會受到壓迫,使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從全國形式來看,針對亞裔、拉美裔和黑人的仇恨犯罪在白人占主導地位的地區最為頻繁。

亞洲人作為模範少數族裔常見標簽:

醫生、數學好、努力、有口音、虛偽、律師、東方人、不是真正的美國人

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更有可能在美國東北地區發生,但在中北部地區遭遇仇恨犯罪傷害的可能性低於南部地區。往往亞裔人口百分比略高的縣,更有可能發生針對亞裔的惡性事件或歧視。

此外,在中等家庭收入中位數稍高的縣,觀察到更多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

根據社會學上捍衛社區的觀點,仇恨犯罪的出現是因為居民強烈希望防止種族“入侵”其社區。當社區居民因其珍視的社區身份而感到威脅,並對這種威脅采取行動時,就有可能形成一個防禦性的社區。出於種族動機而犯罪的背後,是一些居民因為其他種族群體“入侵”感到威脅,而采取的手段之一。

事實4:亞裔比非裔和西裔更容易受到“內部”攻擊

在少數族裔身上發生的仇恨犯罪中,非裔受到的攻擊99%來自白人,西裔受到的攻擊有81%來自白人,亞裔受到的攻擊有75%來自白人。換句話說,同樣是被攻擊,亞裔還比其他族裔更多地受到來自同樣是少數族裔的“內部”攻擊。

“模範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假定亞裔在經濟、教育和其他機會方麵的成功,因此對其他種族群體成員構成了潛在的競爭或威脅,反過來導致其他有色人種怨恨。以亞裔為目標的其他少數族裔的犯罪者可能符合“反動分子”類別。這些“反動分子”不是衝動行事,而是出於保護自己的資源不受競爭對手的侵害。

種族競爭會刺激仇恨犯罪的理論是:在經濟衰退期間,當一個種族的成員認為他們對物質資源的獲取和特權受到其他種族的威脅時,就可能發生種族衝突和有針對性的仇恨犯罪。雖然總體層麵的經濟狀況並沒有顯示出對差異的影響,但是,個體層麵的經濟競爭假設並沒有在本研究中得到檢驗。仇恨犯罪的動機是出於經濟壓力還是多樣性的不適需要進一步研究。

事實5:亞裔更容易在學校中成為仇恨犯罪目標

亞裔更有可能在學校和校園裏經曆仇恨犯罪,而不是在他們的住所。他們在學校中被襲擊的可能性為17%,非裔為8.9%,西裔為11.2%。

這種差異可能又是被認為是“模範少數族裔”刻板印象的一個標誌。被描繪成“模範”的亞裔更容易受到其他少數族裔的批評。亞裔的高水平教育成就以及他們在工作場所的成功,也可能導致其他族裔群體的不滿情緒。

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發生在早上的可能性比晚上小。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比針對西裔的仇恨犯罪涉及到槍支的可能性更小。

事實6: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並不新,是傳統的反移民情緒的一部分

2020年春季以來,COVID-
19在美國和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再加上一些政客的種族主義言論和將病毒作為“標簽”,導致了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激增。這種與流行病相關的汙名化和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事件的激增有著緊密的關係。

這種激增主要是由大眾媒體報道的“仇恨事件”和當前的社會和政治環境所影響,COVID-19被反複戲稱為“功夫病毒”或“中國病毒”。根據由亞太規劃與政策委員會(A3PCON)、華人權益促進會(CAA)和舊金山州立大學亞裔研究係共同創辦的Stop
AAPI Hate組織日前發布的報告,自2020年3月後的一年內,收到了近3800起針對亞裔的仇恨事件報告。

攻擊亞裔的大多是黑人嗎?7個苦澀的事實真相

雖然“仇恨犯罪”一詞是上世紀80年代創造的,但對少數群體的敵意在美國由來已久,這個曆史上反複出現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持續關注。自《排華法案》以來,亞裔從未能免於這種仇恨。

19世紀初,白人至上主義組織者因白人職工被裁員,心懷不滿而殺害了四名華人。這個組織對中國移民采用抵製、縱火、謀殺等手段,目的是驅趕和鏟除對經濟狀況不佳負有責任的“亞洲人”。二戰期間的珍珠港襲擊掀起了反日情緒,導致10多萬日裔美國人被送進了拘留營。他們被聯邦政府沒收的財產以及賠償金直到1988年才被歸還。

雖然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民權運動是亞裔美國人轉折點,1965年《移民和歸化法》的頒布所帶來的移民數量大幅增加,越戰後難民流離失所,日本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市場上的成功……亞裔早已不是第一次遭受種族仇恨:

1982年臭名昭著的陳果仁謀殺案,凶手叫囂著“就是因為你們,我們才失業的”。

1987年,新澤西州一個名為“高加索人勳章主義者”(Dotbusters)的幫派將一名亞裔男子打成昏迷,背後的原因是澤西市印度人擁有的企業數量在增長。

1999年,菲律賓裔美國人Joseph Ileto在洛杉磯遭到致命槍擊,原因是他是“非白人”和“好靶子”。2001年,Kenneth
Chiu被一個認為“華人和黑人都有武器”的人致命刺死……

以上這些,都可以說明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事件並不是一種新的犯罪現象,而是一個更大的、傳統的反移民情緒的一部分。在政客的刺激下,最近的移民潮刺激了人們的看法,即移民是一種威脅,會造成國家、經濟和文化的不安全。

事實7: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不為人所知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在結論部分指出這些發現十分有限,研究基於的數據隻包括通過國家情報局,或向執法機構報告的仇恨犯罪。因為亞裔和拉美裔的犯罪報告率最低,目前分析中的數據甚至沒有包含受害者的原籍或國籍的詳細信息,伴隨部分變量缺失,未來還有更多科研結果等待我們。

正如非營利組織“亞裔推進正義協會”(AAJC)所言:

亞裔在我們國家的種族格局中經曆了獨特的挑戰:我們被視為永遠的外國人,不管我們與我們社區關係如何。我們被描繪成“模範少數族裔”(model
minority),並與其他有色人種社區對立。

我們需要收集更多數據,需要傾聽亞裔美國人的聲音。

雖然對美國亞裔仇恨犯罪缺乏研究的原因有多種,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在很大程度上被研究者所忽視,這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缺乏反亞裔犯罪的統計數據。

一些評論者認為,盡管從總數來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數量並不高,可能與亞裔美國人的“模範少數族裔”身份有關。盡管他們也時常麵臨種族主義和歧視,在高等教育係統中,亞裔往往被視為“模範學生”。他們之所以被大學錄取,是因為他們品學兼優。而這也在無形中限製了亞裔報告事件並講出這些遭遇的可能性。

此外,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的頻率低也可能是由於缺乏報告,沒有捕捉到犯罪事件。一項針對執法官員的全國性調查顯示,亞裔是最有可能漏報的群體。許多亞裔移民所麵臨的語言障礙使他們無法有效地與警方溝通有關犯罪受害的情況。他們的移民身份、文化上的差異以及對司法係統的不了解,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向執法部門報案的意願。

如何報告或介入事件:反對針對種族的仇恨犯罪,普通人還可以怎麽做?

到目前為止,專注於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的實證研究還很少。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的受害者、犯罪行為、犯罪者和環境條件的性質和特點,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結論

針對亞裔的種族仇恨攻擊在近年來越來越顯著,但也仍然是百年前曆史的重蹈覆轍。與很多華人的印象並不一樣,事實上,這些犯罪依然主要由占美國主體的白人群體造成。

不少華人之所以有非裔攻擊者居多的印象,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很多華人可能將仇恨攻擊和普通犯罪混淆起來。近年來社交媒體的興起令一些傳統的新聞倫理被拋棄,不少華文(自)媒體在報道搶劫等罪案時,陷入種族歸納(racial
profiling)的誤區,刻意在標題裏強調凶嫌的族裔特征,也加深了普通民眾對非裔的刻板印象。

毋庸諱言,亞裔社區與非裔社區的衝突在美國的事實存在。

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細致分析的議題,需要更長的篇幅來進行討論。在這裏,我們想指出的是:

在美國,係統性種族主義導致非裔社區長期惡性循環,缺乏社會資源,陷入所有貧困社區都會遇到的整體高犯罪率的困境中。這種現象已經被許多學術文章分析和研究過,但不同的是,係統性種族主義令司法係統漠視針對亞裔社區的犯罪,輕視亞裔社區受到的痛苦與傷害,從而縱容犯罪,並加劇作為“模範少數族裔”的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的矛盾,卻是一個長期被忽視的課題。

在亞裔社區內同樣存在長期的惡性循環:當這個係統間接合理化亞裔應該承受痛苦、更能抵抗一切苦難,並長期疏忽亞裔發出的呼救,亞裔會逐漸淪為“啞裔”,從而讓這個國家難以聽到我們的聲音。希望我們能夠有機會就這個議題展開討論。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攻擊亞裔的大多是黑人嗎?7個苦澀的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