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給ABC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一)

  • 新聞

b6aa78c256b1bc68dfb49db36ed74002

朋友移居美國三十幾年,想讓在美國出生、大學剛畢業的女兒瞭解些中國傳統文化。他的女兒雖是在美國土生土長,但聽、說中文能力都不錯,閱讀中文書籍雖吃力,但現在有了網路翻譯,基本上閱讀都沒有障礙。朋友託我這個中文系畢業的閒人給點閱讀建議,但「中國傳統文化」真的太廣泛了,想了半天,我決定從「國學」介紹入手。給朋友女兒寫了信。

Hi Rowena:

中國傳統文化真的太廣泛了,最基本的分類方法就是經、史、子、集四個部分,清代建了四庫全書,就是以這個分類。很多西人學習中國書籍都是從「子書」入手,瞭解先秦諸子的思想流派,很有意思。如《老子》、《墨子》、《孫子》就分別代表了道家、墨家、兵家的思想,這個時期的中國學者,就像西方的哲學家一樣,充滿了各種辯論,各自分陳自己的觀念。

但是若要瞭解中國傳統,我個人認為必定要讀「經」,十三經最能體現中國傳統內涵。在漢代,通讀一部經就可以當博士、做朝廷大官,這每一本都不是三兩下可以讀完的書,很多人一輩子只研究其中一本。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我會推薦先讀簡單的《論語》進而讀《孟子》,但《詩經》、《禮記》、《周易》也是古代知識份子必讀的書單。

孔子就跟他的兒子孔鯉說過:「不學詩,無以言」。用今天的白話文解釋就是說,你不讀《詩經》,就不會說話,我也沒話可以跟你說。可見《詩經》的重要性了。至於為什麼重要,其「實用性」在哪,下回再告訴你。

《論語》

孔子弟子、再傳弟子結合上課筆記寫的內容,裡面都是孔子說過的話,包含仁、義、禮、智、信,傳統儒家的典範,一個讀書人、君子應該是什麼樣子,有比較形象的情境,文字也比較口語,是語錄的形式。

《孟子》

儒家思想奠基之作,孟子自己寫的,可以看到儒家是怎麼規劃理想國家,對君主的要求。有些學者認為,《孟子》裡面就已經有了「民主」的思想,闡述了以各種道德規範約束君主的觀念。

孟子其實就是先秦時代的「網路名人」,他一天到晚找人打筆戰、發帖子,然後無辜地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至於孟子到底是好辯,還是不得不辯,你可以自己去探尋。讀《孟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看到孟子對自己同世代不同立場思想家(惠施、告子、楊朱、墨翟等)的評論,劇透一下,非常犀利精彩。

《禮記》

這也是一本上課筆記,但不是對話的語錄體,每一篇都是「散文」(整理過的筆記)。這是儒家關於「禮儀」規章制度、仁義道德的教科書。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中庸》、《禮運》(首段)等篇。《大學》與《中庸》被宋代朱熹選入「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四書、五經是以前傳統科舉考試的必讀科目。如果你讀完這些,還有興趣,我可以再簡單說明,上述三本就已經要讀很久了。

還有一點要和你分享,中國傳統的知識體系裡面,文史不分家。傳統「史部」可分為《二十四史》紀傳體,(每個一朝代頒發的官方史書,例如明史就是清代人整理出來了,前朝亡了,這一朝就要整理。有趣的是《清史》至今都只是《清史稿》。)和《資治通鑑》(編年體史書,某年發生某事,評論分析,給皇帝讀的)。

《二十四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這些歷史記載裡面有很多人物故事,能「名留青史」被保存下來的,自然有其代表意義,對要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來說,也是入門的途徑。

《史記》

我推薦先讀《史記》,選裡面的〈本紀〉(皇帝的故事)、〈世家〉(貴族事跡)和〈列傳〉(值得記載的歷史人物)讀即可,這是以描寫人物的生平為主,年代先後為次的紀傳體。中國後世正史都以此方法,重要的是後面的「太史公曰……」

史學家如何評價一個人,可以看出中國人的傳統觀念。

子部就是一家之言,一個人的著作,如荀子、楊子(楊雄)、文中子(王通)、老子、莊子(以上5人稱五子)、管子、晏子、列子、韓非子、淮南子、呂氏春秋、鶡冠子。

有些西方人喜歡讀中國的《孫子兵法》、《六韜》、《三略》,這些都是兵法家的東西,屬於子部。並不是中國傳統的主流,是教導帝王作戰外交運籌帷幄的。若要看古時候皇帝/領導者是怎麼想,其實可以讀皇帝自己寫的。唐太宗和康熙都寫過。若想知道「皇帝怎麼當家」,可以去找《帝範》、《庭訓格言》來看看。這有點類似家訓,告誡子女要怎麼做人處事,中國比較有名的家訓可讀《朱子治家格言》,都是很淺顯的做人道理,大概是小學生就可以學。

集部就是集大成了,各種選集,《文選》、《漢魏六朝百三家》暨唐宋以來專集數十家,通通在裡面。

集部之首是《楚辭》,可以把他理解為當時南方的民歌和集,有很多民間的聲音都在裡面,這個就比較雜了,可能不需要這部分了。

中國傳統文化並不只是只有儒家,「道家」也是一個很主要的脈絡,也是一般西方人接受度最高的。要讀的書也很多,真想瞭解,可先看看《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真經》),這兩本書的哲學、宗教意涵都很濃厚,但提及中國文化,若有時間都可涉獵。◇

 

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