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福布斯:美國已不再是全球創業家首選移民目的地

美國複雜冗餘、政治色彩濃鬱的移民係統成為了阻礙外國企業創始人定居的路障。眼看著20多個國家用創業簽證等福利吸引他們,美國恐會失去全球人才競爭中的優勢。

5年前,Sendbird聯合創始人John S.
Kim從家鄉韓國遷至舊金山。Sendbird為移動應用軟件和網站提供實時聊天功能。

他想縮短自己和雅虎、Reddit、Headspace等美國客戶的距離,接近矽穀風投,聘請美國工程師,擴大自己的公司。鑒於Kim在韓國成立的Sendbird,他沒花多大力氣就拿到了麵向外國高管的L-1非移民簽證,然而,2019年,他隻剩一次延長期限了。Kim申請了綠卡希望可以獲得合法的永久居留權,可卻收到了看似拒簽的回信。他說,“拒簽通知就像‘我們要把你趕出美國,你來說服我們改變想法’”。“我們融資一億美元,我們營收達到了數億美元,我們創造了就業機會。這簡直就是給了(我們)一巴掌”。

令人意想不到是,Kim很幸運。兩個月後,他和首席財務官和人力主管商討好了應急計劃,並提交了大量的補充文件,如韓國兵役製度的翻譯,Kim拿到了綠卡。不過,這段經曆給他留下了陰影。Kim的公司Sendbird估值約為10億美元,軟銀和老虎全球管理基金均是他的客戶。現年40歲的Kim與妻兒住在舊金山。他表示:“你想發展自己的企業,不想被踢出去。而你不是美國公民的時候,這就像死神拿著鐮刀懸在你的頭頂”。

長久以來,美國曾是創業的熱土,移民的希望燈塔。如今,美國複雜麻煩、高度政治化的移民政策,阻礙了外國創始人的移民步伐,削弱了燈塔的光芒。多年來,在美創業的外國人不得不想方設法把自己塞進某一個簽證項目下,可能是麵向美國締約國投資者的E-2簽證,可能是麵向傑出人才的O-1工作簽證,還可能是從數個類別中拚湊出個什麽東西(因為沒有一個合適的項目)。本屆政府並沒有延續前總統特朗普對待移民敵視的態度,然而無論是拜登總統還是新國會都沒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外來人才所處的環境。

美國花了十多年的努力設了一個創業簽證,可最基本的問題是這個簽證不是專門麵向創始人的。多年來,美國吸引了全球頂尖的人才。然而,世界各地的創業家有了更多更簡單的選擇。新加坡和英國等大約25個國家在過去十年裏開放創業簽證,吸引創業家。美國風險投資協會(NVCA)法律總顧問Jeff
Farrah表示:“並不是其他國家想出了這個想法,而是我們美國沒能踐行這個想法”。

“這是一場全球人才爭奪戰,”美國在線(AOL)和投資公司Revolution聯合創始人、億萬富豪史蒂夫·凱斯曾直言不諱地談到創業簽證的重要性。“我們希望有好想法的最優秀人才來到美國,留在美國,在美國創辦和建立他們的公司。否則,我們可能會失去作為世界上最具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國家的領先地位”。凱斯說,移民創始人不僅在自己的公司創造就業機會,而且還會產生連鎖反應,在社區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我不會忽視移民方麵的挑戰,但如果我們繼續在移民問題上,特別是涉及企業家的移民問題上,采取前後不一、混亂複雜的方式,我們就不會保持最具創新力國家的地位”。

國外企業家是美國成功的關鍵。約有320萬企業家在美經營業務,占企業主總數的22%左右,僅占總人口的14%。他們人數少,可擁有大量的新技術專利和800萬名員工。並且,包括Databricks在內的所有風投支持的獨角獸中,有一半以上創始人來自海外。分析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可以發現,有77位海外企業家創建的是美國公司,總收入超過5,280億美元,雇傭總人數超過77.5萬人。穀歌、特斯拉和雅虎均是擁有移民創始人的業界巨頭。雅虎的聯合創始人、億萬富豪楊致遠說:“如果我不得不擔心簽證的問題,雅虎可能就不會誕生。”他小時候從中國台灣移民美國,創辦雅虎時已經加入美籍。

美國未來的關鍵在於持續吸引、留住這些人才。奧巴馬政府在任期即將結束時設立了一個名為“國際企業家規則”的非移民入境項目,允許擁有至少25萬美元資金的外國創始人無需簽證就能留在美國——但在特朗普執政期間決定擱置該項目。拜登政府今年5月宣布,恢複“國際企業家規則”,但這仍然隻是一項臨時措施,沒有明確的途徑獲得永久居留權或公民身份。

特朗普時代實施的限製移民政策、獲得工作綠卡的等待時間越來越長均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獲得工作綠卡平均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印度人等待時間還要更長,印度申請人數量很多,但並沒有獲得更多的名額。美國恐會失去創業熱土的地位。據移民調查倡議組織新美國經濟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特朗普執政的前三年,移民美國的創業家增加了4.1%,而此前三年的數字為11.3%。2019年,在美的外國創業家減少了4,400人,這是2000年以來首年下降。

哈佛法學院研究員、《移民外遷:為什麽美國會輸掉吸引全球創業人才的競賽》(The Immigrant Exodus: Why
America Is Losing the Global Race to Capture Entrepreneurial
Talent)作者Vivek
Wadhwa表示:“美國逐漸喪失競爭力,就像漏氣的輪胎”。“事實就是越來越多的頂尖人才不再前往美國了”。

不然他們來了也不想創業。“我認識很多想創業的斯坦福大學博士,但他們沒有這樣的身份,”華裔移民、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榜上榜者Xiaoyin
Qu說。她在Facebook工作時獲得了綠卡,後來辭職創辦了主辦線上活動的Run the
World。“我知道Facebook至少有20個人說,‘嘿,我想創辦一家公司’,但他們做不到,因為他們沒有簽證。”

美國並沒有讓任何事情變得容易。在與二十多位外國出生的創始人的交談中,他們談到了自己遇到的問題和不得不做出的艱難決定。一些人因為移民身份等了多年才開公司;還有一些人因為簽證問題遷往海外。

現年35歲的Genia
Trofimova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回到了對初創公司友好的愛沙尼亞,創立了線上輔導平台Introwise。兩年後,她在美國成立了一家公司,這樣她就可以參加在西雅圖的Techstars加速器的工作。她回到了愛沙尼亞,但會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照看美國的業務。上次去美國時,Trofimova持有B-1臨時商務簽證(這種簽證不允許持有者在美國工作),她說自己在機場被拘留了5個小時:“他們告訴我,我看起來並不像一個創始人。”

34歲的伊朗人Peyman
Salehian在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後曾考慮去美國讀研究生,但後來被新加坡國立大學吸引住了。在那裏獲得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博士學位後,他於2019年底和一個朋友創辦了合成生物公司Allozymes。他考慮移居美國,並收到了美國的創業融資邀請,但他決定留在新加坡,接受新加坡一家大型投資者的融資。Allozymes才剛剛起步,已經籌集了25萬美元。“對我們(在美國)感興趣的投資者……希望我們能立即在美國成立公司,但我們做不到。”他回憶道:“我們和律師們談過了,在美國沒有創業準證(EntrePass,新加坡為外國企業家提供的工作通行證),其他任何類型的簽證都需要更長的時間。”

與此同時,30歲的Nilay Parikh
9年前從印度來到美國,在南加州大學攻讀航空航天工程碩士學位。如今,他持H-1B簽證為芝加哥一家軟件公司工作。H-1B簽證是大企業員工的主要三年簽證。Parikh曾有過一個創業的想法,利用人工智能讓工廠更安全,但由於美國的移民規定,他不能這樣做,而且他不想等到他能拿到綠卡。他的解決辦法是:他保住了在美國的工作,但在荷蘭成立了名為Be
Global
Safety的公司。“這肯定是非常複雜的,”他說。“我關注了加拿大、迪拜、德國和荷蘭。”他表示,荷蘭勝出了,因為它為人工智能公司提供了資源,還因為鹿特丹港是一個航空樞紐和一個主要港口的所在地。由於疫情導致的旅行限製,他尚未見到鹿特丹港。

馬薩諸塞州坎布裏奇風險投資公司Flagship Pioneering的億萬富豪創始人Noubar
Afeyan表示,簽證問題推遲了他的多家初創公司,有些推遲了幾個月。Flagship
Pioneering創辦了新冠肺炎疫苗生產商Moderna。58歲的Afeyan是出生在黎巴嫩、2008年成為美國公民的亞美尼亞難民的孫子,他說:“關於這個人能否獲得(簽證)的不確定性導致我們放慢了進度。”“環境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難以預測。”

很難量化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也很難統計從未成立過的公司,但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2013年的一項分析得出結論,創業簽證將釋放被壓抑的創業需求,在10年時間裏創造多達160萬個新工作崗位。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2020年發布的一份工作報告闡述了限製移民對美國創業的不利之處,報告顯示,移民創業的可能性比出生在美國的人高80%。相對於每個人口,這些移民創辦的公司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比本土創辦的公司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高出42%。

企業家是關於美國功能失調的移民體係的更大爭論的一個方麵,但他們對美國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通過限製和阻止移民企業家來美國,我們故意讓我們的國家處於競爭劣勢,”Foundry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和Techstars加速器的聯合創始人布拉德·菲爾德(Brad
Feld)說。

許多其他國家提供創業公司簽證和特殊待遇的原因之一是,他們需要這樣做,以吸引有才能的企業家。從曆史上看,美國不必擔心這個問題。美國大學總是從海外吸引人才,成千上萬從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精英學校畢業後的畢業生在畢業後創辦公司。根據美國創業中心公布的研究,早在上世紀90年代,蘇聯難民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與他人聯合創立了穀歌,法國移民皮埃爾•奧米迪亞(Pierre
Omidyar)創辦了eBay——當時全球90%以上的風險資本都流向了美國公司。

但現在,矽穀的風投公司正在進行全球投資,外國投資者也在尋求在其他地方重建美國的初創企業生態係統。美國風險投資協會(NVCA)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風險投資的一半多一點,即總計3,210億美元中的1,640億美元流向了美國公司。印度企業家Kunal
Bahl是電商巨頭Snapdeal的創始人,他在2007年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後因為沒能拿到H-1B簽證而離開了美國。Snapdeal目前約有4,000名員工,大部分在印度。波士頓移民律師伊麗莎白•戈斯(Elizabeth
Goss)表示:“我們正在執行的移民規則已有40年曆史。”“企業家是就業崗位的創造者。”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場疫情對美國大學的影響。長期以來,進入美國的大學或研究生院一直是外國出生的企業家進入美國的一個主要途徑。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這一局麵。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牽頭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秋季,美國國際學生總數(包括實地和在線學習的學生)下降了16%。顯然,這些數字在疫情結束之後會在一定程度上反彈,但也許不會恢複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你必須考慮到那些沒有獲得簽證在美國學習的人,因為他們沒有簽證,所以以後也不會有條件在美國創辦公司,”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研究移民企業家的教授Pierre
Azoulay說,他也是NBER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

早在2008年,風投資本家Feld在看到Techstars的一些非美國籍創始人在這裏艱難地建立他們的企業後,就開始為創業者組建一個新的創業簽證。2010年,當時的印第安納州共和黨參議員Richard
Lugar和馬薩諸塞州民主黨參議院John
Kerry提出了第一個創業簽證立法,但未能獲得通過。另一項創業簽證提議被納入2013年的綜合移民改革法案中,但後來也被擱置了。此後,參議院的Jerry
Moran(堪薩斯州共和黨)和Mark Warner(弗吉尼亞州民主黨)以及眾議院的Zoe
Lofgren(加州民主黨)和前眾議員Luis
Gutiérrez(伊利諾伊州民主黨)發起了兩黨合作的努力,但這些都沒有形成法律。現在,移民小組委員會的負責人Lofgren正在研究製定一種新的簽證。

目前最主要問題是,要將任何可能成型的創業簽證從美國移民政策的有毒僵局中解救出來。“我們沒有任何天敵說我們想要更少的創業精神,而不是更多的創業精神,但是我們無法將其從更大的移民爭論語境當中分離出來。”NVCA的Farrah說。

在沒有聯邦立法的情況下,出現了一些臨時性的項目來填補這一空白。總部設在紐約市的Global
EIR倡議成立於2015年,它與包括底特律和匹茲堡在內的城市合作,為移民企業家創建企業家居留權計劃。迄今為止,Global
EIR已經與100多位企業創始人合作,籌集了約5億美元,創造了約1,000個就業機會。如果想要了解我們錯過的機會有多大,請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個正式的企業家簽證計劃,這個規模將擴大100倍。

一個好消息是:國際企業家規則(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
Rule)。這是拜登政府於今年5月重新啟動的政策,它允許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對至少擁有25萬美元資金的外國創業者給予“假釋”。根據規定,創業者必須證明自己為美國帶來了一些利益,而在獲得“假釋”以後,他/她可以為自己的初創公司工作兩年半,而且可以申請延期一次。奧巴馬首次提出這一政策時,原本預計每年將有近3,000名申請者加入,未來10年有望在美國創造至多43萬個就業崗位。然而,特朗普在上台之後將其幾近扼殺,隻有28人提出申請,四年裏隻有一人獲得批準。

Yiannis
Yiakoumis從希臘來到美國,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電子工程博士學位,他就是那個唯一成功的申請人。2017年,他在舊金山跟人聯合創立了Selfie
Networks公司,該公司根據他的學術研究提高了網絡的安全性和性能。他已經有一個O-1簽證,但這不允許他的妻子在美國工作,所以當得知有可能獲得“假釋”時,他就在2018年提出了申請。“反正提交申請肯定沒有什麽壞處,”39歲的Yiakoumis說,“我們原本對它也並不抱期望。”過了一年之後,他得到了批準,這讓很多人感到驚訝。

30歲的Glen
Wang出生在中國,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在阿爾伯塔省卡爾加裏(Calgary)和父母一起準備“假釋”申請。2019年底,他與合夥人創辦了The
Third Place,這是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創業公司,通過設置循環外賣訂單來幫助餐館獲得業務,該公司還得到了Y
Combinator孵化器的支持。但Wang之前的H-1B簽證將他與他的前雇主、在線教育公司可汗學院(Khan
Academy)聯係在一起。他表示:“從法律上講,在獲得某種正式身份之前,你很難全職為自己的初創公司工作。”

矽穀移民律師Sophie
Alcorn預計不久將為一些企業家提交少量的申請。“有些創始人在美國境外,但不能來美國,還有一些人在美國,但不能在他們自己創辦的公司工作,”她說。“我現在正在精挑細選那些已經籌集到數百萬美元的企業創始人。”

國際企業家規則恢複生效是一個偉大的步驟,但它不是一個簽證。相反,它是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舉措在總統的監督下被允許生效的,並可能被未來的政府撤銷。對於想留在美國的創始人來說,也沒有從“假釋”到永久居留的直接途徑。這隻能通過建立一個創業簽證來實現。

“我希望國會在為時已晚之前采取行動,”Steve
Case說。“在未來幾年內會有進展發生嗎?最好會是這樣,否則我認為我們的國家作為創新經濟領導者的地位將麵臨著風險。”

長期以來,關於移民問題的黨派之爭總是使創業簽證陷入困境,遙遙無期。但是,隨著美國考慮如何幫助經濟在疫情結束後進行反彈,這個問題不應該等得太久。畢竟,其他國家對這些原本想實現美國夢的人倒是很歡迎的。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福布斯:美國已不再是全球創業家首選移民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