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道小學數學題 驚動了教育局 網友也加入討論…

這道數學題,驚動了教育局……

劉先生今年 60
歲,家住湖北武漢市江岸區,孫女上小學二年級。前幾天,他輔導孫女功課時,看到了一道數學題,孫女不會做,自己看了答案也不怎麽理解。

這道題是這樣的:貓媽媽釣到一些魚,平均分給了 7 隻小貓,每隻小貓分到的魚和剩下的魚剛好一樣多。貓媽媽最多釣到了多少條魚?

這道小學數學題 驚動了教育局 網友也加入討論…

劉先生說,課本上題目的標準答案是 48,但他覺得,題目中並沒有提到一些限製條件,隻要是 8 的倍數都可以作為答案。比如每個小貓分 8
條魚,剩下的魚也是 8 條,那魚的總數就是 64。

教育局很快給出了解釋

針對劉先生的疑惑,武漢市教育局很快做出答複:

您所反映的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 ·
數學》二年級下冊《有餘數的除法》的解決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平均分和有餘數的除法的理解。

對於解決此題要把握三點:一是把要分的物體盡可能地分完,二是要使每份所分得的數量都相等,三是有餘數除法算式各部分間的關係。知道這些小魚平均分給了
7 隻小貓且還有剩餘,求貓媽媽最多釣到了多少條魚,要求最多,需平均分後餘數最大。平均分給了 7 隻小貓,則除數是 7,餘數最大為
6,又每隻小貓分到的魚和剩下的魚正好一樣多,所以貓媽媽最多釣到的魚數為 6×7+6=48(條)。

” 題目的表述有些不嚴謹。” 對於該回複,劉先生有些不滿意。他認為,題目中並沒有明確提到餘數的概念,沒有限製具體如何分。

網友也加入討論

針對這個問題,網友們也進行了探討。網友阿白稱,這個題考除法的餘數,餘數一定小於被除數。

另一位網友提到,題目裏提到了平均分,平均分的含義就是把要分的物體盡可能地分完。如果分魚的數量等於或超過
7,就還可以再分,就不是盡可能地分了。

江漢區北湖小學數學老師馮鈺娟分析,這個題目提到要將貓媽媽釣到的魚平均分配給 7 隻小貓,考查的是有餘數的除法裏餘數要比除數小的概念。有
7 隻小貓,除數就是 7,平均分的魚和剩下的魚一樣多,那餘數隻可能是 1 至 6。題目又要求貓媽媽最多釣到多少條魚,那取餘數最大的
6,所以答案是 6×7+6=48。

記者將 ” 平均分 ” 的含義和馮老師的解析告知劉先生後,他說:”
如果是這樣就可以理解了,我要查一下相關概念,想一下這個問題,再給孫女講解。”

來源 人民日報

編輯 王劍青

值班主編 張穎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這道小學數學題 驚動了教育局 網友也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