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疫苗壓不住變種病毒!多國接種後疫情「不降反升」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當局自去年開始「疫苗外交運動」,承諾提供友國安全有效的國產疫苗來預防嚴重的新冠疫情,當時仍不確定它和其他疫苗相比之下,在遏制傳播方面的成功程度有何不同。如今包括蒙古、巴林和塞席爾等國家的例子表明,中國疫苗在阻止病毒傳播成效不彰、其是面對新型變種病毒,而上述國家暴露疫情後世界面臨的嚴酷現實、即「復甦程度可能取決於政府為其人民提供哪種疫苗」。

根據「Our World in Data」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塞席爾、智利、巴林和蒙古,50%至68%的人口已完全接種疫苗、比率甚至超過美國,不過另外據《紐約時報》數據指出,就在上周,這4個國家都躋進「新冠疫情最嚴重的10個國家之列」,同時這四個國家皆主要採用兩家中國疫苗製造商:國藥和科興。對此,更有香港大學病毒學家直呼「如果疫苗夠好,就不應該看到這種情況」,並強調「中國人有責任解決這個問題」。

北京當局最初將國產疫苗視為擺脫疫情並成為更具影響力的全球大國的機會,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承諾向全世界數百萬人提供易於儲存和運輸的中國疫苗,更將其稱為「全球公共產品」。蒙古當時抓住機會獲得國藥集團數百萬劑疫苗,並迅速推出接種計畫、放寬限制,如今已經有52%的人口接種疫苗,但20日就出現2400例新確診,是一個月前的四倍,至於主要依賴國藥疫苗的塞席爾,每一百萬人則會有716例確診。

沒有疫苗能完全預防傳播、接種後仍有可能染病,但「中國疫苗的有效率相對較低」已被確定為數國疫情爆發的可能原因。以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為例,其有效率超過90%,其餘包括AZ和嬌生在內的其他疫苗的有效率約為70%,國藥疫苗有效率則為78.1%,科興疫苗的有效率更是只有51%。

這類疫苗之間的差異可能會造成各國在「後疫情時代」出現完全不同的走向,中國以及接受中國疫苗的90多國最終可能會因為疫苗有效率的不足,在未來幾個月或幾年內面臨滾動封鎖、檢測和日常防疫限制延長等,同時經濟活動可能繼續受阻,隨著越來越多人質疑中國疫苗的有效性,說服未接種疫苗的人排隊接種也可能變得更加困難。

澳洲弗林德斯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彼得羅夫斯基(Nikolai Petrovsky)表示,根據所有證據,可以合理假設國藥疫苗對遏制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很小,更表示中國疫苗的主要風險之一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很少或沒有症狀,但仍會將病毒傳播給他人」,並強調「我認為世上大多數決策者都忽略了這種複雜性」。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疫苗壓不住變種病毒!多國接種後疫情「不降反升」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