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水利專家王維洛:河南洪災主因是「南水北調」

20210728045003814

水利專家王維洛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互相依賴的一種存在,人如果占了河流的空間占太多是很危險的。圖為7月22日,鄭州遭受暴雨襲擊後京廣路隧道入口處的情景。

面對河南鄭州的罕見洪災,7月23日,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博士對法廣分析了四大因素。此外,在次日的「蕭茗看世界」節目中,王維洛又道出了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南水北調。

在法廣的採訪中,王維洛分析導致鄭州水災的四大因素為:一,鄭州為了發展房地產,城市規劃只注重水景,而忽略了河流的泄洪功能;二,常莊水庫無預警泄洪,且泄洪規模遠超周邊河流的承載能力;三,鄭州水資源的管理人員只重視蓄水而不是排水,在非常氣候下不知如何應對;四,中國的信息缺乏透明,很多真實的情況外界根本無法得知。

關於南水北調容易引發洪水的問題,王維洛其實在2015年《動向》雜誌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就已有過講述。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共一項營運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抽調中國江淮流域豐盈的水資源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旨在改變中國南澇北旱、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該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772億美元)。工程由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組成,其中,中線水路恰好穿過河南鄭州。

王維洛說,中國的多數河流是自西向東流,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乾渠是由南向北流,與數百條東西向的自然河流相交。但是,中原的河流污染嚴重,為了保證南水北調的水質,又不讓它們直接相交,所以只能「立交」,既通過渡槽的形式或者涵洞的形式使二者交叉通過。

王維洛說,無論是從上過還是從下過,這些河流的截面都很有限,因為工程費用太高,所以過流的能力都很小,因此就很容易形成洪水。

同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乾渠建造了二百多座跨大中河流的工程,使幾百條自然河流因被這條乾渠中斷而消失。在自然狀態下,南水北調工程還沒有建的時候,從西往東流的自然河流有八百多條,建了南水北調乾渠以後,只剩下二百多條河流,幾百條河流因此而消失了。

這些地區都被開發了,要麼作了農田,要麼作了建設用地,但它原來是河流的地方,所以到發洪水的時候,水還是要再回來。

另外,南水北調乾渠的西邊,有中國最有名的兩個暴雨區:一個是豫西暴雨區,另一個是太行山東麓的暴雨區。那麼兩大暴雨區下來的水,就被南水北調的乾渠擋住了。南水北調的乾渠就在這裡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牆,把應該過去的洪水擋在這裡。

可是洪水又必須找到出路,它一旦突然衝下來,就都進到了鄭州市中心這裡,所以就看到有很多地方的積水很高。大家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如果去查一下歷史,或去問一下老人他就會告訴你,很多地方可能本來就是河道。

王維洛說,鄭州的賈魯河在歷史上最高峰的時候能夠通過的流量是3,900立方米每秒,而現在的流量只有600立方米每秒,連當時的零頭都不到。

他說,自然界它就是這樣一種存在,大家互相依賴的一種存在。你不能冒犯我冒犯的太多。人占了河流的空間占太多,必須吐出來的。

賈魯河被稱作鄭州的「母親河」,得名於元朝的水利官員賈魯。賈魯曾編著《元史‧河渠志》,書中有一句話叫作「非河犯人,人自犯之」。王維洛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水利專家王維洛:河南洪災主因是「南水北調」

相关推荐: 中疾控專家:中國疫苗對Delta仍有效 但效果下降

德爾塔變異病毒株(Delta)已在中國廣州、深圳、東莞三地造成感染。中國疾控中心的專家接受官媒采訪時說,中國現有的兩種滅活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的效力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保護作用,特別是在預防重症方麵。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子健在接受中國央視節目采訪時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