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東京奧運女排解說申請破例 現場用中文送別郎平

  • 新聞

“我有個夢想,就是親眼見證女排在東京衛冕。我設想了很多次這個場景:女排的姑娘們在他鄉的客場,能聽到我用字正腔圓的中文報出她們的名字,為她們加油打氣。我沒想到的是,告別的場麵是如此煽情。《陽光總在風雨後》響起的瞬間,女排姑娘們圍成一個圈,郎平教練一個一個擁抱她們,拍拍她們的頭,大家都忍不住哭了,我也哭了,眼淚流進口罩裏。如果這就是郎平教練的告別,我希望這是一個完美的告別。”

就在昨天,中國女排以兩勝三敗的成績提前結束了東京奧運之旅,止步於第九名。

8月2日對陣阿根廷,是中國女排在東京的最後一場比賽。有消息傳出,這場比賽之後,郎平教練就要結束在中國女排八年的執教,這也是她最後一次以教練的身份站在奧運賽場。3:0戰勝阿根廷後,意料之外的中文廣播響起:“雖然中國女排的東京奧運會之旅結束了,但我們永遠支持中國女排,郎平指導謝謝您,我們永遠愛您”。

場地上,《陽光總在風雨後》悠悠奏起。這是中國女排的隊歌。這首歌已經陪伴了女排太長時間,積攢已久的壓抑感情和離別情緒都在歌聲中決堤:隊長朱婷帶領隊員圍成一個圈向郎平教練鞠躬,郎平挨個摸摸她們的頭,此時大家開始此起彼伏地哭起來。丁霞直接撲倒在郎平教練懷裏,教練一邊拍她的背一邊輕聲安慰,而一邊的袁心玥早已哭成淚人,不敢上前擁抱。

1000

郎平在賽後與隊員擁抱 視覺中國

奧運之後,郎平離去。在今天回應自己的退役時,郎平說到,自己很相信年輕一代的教練,“排球事業是一代接一代的,是一直向前走的”。這也許不是最好的告別,但已經足夠體麵,足夠動人。

女排走得很艱難。從0:3輸給土耳其隊,再到0:3輸美國隊,最終2:3輸俄羅斯奧運隊,遭遇三連敗的中國女排提前小組出局。在成績為王的競技場上,接下來的比賽似乎已經失去了意義。小組第四場,女排的對手是勁旅意大利隊。盡管最後以3:0的比分大敗意大利隊,但在第一局,女排一度風雨飄搖。比分落後時,女排教練郎平及時叫了暫停。誰也沒想到,在這個當口,東京有明體育館的上空突然響徹搖滾版的《歌唱祖國》。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麽響亮”,熟悉的音樂聲高亢激昂,那一瞬間有明體育館似乎不再是他鄉,而是中國女排的主場。

在這一係列的配樂和中文廣播背後,為女排打氣和告別的都是一位中國人,他叫李和林。李和林是東京奧運會體育展示團隊中唯一的中國人,負責排球賽場的日文和英文播報工作。在奧運之外,李和林是日本一家投行的平凡上班族,日常加班,偶爾通宵。為了參加這次奧運,在客場為中國女排加油呐喊,他鼓起勇氣向上司爭取了兩周的年假。

在這屆沒有觀眾的奧運會裏,現場解說的工作尤其重要。在比賽中,他們負責激情四射地介紹運動員入場,講解重要的技術動作,引導所有人給運動員喝彩。最重要的部分是音樂,用李和林的話來說,“當我們的音樂響起時,整個場地的氛圍都變了”。

今年,奧運會的格言在更高更快更強之外又增加了一條“更團結”,我們看到這場女排精彩的告別,不隻是李和林一個人的努力——美國導演破例讓他用中文送別,奧地利DJ為他播放中文歌曲,日本同事努力學習女排隊員名字的中文讀法……團結在一起,才有了在疫情中閃光的奧運精神。

昨天深夜,我們聯係上了仍在東京準備第二天播報的李和林,以下是他的口述:

02:27

這是我對她們的告別

賽場上《陽光總在風雨後》響起時,我也沒想到會如此煽情。對陣阿根廷是女排在東京的最後一場比賽了,雖然擔任解說的不是我,但我還是跑到了播音台,想陪她們走到最後。

那場比賽負責播放音樂的DJ是我的一位奧地利老朋友,他很專業,也很盡責,在比賽開始前他曾經專門來問我,“李,有沒有什麽中文歌可以推薦給我?”我說嘿,那可太多了,我一口氣給他塞了100首中文歌,就怕他不夠放。

其中有周傑倫的和五月天的流行歌,也有《小蘋果》和《卡路裏》這樣的網絡神曲。我也會在微信上問女排的姑娘們想在賽場上聽什麽歌,她們說想聽鄧紫棋的《超能力》和《Yes!OK!》,我也都加進去了。

當時我的考慮很簡單:即使我不再做解說,我不再做播音,那也能讓中國隊員聽到我們熟悉的旋律,營造一個主場的氛圍。

在奧運賽場上,放什麽音樂是由DJ全權決定的,但一般來說會根據場上形勢的變化在比賽雙方的歌單裏切換。比如中國隊得分的時候,就放中國的歌單,意大利的得分的時候,他就放意大利的歌單。原則上來講是要一碗水端平的,但公平的前提是歌的數量一樣。意大利語的歌單有50首,中國的歌有100首的時候,他肯定會多播一點中國歌嘛。

和阿根廷的比賽的結果已經不能扭轉女排離開的結局,這是一場事先注定的告別。賽場沒有觀眾,顯得特別寂寥,我坐在距離女排咫尺之遙的一樓播音台上,心情是跟著她們一起一伏的。臨近比賽結束之時,我的緊迫感也越來越強,之前有聽說賽後郎指導將要掛印離去的傳聞,如果是那樣的話,這將是她以教練身份站在賽場上的最後一次比賽,這場比賽即是告別。

想了半天,我在賽程資料的背麵匆忙寫下幾句告別的話,跑去請求導演,破例讓我在比賽結束後用中文告別。導演是一位美國人,郎平之前在美國女排也當過主教練,導演也對她十分敬重,我對導演說,“這是郎導最後一場比賽了,能不能讓我說一段話,對郎導做一個告別”。

因為導演也不懂中文嘛,她就問,你要說的內容是什麽,我要先聽一下。我說,是感謝中國女排,全國人民都會支持你們,也感謝郎指導。導演說,“這裏是日本,你說的全國人民是指哪裏?這是一個國際的賽場”。我趕緊改口說,“那就we
love,we love you,we all love you”。她說這個可以,這個很好。

1000

李和林寫在文件背後的告別辭 李和林

導演說的也有道理,我就不要搞得這麽高大上,我就代表我自己,用樸實一點最簡單的方式來祝福中國女排。

其實《陽光總在風雨後》這首歌也是我事先準備好的。咱們在東京經曆了這麽大的風雨,要怎麽才能一步步走出失敗的陰霾?郎指導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一路即使走得搖搖晃晃,依然堅持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眼中充滿堅定。這首歌難道不是對於女排精神最好的注腳嗎?

當時我準備了兩個版本的《陽光總在風雨後》,一個是許美靜的原版,很溫柔的一個版本,還有一個是《奪冠》這部電影裏的搖滾版。我一開始覺得搖滾版會更好,因為我這個人不習慣離別,我不希望最後結束時大家哭哭啼啼地走。

但是到了臨近比賽結束時,告別的氣氛越來越濃,DJ朋友問我要放哪個版本,我說,“我們還是用原版吧”。“節奏不會太慢嗎?”DJ問。“不會的,那個場景等會兒你看就知道了。”我說。

我有個夢想,就是能親眼見證女排在東京衛冕。我設想了很多次這個場景:女排的姑娘們在他鄉的客場,能聽到我用字正腔圓的中文報出她們的名字,為她們加油打氣。我沒想到的是,告別的場麵是如此煽情。《陽光總在風雨後》響起的瞬間,女排姑娘們圍成一個圈,郎平教練一個一個擁抱她們,拍拍她們的頭,大家都忍不住哭了,我也哭了,眼淚流進口罩裏。

DJ朋友雖然聽不懂歌詞在唱什麽,但是女排姑娘們真情流露的瞬間的感染力無疑是超越語言的,他默默拿出手機開始拍照。導演看到我淚流滿麵,也走過來,什麽話都沒有說,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朗導和女排配得上一個告別儀式,她應當有這樣的儀式感。這是我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做的。

很遺憾,我的打氣沒能來得再早一些

大概是今年四月份,我收到通知,我被選中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擔任排球賽場的英文日文解說。我當時非常非常激動,因為這個工作一般會由母語者擔任,在國外賽場由中國人負責解說可以說是頭一次。

這次奧運會的男排女排比賽都在東京有明體育館舉行,這是一個為了本次奧運會專門搭建的全新場館。在有明體育館安檢到入場的路兩側,栽滿了一排牽牛花,本來是東京市為了“給大家降溫”種的,現在已經因為高溫變得蔫兒蔫兒的了。仔細一看上麵還有日本小學生親手寫的寄語,比如“加油啊!不要輸給新冠肺炎”,還有“世界同一”。在這個場館裏有四個解說,兩個日本人,一個美國人,還有一個就是我。

解說的工作內容比較固定。比賽開始前半個小時左右,我們需要播報場館須知和歡迎辭,比賽開始前20分鍾左右的時候運動員會入場,這時候最大的挑戰就來了:我們要中氣十足、激情四射地,用比賽運動員國家的語言來播運動員的名字。有些運動員的名字特別長又難念,我們需要把每一個運動員的名提前練好,不能出岔子。

然後我就發現日本同事在很努力地,按照日語裏的漢字讀音,在學女排隊員的名字念法。比如張常寧吧,他們就念成“啾啾啾(ちょう じょう
ちょ)”,我聽到覺得特別不對勁兒,就說,讓我來教你們漢語到底怎麽念吧!後來經過和導演的溝通,大家終於達成一致,在本次奧運會排球比賽全部使用標準中文發音,而不是日語中的漢字讀法。我終於可以用漢語喊出每一位中國隊員的名字,為她們的得分呐喊!

1000

李和林在每個女排隊員的名字旁邊都標注了假名 李和林

今年是沒有觀眾的一屆奧運會,國際轉播機構對我們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在比賽中不能多說話。正常情況下我們會說很多話來活躍氣氛,和現場觀眾互動,但是因為這次沒有觀眾了,我們不能幹擾電視直播,所以發揮的空間就非常有限了。隻能在特別精彩的時候插一句“袁心玥怪獸般的攔網!”之類的話。但我想,如果我們現場主持人可以代替觀眾,用合理的方式為隊員助威,這對她們來說也將是極大的鼓舞。

在排播報的比賽場次時,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主辦方都讓我避開了中國女排,隻有唯一一場女排對陣意大利比賽給了我。

但是在那場比賽前,女排就已經被淘汰了。

其實對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中國女排失利都是他們樂見的。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歡女排,不支持中國,而是因為看到新的挑戰者顛覆上屆奧運會的冠軍,無論何時都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在這種氛圍下,女排衛冕的壓力自然很大。

前兩場比賽輸得很快,但最讓我心碎的還是第三場,對陣俄羅斯奧運隊。第四局我們已經拿到了賽點,當時我準備了一首《紅旗飄飄》,打算在女排勝利時播放。之前我一直坐在觀眾席上,等看到第四局20:14領先時,我覺得這場穩了,剛巧下一場輪到我解說,我就從看台走到了一樓的播音台上。在播音台上離賽場更近了,這時候氣氛開始有點不對,眼睜睜看著俄羅斯奧運隊越打越猛,比分被扳回來。一開始我覺得姑娘們沒問題的,能咬住,到第五局眼看著要輸,俄羅斯在我麵前瘋狂慶祝的時候,我的眼淚就要流下來了。

我當時整個人是崩潰的狀態,隻能回辦公室冷靜了十分鍾。日本同事關切地問我,“李桑,你還好嗎?”我說,“我不好,但我要工作,我要做個專業人士。今天下午晚上,我還要和你們並肩戰鬥。”那時我感到我和他們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和女排在賽場上都是孤獨的。

繼續向前走

其實第一次做女排的比賽解說是在2019年,南京的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當時出於種種考慮,郎指導其實是派了女排二隊去參加比賽。當時二隊的情況並不好,傷病在身,哀兵作戰,還在決賽中又遇到了意大利。但那場比賽,女排二隊在絕境中戰勝了意大利,最終獲得了銅牌。

東京奧運會上相似的橋段重演。女排連輸三場,朱婷受傷,顏妮也受傷,很多人預測,這樣士氣低落,陣容殘缺不齊的情況下,我們會輸,而且會輸得很慘,但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因為在19年,我親眼見證了女排二隊戰勝意大利一隊,所以我相信中國女排會爆發出它的能量。我告訴他們還沒完,女排還是能戰,隻要有一線希望她們就不會放棄。

對陣意大利的比賽一開始打得還是很苦。中國在第一局落後,一種不大好的苗頭又出現了,郎導叫了暫停。那場比賽的DJ是日本人,我當時站在他邊上,我直接發給他一個《歌唱祖國》音頻文件,說,“你趕緊放這個歌”。

《歌唱祖國》響起來的時候,整個場館氣氛就變了,所有人的精神都為之一振。我相信女排姑娘們也是懵的,沒想到會在此情此景聽到這首歌。後來比分被追上的時候,我又讓DJ放了一次《歌唱祖國》。

也許是“沒人能在我的BGM(背景樂)裏打敗我”,這戰歌一起來,場上形勢立刻逆轉。女排在每一個賽點都頂住了壓力,3:0大勝。意大利那場比賽之後,張常寧特地跑過來找我,說音樂太給力了。

對我來說,奧運會就像我在瑣碎生活中抽離出去,做的一場夢。

我平時在一家日本投行工作,過著平凡的社畜生活。每天早上八點上班,晚上九點才能下班。我的工作非常枯燥,主要是給客戶做信用狀況評級分析,還要寫評級報告。我平時工作的壓力也很大,經常要跟客戶開電話會議。排球是我生活中為數不多的熱情所在。

我和排球現場主持的結緣,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當時還是大二學生的我,作為中英文播音員在朝陽公園擔任沙灘排球比賽的現場主持。2009年,我赴日本留學,此後這些年一直利用假期回國的寶貴時間,在各種沙灘排球和排球賽事上擔任現場主持和DJ。

這次為了做奧運會的播音員,我請了整整兩周的年假。這是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即便是頂著奧運的名頭也很難獲得上司通融。我們小組隻有三個人,我走了之後隻剩下兩個人幹活,領導確實很不滿,比賽結束後我大概要瘋狂加班了(笑)。

童年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的女排世錦賽,當時也是郎導帶隊,孫玥是我的偶像。後來郎導因為身體原因暫別中國女排,球隊成績下滑至低穀。我還因為痛心寫了一篇作文,題目叫《窗》,內容圍繞著女排怎樣才能擺脫當時的閉塞狀態,打開窗,走出低穀。回想起來,那時我就是女排的粉絲了。

再後來,我沒能成為什麽出類拔萃的人,從中國漂流到了日本念書,在讀研和找工作的壓力下也多次想過放棄。我當時甚至想過,為什麽我要過得這麽孤獨,這麽苦,要不要延期畢業或者回國,其實我都有想過。

但是我又想到,其實04年雅典奧運會的時候,女排對戰俄羅斯,也是在第四局21:23的情況下咬牙不放,實現逆轉。這個人啊,還是要有一個精神,最起碼有一線希望就不能放棄,就還能翻盤。所以其實也是這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著我,度過了最難的那段時間。然後我畢業、工作、考CFA,走入茫茫人海,成為今天的我。可能這麽說有點俗了,但事實真的就是這樣。

走在東京的場館內外,經常有種恍惚的感覺。雖然今年已經是2021年了,但是從我們的腳本,到現場的布置,都還在2020——路邊的電箱和招牌仍然寫著Tokyo2020,沒有換掉——仿佛我們一直停留在那個時空裏沒有走。

我覺得,也許女排也沒有走。女排的隊員一直在變動,也仍然會遭遇傷病、迷茫,也會在重要的賽場上失利,但是在對陣意大利時,她們本可以不那麽努力的,一切已經沒法改變了,但她們還是拚盡全力,奉獻了那麽精彩的一場比賽。

我覺得女排沒有走,如果走,也是繼續向前走。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東京奧運女排解說申請破例 現場用中文送別郎平

相关推荐: 中國多地多種“救命藥”斷貨漲價 患者:還能撐1個月

“哪裏還能買到冠心病常用藥鹽酸維拉帕米片?”6月28日,家住石家莊的張惠(化名)於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留看病用藥投訴留言板上留言求助。根據張惠的自述,進入2021年之後,該藥開始間歇性“斷貨”,她自2月份遍尋石家莊藥店,至今未果。 近期,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