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宣部發起新一輪打擊“假新聞” 10大部門聯合行動

中國近日將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訂為專項行動,這是中國對於過濾在線內容、整頓互聯網平台信息所展開的最新動作,這將對中國的社交媒體施加更多的壓力。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的微信公眾號指,中共中央宣傳部最近在北京召開電話會議,會議中指出要全麵性地深入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的專項行動,其中包含要“重點打擊新聞單位及其人員的新聞違法活動丶各類網絡傳播平台及公眾賬號的非法新聞活動以及社會組織與個人的非法新聞活動”。

中共中央宣傳部要求有關部門與機關加強協調配合,指未來不僅會嚴厲打擊網路新聞違法行為,也會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作為優先處理事項。《南華早報》指,細節尚未透露,但預計將影響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

這次的行動總共由10個部門參與,包括中央宣傳部丶中央網信辦丶最高人民法院丶最高人民檢察院丶工業和信息化部丶公安部丶國家稅務總局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丶國家廣電總局丶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等。

本周,中央宣傳部就宣布了《關於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中強調要加強文藝評論的管理,要透過“網路算法的研究”以限製“錯誤內容”的傳播。

“這將對包括微信和豆瓣在內的平台產生影響。例如,(公眾號)可能會減少發布內容,這可能導致用戶流失。”艾媒谘詢(iiMedia
Research)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毅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說,“但它會對整個社交媒體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南華早報》指出,根據政府發布的摘要,該專項行動將針對源自新聞內容的敲詐勒索與詐騙行為進行整頓。最近,詐騙已經成為中國在線新聞內容的一大問題。舉例而言,一位有300多萬粉絲的金融大V黃生在7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被捕。他經常在自媒體“黃生看金融”發布關於美國經濟崩潰和中美金融戰爭等編造故事。

環球網報導,江蘇句容市警方8月3日發現有網民為吸引微信群友注意,製作了假的“中國甘肅網”《疫情速遞》欄目圖片丶編造了確診病例有句容旅行史的虛假信息視頻。報導指出,請廣大市民“從官方途徑了解權威信息。”

《南華早報》報導,自從中國社交媒體平台上出現自媒體後,公民記者變得更加受歡迎,然而,自雇記者沒辦法得到國家新聞出版署的認可。在中國,未經認證的記者可能麵臨法律指控,中國的公民記者張展就因為報道中國武漢疫情,而遭中國政府以“尋釁滋事”判刑4年。

中國政治學者陳道銀則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指,中共當前正處於“二十大”換屆之前的敏感區,在這種形勢複雜嚴峻丶政治敏感的時候,越是要加強對言論的控管。

陳道銀推估,除了政治敏感內容以外,影響民生和經濟的輿論,都不能存在。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宣部發起新一輪打擊“假新聞” 10大部門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