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誰編寫了塔利班接管阿富汗的劇本?是的,毛澤東!

誰編寫了塔利班接管阿富汗的劇本?一些人可能會對答案感到驚訝:毛澤東。

是的,這位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領袖給阿富汗蒙上了久遠的陰影。他可以被看作是現代叛亂之父:他的學說啟發了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等。

2004年,伊斯蘭教戰略家阿布·貝克爾·納吉(Abu Bakr Naji)發布了一份文件,他稱之為
“野蠻管理”——一個無休止戰爭的模板。這份文件成為了伊斯蘭叛亂的首選文本,而它借鑒了毛澤東的做法。

曾在伊拉克服役並研究基地組織意識形態的美國陸軍中校紀堯姆·博爾佩爾(Guillaume
Beaurpere)將伊斯蘭教戰略和毛澤東學說連係在一起。

他說,雖然中國共產主義革命的“環境和動機”與伊斯蘭恐怖主義不同,但“非常明顯”的是,其戰略來自毛澤東。

在越南,胡誌明利用了在華為毛澤東的共產黨提供建議和工作的多年經驗,策劃了打敗美國的行動。

事實上,從西貢的淪陷到喀布爾的陷落,毛澤東為美國的失敗寫了劇本。他聲稱自己在朝鮮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清川江戰役(Battle of the
Ch’ongch’on River)中戰勝了美國,當時他的部隊戰勝了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Douglas
MacArthur)的第八軍,引發了美國軍事史上的最大撤退。

這場發生在被美國描述為“被遺忘的戰爭”中的衝突,在後人看來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一場戰役。直到今天,中國仍在為那次勝利歡呼,而美中之間又響起了發生衝突的警鍾。

毛澤東教給塔利班的是什麽?

在抗擊日本占領的戰爭中,以及與美國支持的國民黨軍隊爭奪中國控製權的內戰前線上,毛澤東磨練了自己的軍事天賦。

他提出了自己的遊擊戰思想,後來又提出了“人民戰爭”的概念。

毛派叛亂問題專家托馬斯·馬克斯(Thomas
Marks)博士說:“毛澤東之於非常規戰,就像拿破侖和克勞塞維茨之於常規戰一樣。”

2009年,馬克斯博士在為西點軍校打擊恐怖主義中心撰文時宣稱,“然而,毛澤東著作對於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叛亂中取得和保持成功至關重要”。

毛澤東對遊擊戰是怎麽說的,它對塔利班有何啟示?毛澤東向塔利班展示了一支較小的部隊如何能夠打敗一支較大的部隊。在他的《論遊擊戰》一書中,毛澤東說,遊擊戰必須是靈活的,他們必須適應並利用當地知識和人口為他們服務。毛澤東寫道:

“遊擊隊戰略必須主要基於警覺性、流動性和攻擊。它必須根據敵人的情況、地形、現有的交通線、相對力量、天氣和人民的情況進行調整。”

他說,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政治目標,遊擊戰一定失敗。”

對毛澤東來說,這是一場人民的戰爭:今天的農民就是明天的戰士。最重要的是,這必須是他所說的一場“持久戰”,即通過長期艱苦的磨練來消耗和驅趕敵人。

毛澤東提出了一個三階段的戰略,塔利班完全遵循了這一戰略。第一階段是最初的入侵和敵人的攻勢。第二階段是敵人的鞏固。第三階段是反攻和敵人的退卻。

正如毛澤東在麵對入侵的日本人時所說:“中日之間的戰爭不是一般的戰爭,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日本之間的生死之戰……”

塔利班也會這樣來描述入侵的美國人。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毛澤東的部隊經常被低估,特別是被美國低估。美國後來向毛澤東的對手蔣介石的國民黨提供了支持。現在也是一樣,美國沒有看清他們麵前的情況,盡管與塔利班交戰了20年。

這並不是要否認毛澤東或塔利班的殘暴性。的確,殘暴是毛澤東學說的核心,正如他的名言,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是,沒有人可以反駁這一戰略經過毛澤東改編以及塔利班完善後獲得了成功。

十年前,在為卡內基研究所撰寫的一篇論文中,政治學家和阿富汗問題專家吉爾·多倫索羅(Gilles
Dorronsoro)闡述了美國做錯了哪些以及塔利班為什麽終會獲勝。

他寫道,塔利班“有戰略並且有一個連貫的組織來實施它。如果像一些美國分析家那樣不這麽認為,那就是危險地低估了對手”。

多倫索羅列出了塔利班重新掌權的路線圖,其基礎是堅韌力及從戰術挫折中重新組織的能力。他說,至關重要的是,塔利班利用了政府的弱點和腐敗,以及阿富汗人對政府官員缺乏信任或信心。

正如毛澤東所說,人比武器更重要,塔利班多年來一直在其傳統的普什圖族基地之外建立聯係。

正如多倫索羅所寫,塔利班有一個“連貫的戰略”來“顛覆傳統架構[特別是部落架構]”。

多倫索羅當時警告說,美國缺乏打敗塔利班的正當理由和戰略。他說,軟弱腐敗的阿富汗政府隻會讓塔利班更容易保持立足點並擴大其支持基礎。

塔利班回歸是曆史的重演

塔利班重新掌權對任何關注的人來說都不應感到驚訝。它是曆史的重演以及美國沒有吸取曆史的教訓。

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花了20年時間,花費了數萬億美元,失去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卻無法擊敗塔利班。

正如它留下了一個分裂的朝鮮,從越南撤退,以及從伊拉克撤軍,卻為伊斯蘭國打開了大門。

越戰之後,美國人經曆了信任危機和威信喪失。在阿富汗戰爭之後,當拜登說和美國對賭是個壞主意時,我們相信嗎?我認為塔利班就做到了。

然而,美國即便不是一個卓越超群的國家,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國家。在一個日益動蕩和不可預測的世界,全球仍然期待美國的領導。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不能不依賴美國獲得安全。

很多事情都取決於我們所看到的美國領導的秩序:澳紐美安全條約(ANZUS)和北約的力量,還有由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組成的四方會談的持續存在。四方會談這一機製旨在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範圍。

未來還有一場更大的戰鬥,拜登已經點明了這一點:民主對抗專製。最近的證據表明,民主正在退卻。在喀布爾降下的美國國旗更凸顯了這一點。

中國正在觀察。它已經在著手與阿富汗建立更緊密的聯係,利用美國留下的空間。它與巴基斯坦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巴基斯坦曆來是塔利班的主要助推者。

我們已經聽到美國和中國之間“戰鼓擂響”的警告。

我們隻能想象習近平對美國的看法:你尚且不能征服毛澤東所激勵的塔利班,你又將如何打敗毛澤東所創造的國家?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誰編寫了塔利班接管阿富汗的劇本?是的,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