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女幹部傲嬌”論文引發熱議 作者:擔心自己工作不保

  • 新聞

8月24日,一篇“女性幹部傲嬌”的學術論文在網上引發熱議。該論文發表在《領導科學》雜誌2021年第一期,題目名為《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與矯治策略》,作者以“女性幹部”為主要論述對象,闡述了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主要危害以及矯治策略等方麵內容。有讀者認為,該論文涉嫌歧視女性,對女性有刻板印象。

8月25日,論文作者徐芳回應新黃河記者稱,她自己本身就是女性,從寫這篇文章的初心來說,沒有任何歧視女性或“貼標簽”的意思,可能有讀者認為論文觀點有些偏頗或尖銳了,若有不足之處,個人向公眾誠摯致歉。

425e655b65304e7d2e3b56dce88dd90e

論文指出“女幹部傲嬌有害”,網友認為涉嫌歧視女性

《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與矯治策略》一文收錄在核心期刊《領導科學》2021年第一期女性領導欄目中,作者從“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女性幹部傲嬌的主要危害”和“有效矯治女性幹部傲嬌病的策略”這三部分內容進行論述,認為“對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行為特征及其不良後果展開分析,對於保障組織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中寫道,傲嬌,原意是指個體為了掩飾靦腆害羞而故意做出高傲、強勢的姿態。日常生活中,傲嬌常被用來形容那些說話較為尖銳、態度較為高傲但在特定對象麵前或特定環境中又表現出十分溫順和相對弱勢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指向女性……在具有正式組織結構和嚴格管理規章的組織中,傲嬌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文章還對女性幹部傲嬌的行為總結出三種典型表現,分別有“裝模作樣”“差別對待”“假意托詞”。對於女性幹部傲嬌的主要危害,文章認為女性幹部傲嬌影響個人職業發展、降低部門合作效率、破壞團隊和諧氛圍、損害組織良好形象。

最後,文章總結出有效矯治女性幹部傲嬌病的三個策略,包括自身轉變,如要想實質性地扭轉或改變女性幹部傲嬌行為傾向,就需要將其本身作為基本突破點和發力點,並采取相關措施予以矯治;組織領導者要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女性幹部自覺轉變行為認知;組織和領導者要將構建完善製度機製作為覆蓋麵來矯治女性幹部的傲嬌病。

文章發表之後,昨日突然在網上引發爭議。有女性網友認為,“不知作者論文依據是什麽,是否有固定的觀察對象和統計數據?學術言論是自由的,但作為學術成果,是否有足夠的支撐材料界定女幹部‘傲嬌’並論證其危害性?”還有網友質疑稱,這篇論文是在另一種途徑上刻意塑造性別對立,隻會加深大眾對於女性幹部的性別歧視和刻板印象,讓參政的女性在麵臨著比男性更多的現實困難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學術研究可以百花齊放,隻要在合理的學術討論範圍之內,沒必要“上綱上線”。

《領導科學》曾刊登約稿啟事,研究“領導病態化表現”專題

公開資料顯示,《領導科學》雜誌由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2009年,經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批準,雜誌由半月刊改為旬刊,其中《領導科學》(理論版)主要突出學術性和理論性,以進一步促進對領導科學學科理論與領導工作實踐問題的研究,為我國領導體製改革和領導工作創新提供豐富的學術理論支持。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自1992年首次開評以來,至今已經持續9屆,《領導科學》9次獲評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b31d3dd7964cf1a5d2748854338631db

新黃河記者查詢發現,《領導科學》在2020年第23期曾刊登一則《約稿啟事》,主題為《“領導工作中環境、製度機製、方式、心態的病態化表現及其矯治策略”專題研究》,暫擬了28個題目,如《人情在領導工作中的藥性、毒性和運用藝術》《單位員工行為乖戾的表現、根由、危害與矯治對策》《領導者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取正當利益的風險及規避之策》等。《約稿啟事》同時表示,“除上述選題外,歡迎作者自選角度擬題寫作。要求文章視角獨到,對問題的分析客觀、全麵、深刻,所提建議具有建設性和針對性,能給讀者以啟示和參考。”

此外,《領導科學》長期設有“女性領導”專欄,裏麵主要刊登女性領導在工作實踐中的問題研究文章,比如《女領導職業發展麵臨的性別偏見及應對策略》《女性領導易受的窩囊氣及化解方法》《女性領導的共情優勢與共情誤區》等等。目前,除《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與矯治策略》一文外,其他文章尚未發現在網上引發爭議。

8月25日上午,記者致電《領導科學》期刊,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雜誌社已經注意到這個輿情,按照“文責自負”原則,具體情況還得跟作者本人聯係。

作者回應“沒有歧視女性”,目前工作已經受影響

《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與矯治策略》一文作者為徐芳,是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80後博士後,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政治學。徐芳畢業後來到湖南省委黨校工作,主要負責禮儀、幹部家風等方麵的課程,此前也曾在基層參與過扶貧工作。

徐芳表示,文章《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與矯治策略》是根據期刊前期的“約稿啟事”所寫,算是一篇“命題作文”,自己寫完投稿後,今年年初經過期刊審核後發表。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女性,過去也一直在做關於女性的教育、救助等話題研究,從寫作初心來講,確實沒有任何歧視女性的意思,也不是說所有女領導都有這樣的問題,隻是說個別或者說是某些女性領導存在文章說的這種情況,初衷也是希望女性領導能夠不斷提升工作能力。“事情在網上發酵後,昨天期刊工作人員給我打了兩次電話,說經過他們兩輪會議認真討論,認為這個文章沒什麽問題。可能有的讀者認為文章有些尖銳,或許是我個人表達能力的問題,我個人可以跟讀者說聲抱歉。”

徐芳表示,自己是個性格溫和的人,沒想到事情會搞成這個樣子。現在正在跟單位協商處理這件事情,盡量減低輿情的影響。“(我擔心)因為這個事情,工作都快保不住了。”

學術作品頻頻出圈,有爭議未必不是“好事情”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亞太研究所研究員鍾誠認為,一些學術出圈引發的爭議未必不是“好事情”,它可以督促學者提高自我的學術要求,同時也做好與大眾對話的準備。鍾誠解釋,社交網絡上的閱讀往往是非係統性的、碎片化的,一些批評的觀點往往來自簡單快速的判斷,而非認真地閱讀研究,作為學者,更要重視作品對關鍵信息的掌握和一些學術規範的表述,要更加嚴謹精細,要讓自己的研究更加站得住腳,力求客觀,盡量避免在社交網絡的解讀中產生誤會。鍾誠說,從他的個人經驗出發,發現其實大部分學者特別是基礎理論學科的學者,可能對於自己的學術研究如何與公眾認知之間形成有效互動並未有充足的準備。他們所熟悉的學術話語方式與大眾日常生活的表達其實相隔甚遠,但是身處網絡時代,學者要正視自己的學術作品與網絡的關聯。

《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與矯治策略》這篇論文之所以在社交網絡上引發爭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它涉及了女性議題。近幾年,社交網絡對女性議題尤其敏感,但大多數時候,觀點的“性別站隊”消解了許多討論應該產生的真正意義。鍾誠也注意到最近一兩年大家對女性議題的關注,他認為,有關注總比沒關注好,但是這些關注往往聚焦的是一個話題,觀點也往往是簡單的“二元對立”,難以有效推進大家對議題的深入認知。鍾誠認為,學術圈裏有許多研究女性主義的學者,希望更多的學者走出來,進行一些相對嚴謹的知識普及,做一些正確的方向引導。對學者來說,這或許是另一種更有意義的“學術出圈”和大眾對話。

相關評論:

學術論文撞上社交網絡,如何才能不“翻車”

“傲嬌”“女性幹部”“矯治”,當這三個詞一起出現在社交網絡上,必然是易燃易爆的輿論危險品,更何況它們還組成了一篇刊發於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的論文題目。24日,論文《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與矯治策略》就是這樣迅速“出圈”的。

論文認為,“女性幹部傲嬌主要有裝模作樣、差別對待、假意托詞三種表現,由此產生影響個人職業發展、降低部門合作效率、破壞團隊和諧氛圍、損害組織良好形象等危害。針對女性幹部傲嬌問題,可從自身轉變、組織教育、製度規製等方麵加以矯治。”

作者徐芳沒有委婉地先揚後抑,也沒有任何的轉折和緩衝,開篇便解釋了什麽是“傲嬌”,然後直指女性幹部的傲嬌行為在組織中的危害,並建議進行矯治,比如“要著力構建嚴格懲戒機製”。

“女性幹部,傲嬌,職業發展,組織形象”,這是徐芳在論文中列出的關鍵詞。但是網友可以迅速從論文中發現另外一批關鍵詞,除了“女性幹部”和“傲嬌”,還有“矯治”“嚴格懲戒機製”等。很多網友無法理解,“傲嬌”這個他們在日常交流中頻繁使用到的普通情感詞怎麽會和女性幹部聯係在一起,成為一篇嚴肅論文的研究對象,而且它竟然還需要使用懲戒機製來矯治?毫無疑問,它加深了我們對學術論文正在低俗化、庸俗化和通俗化的一種印象。要知道,之前不乏有學術論文在社交網絡上“翻車”,原因大都是顛覆了我們對學術研究嚴肅、嚴謹和前沿的習慣認知。

“傲嬌作為一種行為,如果不對個人或他人造成負麵的影響或傷害,原本無可非議。但在具有正式組織結構和嚴格管理規章的組織中,傲嬌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如影響個人職業發展、降低部門合作效率、破壞團隊和諧氛圍、損傷組織良好形象等。因此,對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行為特征及其不良後果展開分析,對於保障組織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論文其實在開篇便對研究的前因後果有所說明,但因為這段話除了“傲嬌”,缺乏更多像“裝模作樣”這類刺激眼球的詞,大概率會被很多網友略過,而實際上,論文要說明的正是“傲嬌”這一普通的情感在嚴肅的組織裏會引發的係列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遺憾的是,它應該得到的注意力被更多具有輿論衝擊力的詞所取代了。

盡管如此,這篇論文之所以在社交網絡上引發如此之大的關注,與其表述定然有關係。盡管作者的研究很嚴肅,但是網友實在無法想象,“傲嬌”“裝模作樣”這些詞與學術詞匯聯係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們還被用來描述一個女性群體。

學術話語體係與網絡話語體係發生了激烈碰撞,《女性幹部傲嬌的典型表現與矯治策略》雖然獲得了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編輯的認可,卻遭到了一些網友的爭議。網絡時代,學術不再是高牆固封的圈子,網友發現的一瞬間便足以衝破學術期刊與社交網絡之間原有的壁壘,速度快得讓學術期刊和論文作者都措手不及。

無論是對刊發這篇論文的《領導科學》,還是寫作這篇論文的徐芳而言,來自社交網絡上的爭議,特別是其中的負麵聲音,顯然不是他們所期待的,甚至也不是他們所預料的。盡管輿論發酵已久,但他們可能都還沒有想好,該如何向大眾解釋,那些負麵的理解並非其所研究的初衷。

做好準備迎接大眾的質疑或者讚美,或許是學界在社交網絡時代亟需解決的一個新課題。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女幹部傲嬌”論文引發熱議 作者:擔心自己工作不保

相关推荐: 習近平提出的“三次分配” 能走向“共同富裕”嗎?

研究中國經濟的德國學者費多麗 @feiduoli 認為,如果對共同富裕的呼籲僅滿足於一些超級富豪和成功企業參與捐助或慈善項目,那也不會讓富人真的受到實質性衝擊。“但如果‘致富’被一概至於懷疑之下,那將對中國經濟、對企業承擔經營風險的積極性產生深遠的影響。”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