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認為中國“接近邪惡”…韓國年輕人為何如此反華?

最近,民調公司韓國研究(HankookResearch)和韓國新聞雜誌《SisaIN》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韓國國內仇華情緒大幅上升,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韓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在1,000名韓國受訪者中,58.1%的人認為中國“接近邪惡”,隻有4.5%的人認為中國“接近善良”。

從年齡分層來看,年紀越小的韓國人越“仇華”,年紀越大則越“仇日”。而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去年10月在澳大利亞、英國、德國、荷蘭、瑞典、美國等14個國家做的一項調查也顯示,韓國是唯一一個年輕人對中國的負麵看法比前幾代人更高的國家。

此前,“仇日”一直是韓國民族認同的一部分,以至於在韓國流傳一個說法:當你無緣無故地仇恨日本時,你才知道你是個真正的韓國人。韓國分析人士認為,40歲以上的人群裏不喜歡日本的人仍多於不喜歡中國的人。老一輩的韓國人盡管通常反共,但往往尊重影響了朝鮮半島數千年的中國文化。他們把中國視為一個和善的巨人,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也給韓國出口商們帶來了好處。

但韓國年輕人不喜歡中國的卻占上風,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成長過程中都為本國在經濟和文化上的成功感到自豪。他們認為中國的威權主義是對自由社會的威脅,批評中國在新冠疫情、南海、新疆、薩德(末端高空區域防禦係統,THAAD)和香港問題上的做法,甚至韓國學生還和中國留韓學生在香港問題上發生過多次衝突,中韓年輕網友也在諸如泡菜起源等文化問題上有過很多口水。

此外,韓國保守派政客為了爭取年輕選民選票,也在中國問題上推波助瀾。韓國將於明年3月舉行下屆總統選舉,熱門總統候選人尹錫悅(YoonSeok-youl)一直在公開批評中國。他宣稱韓國在對美和對華政策上的模糊不清,已讓韓國成為美國領導的、致力於聯合抵製中國的民主國家聯盟中的“最薄弱環節”。韓國保守派人士把任何不全力支持與華盛頓結盟的做法稱為“親朝鮮”和“親中國”。而進步派人士通常支持與朝鮮和解,並在中美之間尋找外交平衡。雖然韓國年輕人傳統上把票投給進步派,但這種現象目前正在改變。今年4月,在年輕選民的幫助下,主要的保守派反對黨韓國國民力量黨在韓國兩個最大城市的市長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從這種現象看,韓國政府的中美平衡外交似乎越來越困難。但另一方麵,我們也應看到,選舉中的表態與真正上台後實施的政策經常會有偏差。理性的政治領導人通常在選舉中會利用下選民情緒,上台後則會有更加現實的考慮。韓國的政治精英們通常會小心翼翼,避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也不想把與中國或朝鮮的關係搞得太緊張。幾十年來,韓國一直受益於韓美軍事同盟,同時也受益於中韓貿易帶來的經濟增長,中韓貿易額幾乎相當於韓國與美國、日本和歐盟貿易額的總和。

中韓之間的糾葛在薩德問題上表現非常明顯。韓國同意部署薩德,稱其為防禦朝鮮的必要措施。中國則將部署視為美國對中國的威脅,並對韓國進行報複。最終,韓國承諾不考慮追加薩德係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係、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為了不損害中國戰略安全利益而限製使用“薩德”,從而與中國達成了諒解。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認為中國“接近邪惡”…韓國年輕人為何如此反華?

相关推荐: AIT處長孫曉雅述說自己和台灣關係 迫不急待要嚐遍各家牛肉麵

美國在台協會(AIT)新任處長孫曉雅。   圖:擷自AIT臉書粉專影片 AIT孫曉雅新任處長在臉書發布影片,介紹她與台灣的連結。孫曉雅開頭就用台語跟大家打招呼,並以中文講述她和台灣的故事,還有提出美台關係的未來願景。她透露,自己的外交官生涯是從1992外派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