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恆大危機延燒美國 布林肯要北京「負責」

20211007052921424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月6日督促北京以「負責任」的行動,處理恆大問題。圖為2021年9月24日,布林肯在白宮舉行的四方會議上。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日首次就恆大事件發聲,督促北京以「負責任」的行動,處理恆大債務危機可能帶來的影響。專家表示,美國很多基金購買了恆大股票和債券,布林肯出面喊話,儼然恆大對美國的衝擊已相當大了。

布林肯首次對恆大發表看法

10月6日,布林肯在巴黎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美國希望北京針對恆大所帶來的金融危機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他說,「中國自己才有權做出有關的經濟決策,但我們也知道,中國的經濟行為會對全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我們所有國家的經濟是如此密不可分。」

「因此,當涉及到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時,我們期待中國採取負責任的行動,有效地應對任何挑戰。」布林肯表示。

這是美國政府官員首次就恆大債務危機發表看法,引起輿論關注。

謝田:恆大對美國的衝擊相當大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對新唐人表示,「布林肯對北京直接發話,要他們以負責任的行動來處理恆大債務帶來的影響,儼然對美國的衝擊也相當大了。」

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集團負債3050億美元,9月已有兩筆離岸債券利息4750萬美元、8350萬美元未支付,也沒有提出償債計劃。年底前還有8個離岸債券和1個在岸債券的還款到期。

恆大的債務危機讓人擔心,一旦恆大倒債或破產,對中國甚至全球金融和經濟會造成衝擊和影響。

20211007052921366

2021年9月15日在香港中國恆大中心的標牌。

謝田教授表示,「美國很多基金、很多退休基金購買了恆大股票,以及一些中概股。如加州公務員退休金的管理者,當時是個華人管理者,購買了很多中概股股票。美國還有其他一些退休金,包括那些那個教師工會呀,這些工人工會,很多的一些政府的退休金呢也購買了很多就是中概股,包括恆大的股票、債券。」

如果恆大破產,它的股票會變得一錢不值,這些債券可能也都償付不了。謝田說,「這對美國這些退休金啊,基金會啊,這個影響也是很大的。」

美聯儲主席:恆大可能影響全球金融

今年以來,恆大集團股票已暴跌80%,恆大物業跌掉43%。9月20日,恆大引發的擔憂曾導致亞洲股市、歐美股市集體下跌,其中香港股市全線下跌,重挫821點,跌幅為3.3%。

次日,白宮發言人莎琪在例行記者會上,試圖淡化白宮對恆大的擔憂,稱它是「一家總部位於中國的公司,其活動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中國」。

但她補充說,「我們一直在跟蹤全球市場……包括評估美國經濟面臨的任何風險,並隨時準備在必要時做出適當反應。」

9月22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記者會上說,恆大集團的債務困境似乎是中國特有的問題,在美國業界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他表示,美國面對恆大債務的直接風險很小,中國大型銀行面對的風險亦不大,但事件可能會影響全球金融狀況。

如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罕見對恆大事件發話,似乎恆大危機已延燒到美國。謝田教授分析,「可能是有了更多的美國官方人士,對美國的一些退休金,或其他基金在恆大的部位呢進行了一些充分的評估以後,才會有這種擔憂的出現。」

「不僅僅是美國的一些基金,其他國家也有基金購買恆大股票、債券,他們騙了很多人。」謝田說,「現在他們看到自己投資在恆大身上的錢,可能拿不回來了,所以告知美國政府,要美國政府出面給北京施加壓力,換句話呢就是讓中共政府把它(債務)給背起來。但是中共政府呢,可能北京自己也沒有這個能力。」

知情人士:北京分拆恆大擔心社會動盪

《華爾街日報》9月23日報導說,當局正要求地方政府為恆大可能倒閉做好準備,這表明中共不願救助這家債負沉重的房地產開發商。知情人士透露,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防止恆大倒閉可能引發的社會動盪。

路透社日前引述消息稱,中共政府正在鼓勵國營企業或政府支持的開發商購買恆大持有的資產。

恆大最新公布,已出售所持有的19.93%盛京銀行非流通內資股,予瀋陽盛京金控投資集團,涉資99.93億元人民幣。同時傳出合生創展擬收購恆大物業約51%股份,獲恆大物業控股權,交易金額或超過400億元。

前香港有線電視助理總監兼財經資訊台台長顏寶剛6日在「自由亞洲電台」撰文說,「(恆大)連串的『拆骨行動』,或許可以避免產生骨牌效應拖累 大陸經濟,但這種所謂『有序倒閉』的挽救行動,與西方市場化處理違約有最大出入,就是企業要按國家利益為大前提,去處置債務及資產分配,債權人利益不但沒有受到保障,反而由國企及受政府指派的民企以『賤價』接管業務,受益人是誰,可以說是呼之欲出。」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恆大危機延燒美國 布林肯要北京「負責」

相关推荐: 德國聯邦大選今舉行 分析:新政府親共路線不再

德國將在今天(26日)舉行聯邦議院(Bundestag)大選,結束長達16年的默克爾時代。外界評估,從四位主要黨派候選人的政見來看,不論誰上台,德國新政府勢必將調整默克爾過往的中間路線,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對於即將卸任的默克爾,外界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