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I完成貝多芬未竟之作 《第十交響曲》全球首演

  • 新聞

演算法正主導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駕駛汽車、工作或各種活動都少不了人工智能。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創造力似乎是人類大腦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道防線已經越來越薄弱,甚至已經被突破?

在電腦成功替古斯塔夫·馬勒和弗朗茨·舒伯特完成未竟之作後,現在輪到了貝多芬的最後一部作品第十交響曲。1827年貝多芬逝世時,留下了這部未完成作品。第十交響曲隻有幾張手稿留存,部分是簡短未竟片段。

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年(因新冠疫情推遲舉行),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這部作品在2021年10月9日的貝多芬音樂節上首次演出。總部設立於貝多芬誕生地波恩的德國電信公司組織了一個專家團隊。這群音樂學家、作曲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嚐試分析和學習貝多芬的風格,以完成貝多芬的未竟之作。

模仿貝多芬風格

貝多芬的草稿、筆記及其生活時代的樂譜被輸入到人工智能係統中。薩爾斯堡卡拉揚研究所所長羅德(Matthias
Röder)表示:“你必須想象,貝多芬在迸發新靈感時會寫下筆記。有時候是書麵文字,有時候是音符。”
根據這些材料,羅德和他的團隊對“貝多芬會如何發展某些東西”進行了假設。

這裏假設的是,音樂如同語言一樣是基於一個個小單位;所以學習音樂的過程就像學習知識。人工智能反複學習貝多芬的交響曲、鋼琴奏鳴曲和和弦四重奏並進行訓練。如同大腦中的神經網絡,電腦能夠自行創建新的連接。人工智能將最合適的結果反饋到係統中,由此加入新的音符。

如此一來,這部作品不斷延申。“人工智能能為一個段落提供20個甚至100個版本的可能性。”哈佛大學音樂學教授萊文(Robert
Levin)表示:“這是無盡的魅力,因為如果演算法做得好,每一次嚐試都是合理的。”

對研究人員而言,這樣的合作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它演示了機器能如何輔助、甚至模仿人類進行音樂創作。紐約羅格斯大學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貝多芬人工智能”開發者埃爾加馬爾(Ahmed
Elgammal)表示:“我們想要更好地了解音樂創作過程中的技術狀況,並且試圖探索極限。最後,我們使用了所謂的自然語言處理的一些模塊。”

但這樣的研究項目對音樂家們有何好處?

音樂學教授萊文說:“你可以說,電腦是用演算法做到的。沒錯,但是人類依據的也是經驗和訓練。兩者的差距其實不是太大。”
觀眾現在可以親自來聽聽看“原版貝多芬”和“人工智能作曲”之間是否存在差異。由德克·卡夫騰(Dirk
Kaftan)擔任指揮的波恩貝多芬管弦樂團10月9日首次演奏貝多芬與人工智能“共同譜寫”的第十交響曲。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AI完成貝多芬未竟之作 《第十交響曲》全球首演

相关推荐: 不是說不買?iPhone 13開放預購「官網秒崩了」 陸網自嘲:結果買最多是我們

iPhone 13系列新機已於昨(17日)晚正式開放預購,許多果粉拚命搶購,意外造成蘋果官網當機,知名電商平台也也被搶購一空,只好趕緊連夜補貨。許多大陸網友也紛紛自嘲「十三(真)香」、「不是說不買的嗎?」 根據陸媒《快科技》報導,iPhone 13於各大平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