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邊緣探索及改變社會─中國獨立電影的興起與落幕:《在人民之間》選摘(1)

2001年,首屆獨立影像節以「民間獨立電影」為題在北京電影學院開幕,主辦方是實踐社和《南方周末》。這是第一個由非官方團體組織的公開電影活動,代表1989年之後出現的另類空間和公眾開始走向體制化。這些空間起初出現在藝術村、鬆散的電影俱樂部或協會(如北京的實踐社、南京的後窗放映)。《南方周末》發表了評論人和策展人羊子撰寫的〈民間的含義〉,算是這一事件的某種宣言。他回擊劇情片單元的作品其實與北京電影學院有關而只是「偽民間」的說法,與其透過體制的方式定義民間,他以個人表述的形式來說明這個詞:

「但我還是要申明,這次提出的獨立和民間並不是針對某種體制的,獨立精神的提出是針對作品自在的完整概念,是拋開商業等壓力的作者自足,從這點來看電影學院的學生作品也並非是非要質疑的東西了。還有,我想民間並不是一個說出來就可以得到的東西,我認為民間與個人的獨立精神是存在某種契約關係的,個人表述才是真正民間化的,某種民間的集體意識恰巧是反民間的。所以我們所要強調的是作品是否存在個人意識或氣質。」

隨著政府對非官方導演解禁,越來越多非官方導演開始申請製片和發行許可,獨立影像在2003年進一步走向體制化:其中最受人矚目的例子是賈樟柯,他的電影《世界》(2004作品)獲得發行許可。中聖雄(Seio Nakajima)記錄了2003年11月13日王小帥、賈樟柯和婁燁與電影總局的會議,此前有7位導演在《南方周末》上發表請願信,呼籲給予獨立電影進入體制的機會。結果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在2003年12月發布了3份簡化的規定,包括由省級官員根據劇情大綱來批准製片,但電影的定剪版本依舊需要通過中央的審查委員會,並從國營製片廠獲得發行名額。

20201028 044326 U18447 M649308 1ea9
中國導演賈樟柯(見圖)。(資料照,翻攝自平遙國際影展網站)

與此同時,非官方的發行管道和公共空間,特別是網路,也得到擴展,自由派媒體的放映、獎項和競賽活動對此也起到促進作用。獨立電影持續發展直到2013年左右國家加強施壓,這種壓力最後匯聚成一部新的電影法,於2016年末通過,嚴重限制了獨立電影的活動。

獨立電影,一種無援卻自立的奮鬥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從邊緣探索及改變社會─中國獨立電影的興起與落幕:《在人民之間》選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