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觀點投書:組織該有什麼樣的語言策略或規範

  • 新聞

日前,時任立法委員的陳柏惟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以閩南語(或稱臺語,河洛話)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邱當下即命令常務次長李宗孝中將負責傳譯,在陳說完問題後,由李翻譯成國語,邱以國語回答後再由李翻譯成閩南語,並表示是怕陳柏惟委員聽不懂國語,一再建議陳:「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大家使用共同的工具會比較方便」。其實,這不是立法院第一次有委員使用閩南語或其他母語質詢;109年10月6日,在外交國防委員會陳柏惟委員同樣以閩南語質詢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最後引來馮回應:「我英文好,講英文可以吧?」並讓副主委李文忠上台充當傳譯。

其實國會殿堂問政質詢最主要的目的是溝通,藉由立委以詢問的方式,由備詢的官員實施意見表達,或是在問答過程中,藉由理念溝通,意見交換達到政策辯論,或是誤會澄清的目的。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清晰,明確的表達就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在溝通過程中,因為不同語言間的翻譯不精確,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或衍生其他問題。

邱部長的軍人出身背景,讓他深刻了解到,一種可以廣泛運用有效溝通的語言之重要性。試想在部隊裡,如果連長,排長,班長到士兵各堅持使用其母語作為主要的溝通工具,那命令如何精準的傳遞,敵情如何快速地回報,部隊如何可以迅速,正確的執行任務,這種狀況勢必影響到部隊任務的遂行。

同樣在任何企業或是組織中,也不是所有的員工都有著同樣的母語背景,跨國組織、企業更是如此,但是這些不同母語背景的人,為了要進這個組織、企業,就必須要會這個企業所使用的共同性語言。采黛爾。尼利Tsedal Neeley在其所著的What’s Your Language Strategy?一文中,認為在職場中,共同的語言可以改善不同母語員工的協同合作,如果毫無限制地任由多種語言在組織裡並行,容易影響組織的效率,進而影響危害到組織的競爭力。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觀點投書:組織該有什麼樣的語言策略或規範

相关推荐: 國民黨敲定修憲四大主張 閣揆同意權、氣候、動保權入憲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出席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會議時和立委陳超明握手致意。   圖:張良一/攝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11日)赴立法院拜會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溝通立法院將著力啟動的修憲案。會後定調,國民黨就修憲的四大主張,包含:閣揆同意權、擴大公民參政權、氣候權入憲以及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