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肖爾茨正式就任德國總理,他能讓習近平滿意嗎?

當奧拉夫·肖爾茨被正式選為德國聯邦總理時,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一時間便給他發了賀電。而德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上會不會按照習近平希望的軌跡繼續走下去?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值得觀察。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首先必須搞清楚,德國在習近平心目中的地位。習近平在致肖爾茨(Olaf
Scholz)當選德國聯邦總理賀詞中表示,「我高度重視中德關係發展」。
這話在當前中美關係緊張的情況下,尤其顯得有分量。首先中國在貿易方面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市場對德國的重要性也不斷提升,目前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而更重要的是,習近平一方面要保住中國製造業的優勢,另一方面又要藉助於外企的力量(譬如通過外企的研發本土化),
來加速中國製造業的技術更新,從而實現工業的「中國夢」。 而在這方面,德國大中小企業無疑會在今後繼續對中國做出貢獻 –
前提是,它們將繼續留在中國。

德國對中國的意義重大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在外交方面,16年來的德國對華政策,客觀上也塑造了歐盟對華政策。儘管歐盟一直在強調努力在面對中國時發出一個聲音,但默克爾總理並沒有在這方面認真地做過努力,而歐盟委員會確實自己也硬不起來。這樣,也就造成了今天歐盟客觀上提供了給中國外交「有機可乘」的空隙,譬如在歐盟國家中有公開為習近平「唱讚歌」的匈牙利。同時,中共也能無視或者藐視歐盟機構,隨意打擊歐盟中那些對中國「不友好」的國家,譬如說目前跟台灣建立貿易關係但同時也想繼續跟中國保持正常關係的立陶宛。因遭到中國報復(被暗中從海關登記冊中刪除),立陶宛不得不呼籲歐盟委員會幹涉。
按照習近平的心愿,歐盟這種四分五裂的、軟弱的領導的狀態應該持續下去,而此前提就是德國保持默克爾時代的「實用主義」外交風格。

「前科」記錄

要了解習近平是否能如意實現其「德中關係」的設計,就得了解一下新一屆德國政府的組成。眾所周知,這屆的新政府是交通燈「紅綠黃」的組合。這裡暫且不談社會民主黨。以綠黨為例,它是中國官方最不喜歡的一個德國政黨,因為綠黨在人權問題上常常觸及中共的神經。但FDP,即自由民主黨,在中國也算是處在被擠壓狀態。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跟該黨接近的瑙曼基金會
(Friedrich-Naumann-Stiftung),幾年前在曾希望像其他德國具有政黨色彩的基金會一樣在中國建立一個分所,可是因為找不到一個為其「政治擔保」的中國「娘家」,即合作單位,
於是只能在香港建立其分所。而「第二次回歸」后,香港的政治氛圍驟然巨變,使其不得不關閉了那裡的業務。

在默克爾時代,這兩個政黨都是在野黨,所以對政府政策儘管有影響,但相當有限。而現在,是它們施展「才華」的時候了。
而這些前期的歷史記憶,本身就不能使它們對中共的形象從正面添分,同時也奠定了綠黨和自由民主黨對華政策的基礎。

綠黃兩黨的許諾

綠黨的領袖之一、目前新政府外交部長安納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多次強調,她領導的外交部將遵循以價值觀為導向的對華外交政策。
她也多次批評默克爾政府對中國過於軟弱、甚至有自我審查之嫌。
換言之,在人權等一系列問題上,她未來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將採取「對話和強硬態度」。
可以想象,貝爾博克當外交部長,將是美國拜登政府的一大驚喜,因為這樣,美國的民主陣營又多了「堅定」的盟友。更重要的是,貝爾博克許諾在今後對華政策上,將努力使歐盟能發出一個聲音。而她的努力肯定不是一句空話,可以期待,歐盟在新的德國政府推動下,在外交尤其是對華政策上,進入一個新的層面。

至於在新政府中任財政部長、自民黨領袖的林德納 (Christian
Lindner)同樣也對前任政府的德國對華政策表示不滿,說「如此照搬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在多位綠黨和自民黨成員擔任部長的內閣里,主張對中國強硬的肯定不是少數。
這一點,中國官方已經預料到。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官方已經在不久前警告「德方個別政客」不要過分強調兩國之間的分歧並上升到制度競爭層面。

新政府面對的挑戰

當然,在這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面臨的各種挑戰。挑戰之一,就是內閣本身內部的意見統一。
據德國「經濟周刊」報導,奧拉夫·肖爾茨不久前曾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傳話,表示將延續默克爾務實路線,支持歐盟與中國簽署投資協定。但其執政夥伴綠黨與自民黨迄今為止並沒有如此強調對華政策的一貫性。作為總理的肖爾茨這一步棋下得似乎有點過早,同時他是否真的有這個能力使內閣在對華政策達成共識,這將是對他領導藝術的一個考驗。

挑戰之二,是新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從未在聯邦政府內任過職,而現在突然當上外交部長,是否有能力對付那些在外交場合老練的對手呢?
好在習近平在外交方面並不是「老奸巨猾」,不像普京那種人物,沒有高超的外交才能,確實很難對付。
當然,作為一個外交部長,自己的經驗是一方面,而周圍是否有確實諳熟中國政治的助手,是另一回事。她的周圍的人,將是她成敗的一半。

挑戰之三,是德國在默克爾政府期間,政界與經濟界或者實業界聯繫十分密切。從某種層度上甚至可以說,聯邦政府的對華政策被經濟界「綁架」。
時至今日中國對德國實業界來說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新政府能否把握好這個關係?同時,能否按照自己的許諾,用四、五年時間將德國的經濟特別是供應鏈多樣化,即不要把一堆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個籃子里,實現一個穩定的供應鏈的調整?

最後一個挑戰,就是德國作為歐洲的火車頭之一能否真正推動歐盟對華政策的一致性和共識。

總之,
歐洲的鄰國以及整個世界對德國新政府在對華政策方面有著很大的期待。而從今天開始,考驗新政府領導智慧的時刻到了。可以想見,習近平對德國的「一切照舊」期待肯定是要落空的。但是,德國的對華政策到底能否全面超越默克爾的對華政策,我們將拭目以待。

華客新聞 | 真實新聞與歷史:肖爾茨正式就任德國總理,他能讓習近平滿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