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舊金山灣區爆炸性增長 神話帶來的詛咒(圖)

舊金山大灣區爆炸性增長詛咒帶來的啟示

舊金山大灣區是全球科技產業的發祥地,也是矽穀的所在地。這裏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豐厚的資本積累、豐富的人才資源、完善的交通設施,都是舊金山灣區發展的財富。

然而,這個繁榮的灣區也在遭受高速增長詛咒。

正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理榮休教授理查德·沃克集在其著作《消逝城市的畫像:舊金山灣區高科技與繁榮的陰暗麵》中表述的那樣:
作為數字時代的首都,它是21世紀的關鍵推手,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地方。然而,灣區暴露了資本主義繁榮的危險,在世界領先的經濟和數字信息革命中,灣區遭受了一係列持續存在的問題,如瘋狂的增長、極度無法負擔的住房、可怕的無家可歸、大量低工資的工作,以及嚴重的空氣汙染。

如今,一場白領和企業大逃離正在舊金山大灣區上演。


舊金山大灣區的神話

舊金山大灣區爆炸性增長詛咒帶來的啟示

舊金山大灣區可分為東灣、北灣、半島和南灣四大片區,主要城市包括舊金山半島上的舊金山、東部的奧克蘭和南部的聖何塞,即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企業集聚地矽穀。從行政區劃來說,舊金山灣區共有9個縣,城鎮多達101個,如此龐大的城市群卻已實現了城市間的相對均衡化發展。

舊金山大灣區爆炸性增長詛咒帶來的啟示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據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舊金山大灣區內生產總值(GDP)估計為7800億美元,幾乎占到加州GDP的1/3
。舊金山灣區的年經濟增長率為4.3%,幾乎是全美經濟增長率的兩倍,該地區人均GDP接近8萬美元,在美國主要大城市中排名第一。如果該區是一個國家,會是世界第19大國家經濟體。

舊金山大灣區是名副其實的科技灣區,是“從居民的頭腦中致富,而不是從地下開采礦產”。

灣區吸引了全球人才及備受矚目的科技企業,例如蘋果、穀歌、Facebook、甲骨文、微軟等。灣區孕育出世界上一些最具創業精神的企業,自2009年以來,僅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培養出的眾多高素質人才就創辦了近3000家公司。舊金山大灣區的專利申請量也位居全國首位,2015年達到24350件,甚至是紐約地區的3倍多。


據說在2017年,美國的創業投資有45%流入灣區。

在全球的灣區經濟發展模式中,舊金山大灣區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發展模式是主要依靠灣區內建立的區域治理機製,比如舊金山灣區政府協會、大都市交通委員會等,政府幹預較少。


增長過快的詛咒

舊金山大灣區爆炸性增長詛咒帶來的啟示
受到科技業人員收入迅速增長影響,舊金山也以生活成本高昂聞名。

近年來,矽穀的就業和收入大幅增加。例如,年收入超過150000美元的高收入家庭,在2015至2018年期間飆升了35%,這是生產力增長的重要指標。隨著灣區的失業率創18年來新低,灣區內居民在房屋負擔能力、交通擁擠和當地環境等方麵感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些問題導致近半灣區居民考慮在未來幾年內遷離。該地區2018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42%的受訪者認為居住是在灣區遇到最大的問題,去年同期隻有28%。另外有18%的受訪者認為是交通堵塞,14%則認為是貧窮和無家可歸,12%覺得是民生消費。

毫無疑問,高房價是許多人想要離開重要原因。是因為當地的房價堪稱是全美國最貴的地區之一。房地產數據公司CoreLogic
的數據顯示,灣區的房價連年上漲,每套房子的平均價格達85萬美元,約合570萬人民幣。房價漲租金也跟著漲,上班族被迫住到灣區外圍的房子裏,然後花更多的時間在雍塞的交通上才能到市中心上班。

根據調查顯示,由於居住成本高昂,舊金山大灣區有將近一半的居民想要搬離這裏

接受調查的當地居民當中,有高達46%表示可能會在幾年內離開。在2016年有搬家意願的隻有34%,2017年則增加到40%,看得出來居民想搬走的比例節節攀升。


為了解決這些可能妨礙增長的問題,舊金山大灣區一些企業和個人已經遷移到9個核心縣以外的地方。
但仍留在包含21個縣的北加州大都市圈。

舊金山大灣區爆炸性增長詛咒帶來的啟示

舊金山大灣區與北加州都市圈

來源 | 灣區議會經濟研究所


所有因快速增長而帶來的不良後果,或多或少是由於灣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由私營部門驅動,而且由內而生,非由外力規劃。
也就是說,政府的幹預很少,而且,即使製訂了區域發展規劃,但並沒有充分地執行。這導致區域擴張和縣間合作極少。此外,因為政府更關注公共建設,因此地產發展商基本上沒有得到政府的任何優惠,他們很難獲得土地和建築許可,這也是房價高漲的因素之一。

為此,舊金山大灣區正在進行土地開發改革。但是由於缺乏相應的立法支持,推進阻礙頗多。2017年9月,一項旨在緩解加州住房短缺和房價飆升的15項法案由時任加州州長布朗簽署。這個覆蓋麵廣泛的法案依據《加州區域住屋需求評估》而建立。該法案的主要作用是,在深入了解加州住房需求的基礎上,任何沒有達到州住房標準的加州城市,在當地地產發現現狀無法滿足實際住房需求時,就必須實施“簡化部長審批程序”,這將限製地方政府審查項目的次數,讓合資格項目得以免去繁瑣冗長的環境審查等,用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的方式緩解房地產供需市場的緊張局麵。


灣區居民的另一個大問題是通勤時間不斷增加,來回路程都隨時要花上兩小時,主要原因是地方公共運輸存在缺點。
盡管自1973年以來已經實行了公共交通優先政策,但不斷增長的人口卻使公共交通係統負荷過重及高速公路擁堵嚴重。據了解,舊金山的交通擠塞十分嚴重,在美國排第三位,僅在洛杉磯和紐約之後。

與已有127年曆史的芝加哥捷運或1904年通車的紐約地鐵相比,舊金山大灣區捷運係統(BART)較為年輕,隻有47歲。盡管曆史較短,舊金山大灣區捷運係統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列車卻已過時,因為它們自1972年起一直使用至今。這意味著該捷運係統接近一半的資產,包括列車控製係統、軌道和車站,在未來10年內將接近或已過退役年齡。

舊金山大灣區爆炸性增長詛咒帶來的啟示

舊金山大灣區捷運係統該服務圖

資料來源 | 舊金山灣區捷運係統網站

BART的擴建和改善計劃盡管在政治上獲得支持,但仍是障礙重重,最常被提到的原因是缺乏適當的資金。在某程度上這是由於BART未能利用它曾協助創造的土地增值。BART過度依賴來自車費和稅收的營運資金來為資本項目融資,最終沒有足夠收入來滿足維護和擴展工程的資金需要。盡管《加州公共事業法典》規定,BART可以建立特殊的評估區,可以向區內新建車站周圍的房地產征稅,稅收用來支付車站擴建的開支,從而賦予BART執行“重新獲取土地價值”策略的權力。但這很艱難,因為公眾認為BART已經在運營中賺夠了錢,沒有必要再向其額外支付社會成本。

值得慶幸的是,在2016年11月,BART成功發行了35億美元債券,令其得以啟動一項更換和擴展計劃,把目前的687輛列車全部更換成新車,並且數量將增加至1081輛。


作者 | 園區君


排版 | 盧宇夢(新媒體運營)


參考資料來源 | 香港貿易發展局

華客網:舊金山灣區爆炸性增長 神話帶來的詛咒(圖)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