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上海疫情中,2500萬居民的真實生活

  • 新聞

你知道上海人民現在有多苦嗎?

我的鄰居,自己長期搶不到青菜,昨天因為朋友幫她搶到的一顆水芹菜,哭了。

3ff44e6ac28eb02bb7bd6b075a23e359

我本人,因為前幾天在樓棟群裏說快斷糧了,樓下互不相識的鄰居、一位二胎媽媽,主動加我微信詢問我需不需要大米蔬菜。

809a230110eb395ed9b4df19e20f5b12

收到她放在電梯裏的整包大米、蔬菜,還有肉、榨菜、牛奶、零食,我當場爆哭。

8477d40fc86ea13bdbd64725a700c33b

© 小區鄰居

而這些,隻是每天正在發生著的上海居民真實生活最微不足道的皮毛。

截至 4 月 14 日,上海疫情累計確診破 20 萬。

連續數日以每日兩萬的速度增長,全國人們翹首期盼的拐點,至今都沒到來。

這就意味著,解封之日遙遙無期。

也許身在上海的你,此刻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網上鋪天蓋地的負麵新聞,毫不留情地壓在你的身上;

連廚房裏捉襟見肘的冰箱,也仿佛在質問你:「明天該怎樣?」

疫情將我們困於方寸之間,讓情緒無處可藏。

但今天,我想借著這篇文章,讓大家給自己 10
分鍾的喘息時間,關掉冰箱與新聞,從消極與焦慮中抽身,看看身邊真實而「具體」的人。

城市或許是冰冷的,但城中生活的他們,值得被所有人看見和尊重!

86d4f446473c3778f89e430f87cf3edb

快遞暫停、外賣暫停、跑腿暫停 ……

當上海居民平日裏賴以生存的事物一下子都消失不見了,人們開始本能地抱團取暖。

而那些原本橫亙在鄰居之間的東西,正在逐漸被消解——人與人之間的真心和善良,比任何催淚電影都感人。

一位媽媽說,她的孩子才 86
天,可奶粉已經見底。她本想奶粉母乳摻半,但冰箱越來越空,她每頓飯隻敢吃七分飽,母乳量也越來越少。

f85140c46926c3aa1e76bb71f916b1d3

© 豆瓣網友 @mifepristone

丈夫不想給鄰居添麻煩,叫她先忍一忍,自己想辦法搶菜。誰知她隻是試探性地求助了一句,鄰居們就立馬開始行動了。

有人將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野生鯽魚和青菜放到她門口,有人給她端了原本為女兒熬的骨頭湯。

9543fabf5f352a20e49b54f003ab61c6

© 豆瓣網友 @mifepristone

還有感同身受的媽媽們,千叮嚀萬囑咐:「老公的想法不重要,自己和孩子的身體最重要。」

7872e6d5cfce088099b4a3fc4de83f1c

© 豆瓣網友 @mifepristone

人們常說大難臨頭各自飛,可我卻看到了所有人默契地圍成一個圈,將最需要被保護的人守在中間。

這種在困境中居民自發的、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上海這座以「冷漠」「排外」等刻板印象著稱的都市,顯現出了最溫情動人的一麵。

90
後博主@王逅逅的鄰居是一位老人,他不會用智能手機,王逅逅跟爺爺說,有什麽想要的東西,可以找她。

爺爺基本上和社會脫軌了,比如在這場疫情中,他隻知道自己不能出家門,但不知道外麵的世界已經進入了靜止狀態。

於是,這位已經 80
歲的老人,身上有種孩童般的「天真」。當人們在為下一頓飯發愁時,爺爺卻笑眯眯地問王逅逅:「小王啊,你有沒有碳酸飲料啊?」

81a33cc1e75069f591010e7fc4dc0ec9

© 微博 @王逅逅

這位「老頑童」爺爺真的很幸運,他遇到的好心人,沒有戳破殘酷的現實,而是盡力守護著這一份可貴的「天真」。

王逅逅從沒提過物資有多難買,她總是先樂嗬嗬地答應爺爺,然後想方設法地找團購。

她沒想過要問爺爺要點什麽,可有一天,這位行動必須靠輪椅的老人,竟然帶著 500 元現金和兩本漫畫書敲開了她的門!

a2c8a06369ffc3f5110eba1d2d30cec3

© 微博 @王逅逅

爺爺大概以為,這位年輕人和他一樣喜歡看連環畫。他還承諾王逅逅,看完這兩本,再給她換別的。

在上海居民這場自發的「互助」中,最令人動容的地方在於,沒有誰就應該幫誰,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別人著想。

就像我的鄰居一樣,總有無數熱心腸的上海阿姨挺身而出,她們擔心年輕小姑娘搶不到菜,或者不會做飯,第一時間關心她們的飲食,叮囑千萬不能餓瘦了。

bb1c8c511473421076e8d69682c6bdfc

© 抖音 @都市現場

一個很久沒吃過肉的女孩,想用 2 個西紅柿換鄰居 1 根香腸,對方還回來的袋子裏,西紅柿原封不動,卻多了 3
根香腸。

© 抖音 @都市現場

誰會想到,平日裏幾乎互不相識的點頭之交,如今都成了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力量!

cdff359cdbc50a0bd225231522ad4d6f

正因為居民互助中閃耀的人性光輝,上海才會瞬間湧現出一批團長。

團長並不好做,對外要聯絡物資,對內要整理訂單,有的人下單後半小時又反悔了,有的人收到貨後不滿意。

很多人開玩笑說,能當好團長的人,一定是行業中的高管。

但意外的是,她們不僅僅是平時光鮮亮麗的職場高管,她們是居家帶娃的媽媽,也是跳廣場舞的阿姨,有著豐富老道的真實生活經驗。

c8b9299988cc4520e736363c1b998d22

© 微博 @中危研究所

她們還是人人避之不及的「飯圈女孩」,用自己追星時畢生所學的搶票技巧,幫大家搶菜。也用被嘲笑的「飯圈規則」,梳理了團購的流程。

83e31d267208927e1413987ffbd177bb

© 公眾號剁椒 TMT

所以毫不意外,從事電商研究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崔麗麗,在研究中發現,95%
以上的上海團長都是女性。

ac542766cef0ac5f0614718ed25fb953

© 搜狐極晝

這些團長們平日裏擁有各自不同或精彩的生活,如今疫情當前,她們都為同一個原因挺身而出,默契地主動擔當起了團長,並且交出了堪稱完美的答卷:

嚴絲合縫的團購流程,清晰明了的清單表格。

a7f935275f6c6457dd1320bab9cca419

0594c6cd49216b42aaaf9ac95dedde96

© 微博 @xxxipeace

的確,做表格並不難。

難的是,有沒有這份熱心和責任!

李曉就是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媽媽,父母和公婆住在不同的小區,老人們的吃飯問題,是她最牽掛的事情。

後來,她想到了一個「笨」辦法。很多年輕人會在發動態的時候附上位置,她便通過搜索位置加好友,希望她們能幫助老人代購物資。

就這樣,她組織起了一個為老年人服務的年輕人團購群,實現了遠程團購。

812431146ea463283d35cfd52fcb6c28

©AI 藍媒匯

她就像一個揚聲器,將獨居老人微弱的呼喊聲,放大、放大、再放大,直到被聽見,直到被重視。

她們的聲音,也因此變得更堅定,更響亮。

前不久,網上流傳著一份團購責任書,居委要求團長必須簽署,若是物資出了問題,則由團長全權負責。

就連居委也開始互相推諉,哪怕團長保證物資沒問題,居委也不敢隨意分發。

7013c08041cb80320b2ea7ec3f5f07fd

© 網絡

他們以為重重嚴苛的條約能嚇退團長們,但女性們向來都是迎難而上的。

浦東某小區,一群人圍著物資束手無策時,這位姐姐幹脆利落地說:

我承擔責任,可以分發了嗎?

14ff68bf49c9477b9c2a3e12addc210b

© 抖音 @彌勒廣播電視台

這句話,是這場疫情中,最有力量的話。

沒有人敢說,沒有人願意做。危急時刻,自保是本能,是人性不可避免的弱點。

可誰也沒想到,偏偏隻有這群看似最普通的女性挺身而出。

她們才是最了不起的中國女性!

b9579d7850fefe0cf4823fa90cb9a279

被封在小區裏的團長們用手機和外界聯係;

外麵的人則在用血肉之身和整個社會「聯係」。

外賣小哥、物流大哥、貨車司機們,他們用雙腿、電瓶車、貨車,硬生生地將上海這座暫時「生鏽」的城市,緩緩艱難地運轉起來。

735fc0188354b0df3bb51db6ab2517b7

© 界麵

這本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上海擁有 2500 萬人口,每人每天至少需要消耗約 1 公斤食物。

這 20000 噸食物,用載重 10 噸的卡車來運,可以裝滿 2000 輛。假設每輛車長 5 米,把它們首尾相連排在一起,長達
10 公裏。

可如今的上海根本沒有那麽多擁有通行證的貨車和司機。

於是,師傅們決定住在車上,以一當十。

e614d11df5f97d509a279833748ac63d

© 界麵

43 歲的孫德良負責的是「助老專車」,每天給養老院和社區的老人們送貨。

他的存在,讓老人們明白自己沒有被這個世界拋棄。可他卻「消失」了,公司給他定了酒店,供他晚上休息,他一次也沒去住過。

他擔心酒店出現陽性後,會將他一起隔離,隻有車上是最安全的地方。

這幾乎成了司機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41 歲的楊春波,在車上一住就是 20 天。前陣子,上海已經入夏了,搬運貨物常常讓他渾身濕透。

每當衣服髒得實在不能穿了,他就去加油站簡單衝洗一下,稍微晾一會兒,用體溫暖幹。

5a7dac40236e35f50f145bc0a8e4d154

© 界麵

他們也都默契地瞞著自己的家人,「騙」他們自己在酒店睡得很好,「騙」他們自己頓頓吃得飽。

可事實呢?

孫德良說,4 月 8 日晚上,他去醫院做核酸,將車停在路邊。眼看著一位交警走來,他連忙檢查自己是不是違章了。

交警問他:「送物資的?」

他說「是」。

然後,交警從車裏拿出了一份盒飯,遞給他:「吃完飯再忙吧。」

24d12aa5394fdd15f52aabd0b15cf6ae

© 界麵

這個小小的舉動,瞬間讓這位 43 歲的中年男人紅了眼眶,差點流淚。

他們穿梭在這座已經靜止的鋼筋水泥森林裏,能依靠的隻有自己的身體。

哪怕他們渺小得隻剩一個點,可光是知道他們存在,就能讓無數個家庭感到安心。

他們讓無數個在巨大的洪流中迷茫、找不到回家之路的人,明白自己沒有被拋棄。

47bbdbc5e2def3250e6d132a636307fd

網友@絨絨子說:「看到我身邊的人都能吃上東西,足以緩解我的焦慮。」

也許這就是好心鄰居、熱心團長、冒險司機們,紛紛挺身而出的原因。

好好活著,就是對疫情最大的反抗。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別人的精神錨點。

一位上海大哥在陽台上敲架子鼓,激烈有力的敲擊聲響徹小區上空。

9453ac5f78f8e81c58cb669d36e5501d

© 微博 @少數豪

沒有人指責他「擾民」,所有人都在為他歡呼鼓掌。

d73743ec662725b2f967624633173e7b

© 微博 @少數豪

被壓得喘不過來的氣,終於有機會和身邊人一起,呐喊發泄。

一位女孩想無償分享自己的一箱可樂,她將可樂消毒後放到樓下大廳,告訴鄰居們可以自取。

24848e0e963e49308c480de0a00f8703

© 微博 @還是一碗泡麵

但鄰居們竟然自發地開始以物易物!

有人用辣醬換走一瓶可樂;

8192d057400b6711241559e04d7aa36b

© 微博 @還是一碗泡麵

有人實在沒有多餘的食材,便用麵霜換可樂。

c5f1f59bcf31781c13ef6323ca8c3799

© 微博 @還是一碗泡麵

短短兩天後,這個小小的可樂箱子,竟然變成了一個雜貨櫃!

bd2300299ba13abbbdd15bacd59cf5e3

© 微博 @詹個尼弗 _Liiiiii

在某期《十三邀》中,人類學家項飆提出了一個概念:

附近的消失。

我們通過互聯網接觸到了遙遠的世界,在微博上關心千裏之外的事情,用外賣吃到各地美食;

我們習慣在走路的時候低頭看手機,遇到鄰居時耳朵裏總塞著一對耳機。

我們很難再體會到世俗的溫情,比如鄰居小孩贈與的一朵小花,樓下阿姨熱切的關心。

漸漸地,我們和附近的人與事,斷裂了。

可我們隻能通過互聯網「看到」遙遠的世界,而不能「到達」。

於是,每當災難發生的時候,我們會常因自己無法幫忙,深感無力與崩潰,變得越來越孤獨,控製不了情緒。

但我想說,我們在關心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關心我們。

每天努力好好活著,就是對身邊人最大的撫慰。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收到小區樓棟群裏誌願者發送的信息,居委鄰居們早已在幫助社區老人統計用藥、借藥、送藥了:

30ee0d40ab552ac4d51b9543cf642631

© 小區互助微信群

在這場 2500 萬上海居民的自救和互助中,我們真切感受到的所有溫暖和善良,都來自不知名的他和她們:

是拎著飯菜米麵敲門的熱心阿姨,也是微信群裏耐心回答問題的團長樓長;

是樓上樓下搬運分發物資的誌願者,也是為給上海送菜隻能漂流路上的貨車司機;

是在網上替老幼孕殘發聲求助的博主們,也是替老人到處買藥借藥的年輕人 ……

疫情中,每個人都很難。但當你覺得沮喪、覺得難過的時候,想想他們正和你站在一起奮鬥。

請盡力照顧好自己,成為一個錨點,堅守住自己的陣營。

這樣,當無數個錨點連接起來時,我們就是一座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