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孫春蘭、李強同上新聞聯播: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今天政知君關注的,還是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

4月14日0—24時,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200例和無症狀感染者19872例。

這是時隔7天之後,上海市新增無症狀首次下降到2萬以下。

4月7日至4月13日,上海市新增無症狀的情況分別是:4月7日為20398例、8日為22609例、9日為23937例、10日為25173例、11日為22348例、12日為25141例、13日為25146例。

孫春蘭、李強接受《新聞聯播》采訪

4月15日的《新聞聯播》,發布了《上海:同心抗疫 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的消息。

在節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接受了采訪。

她說,“我們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從全國調集了近5萬名醫務工作者和核酸檢測的力量。在上海市委的領導下共同抗疫,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疫情的傳播指數由當初的2.27下降到現在的1.23。”

圖片
孫春蘭表示,“我們早日實現社會麵清零的目標指日可待。奧密克戎傳播速度快,被感染以後,脆弱群體還是風險很大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加快防控的速度,早日打贏這場殲滅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也接受了采訪。

圖片
他說,我們堅決貫徹總書記一係列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全市人民緊急動員起來,廣大黨員、我們的幹部衝鋒在前。

“特別感謝我們的上海市民所作出的貢獻,支持理解配合我們的防疫政策,守望相助,相互鼓勵。特別感謝兄弟省市、各個方麵、人民軍隊為上海這次疫情防控給予的無私的支持幫助。我相信曆史會記住為這座城市堅守和付出的所有人。我們有信心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攻堅戰。”

事關市民生活的超市等隻要符合防疫條件,應開盡開

對於上海來說,“民生保障”問題仍然是焦點。

4月13日至14日,孫春蘭在上海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主持疫情分析會、專題會。

孫春蘭提到,要全力抓好民生保障,優化完善供應體係,加大主副食品和生活物資的調運,打通物流配送的堵點,有力做好保供穩價,增強市民群眾抗擊疫情的信心決心,形成攻堅克難、同心抗疫的強大合力。

4月14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黃浦區的居民區、電商前置倉檢查基本物資供應保障情況。

圖片
據《解放日報》報道,李強到建德坊小區,了解物資配送到戶最後環節打通情況,就托底保供與市場參與、疏通物資運輸鏈條等作具體了解。

在了解到還有部分騎手小哥在社區閉環管理之中,李強要求相關區和商務部門進一步摸清城市保供等流動崗位人員底數,在確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應出盡出,細化落實人員集中居住、每日核酸抗原檢測等措施,確保市民生活必需品運得暢、供得上、送得到。

“要進一步引導市場參與,發揮平台企業作用,事關市民生活、民生保障的超市、賣場、藥店、母嬰用品店等隻要符合防疫條件,就要應開盡開,積極鼓勵在社區設前置倉、供貨點,更好方便市民群眾。”

發布會上聚焦的關鍵問題

除了“民生保障”的問題之外,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在這兩天也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

這一點從4月15日的發布會上也能看得出來。當天的新聞發布上,記者提出的問題包括:

老年人是疫情當中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怎麽做好養老機構的防疫管理,有什麽具體舉措?

很多社區裏有獨居老人還有特困群體,請問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健康是否得到了保障?

疫情期間一些患者看急診,因為醫院要求憑核酸報告有時等報告要很久,如何讓急診更方便,避免患者等待時間過長?

出席4月15日新聞發布會的有上海市副市長彭沉雷,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上海市民政局局長蔣蕊,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鄧小冬。

在現場,彭沉雷在介紹了相關情況之後說了這麽一句話,“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工作還存在很多不足,也請廣大市民監督幫助,提出意見建議,我們一定盡全力改進。”

圖片
上海市民政局局長蔣蕊說,針對獨居老人,特別是高齡獨居老人,或家人被隔離收治而暫時無人照料的老人等,開展摸底排查,掌握實際需求,組織力量給予幫扶。

蔣蕊同時提到,盡管作了不少努力,但仍深感相關工作還有不到位的地方,還有進一步克服困難、改進提升的空間。

“當前本市的疫情形勢仍然嚴峻,我們將持續關注獨居老人、特困人員在內的重點人群,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幫助。”

針對此前外界關注的患者看急診與核酸檢測報告出來慢的問題,本次發布會也予以了回應。

吳乾渝說,“如果急診患者需要立即進行緊急處置的,醫療機構應啟動應急預案,將患者轉移至專門的隔離緩衝區域,區域內配備有搶救治療的設備設施藥品,需要急診手術的就在專用手術室立即開展手術救治。整個過程中,不得以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為由推諉拒絕、延誤治療。”

吳乾渝還提到,為加快核酸檢測速度,已要求醫療機構在疫情期間實驗室24小時運行,增派人手、增加排班,減少患者等待時間。

“核酸檢測一般要經過取樣、一係列預處理、核酸提取、上機檢測等多個步驟,需要一定的時間,也請患者理解。我們會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流程,盡力為患者就醫提供便利。”

工作人員有心做事,可能沒有相應權限

政知君注意到,4月14日和15日,《解放日報》連續發布兩篇文章,標題分別是《上海針對四類人群加緊完善兜底機製》《多關心“沉默的少數”》。

文中提到,在老齡化嚴峻的上海,仍有相當多的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懂得如何用手機買菜、點外賣,更不知道如何及時表達需求,疫情之下,他們的困難進一步凸顯。

進而言之,不僅是老人,殘疾人、孕產婦、需要放化療、血透的特殊患者和危重患者等,都是當下需要格外關照的特殊人群,他們的合理需求和權益,需要得到切實的保障。

文中提到,由於各種客觀限製因素,一些保障措施未必能在短時間內麵麵俱到,應急預案也可能尚未特別完善,對此,市民應當給予相應的理解。

但這不是不作為的借口,相關部門應當直麵基層的真實需求,不回避問題,在不斷推進中優化完善相關的特殊保障措施,特別是要給予基層相應的資源支撐,包括場地、醫療、人員等,確保守牢底線。

此外,也要破除幹事者的主觀顧慮。

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有心做事,也可能麵臨一時不在管理範圍內、沒有相應權限等問題,甚至可能需要破例行事、特事特辦。對此,政策層麵應當留有必要的回旋餘地,尊重並保護工作人員的主動擔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