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SJ:晶片荒緩解令人憂喜參半 台積電可望挺過需求降溫

美國和中國大陸晶片需求放緩,使過去兩年來的晶片短缺問題可能開始緩解,但這對在這條供應鏈上的亞洲經濟體和企業,卻不是什麼好消息,只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可能更經得起需求降溫的考驗。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隨著全球經濟紛紛重啟,大部分地區的消費者支出正從商品轉向服務領域,對通膨的擔憂可能讓他們對電子設備更買不下手;中國大陸所實施的嚴格封控措施,對所得和消費的打擊範圍又更大。IDC數據顯示,大陸第1季智慧手機出貨量下降14.1%;相形下,全球智慧手機同期出貨量則下滑8.9%。

在太平洋另一邊,美國科技股近來走勢疲弱,過去花錢不手軟的科技公司可能必須勒緊褲帶,緊盯獲利,因此恐壓低IT設備支出,新創公司能籌到的資金也正在枯竭。資料中心的伺服器晶片過去幾年來是推動晶片製造商業績成長的主力,但科技企業支出減少可能會改變這一點。

隨著需求減弱,過去18個月多數時間讓全球經濟感到頭痛的晶片荒問題,可能終於要開始緩解。瑞士信貸追蹤晶片供應鏈上200多家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的庫存天數,從前一季的42天增至53天。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這個數字一直呈現上升的趨勢,因業者紛紛透過囤貨來因應製造和物流的挑戰。但企業庫存仍處高檔時遭遇終端需求放緩,可能在今年稍晚衝擊供應商。

東亞恐將深受其苦,因該區是多數科技供應商的根據地。近來上海和其他大陸城市實施的封控措施,已擾亂南韓、台灣等鄰近國家的供需情形。南韓5月出口年比雖增加,但部分原因是去年5月工作天數較少。在大摩調整此一因素後,南韓5月單日出口成長率反而較4月進一步減緩,尤其是半導體和面板等主要出口商品。上海解封可能在短期內成為利多,但只要北京當局在某種程度上仍堅持清零政策,大陸消費疲軟的情況將持續,最快也要到2023年才可能有重大轉變。

不過報導指出,台積電可能更經得起需求降溫的考驗,因為台積電憑藉其技術優勢和強大的定價能力,一直從規模較小的同業奪走市占。旗下晶片產品對定價周期更敏感的公司,可能會受到更大影響,例如業務涵蓋記憶體晶片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亞洲的科技供應商,自疫情爆發以來就受惠於強勁的消費者需求,如今尚不會遭受重創,但今年的日子恐怕會難過一點。


華客新聞 | 真實新聞與歷史:WSJ:晶片荒緩解令人憂喜參半 台積電可望挺過需求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