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老照片: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組圖)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換言之


鏡頭下記錄的是逝去的真實

你有沒有發現?

鏡頭下

我們的拍照姿勢隨著時代的變遷

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

在這些變化中

體現了怎樣的真實時代在逝去呢?

讓我們通過一係列照片

仔細觀察各個時代各異的拍照姿勢

在那逝去的姿勢背後

探索那逝去的曾經吧……


民國前期
(1912-1931)


一動不(敢)動型

那時,相片中的人們

鮮少笑容,姿勢拘謹莊重

呈現出了“一動不(敢)動”的緊張感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民國前期的家庭照片

這個時代的人們對於照相

可以說是懷著一顆近似於“敬畏”的心的……

而之所以“不敢動”

一個原因是照相設備原始

以致曝光時間長,需要表情身姿保持僵硬穩定

另外,也體現了當時三方麵的社會現實:


  • 心態

一直到20世紀初,仍有許多人愚昧地認為:拍照會讓“魂”被攝走。因此拍照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多少帶著點拘謹。


  • 成本

即使落後迷信觀念被破除後,拍照於普羅大眾也是一件要嚴肅對待的大事。因為攝影在當時成本十分昂貴——當時成像主要采用的是玻璃版底片或明膠幹片,成像程序複雜,而且全部照相材料均需進口。因此,當時的照片也多是全家人隆重上場的家庭照。


  • 特權

觀念被破除後,相館陸續林立經營起來,然而攝影師們主要還是幫官員、權貴、名媛或一般中產階級人士拍攝肖像,這些人士都比較注重言行舉止的端莊沉穩,囿於自身身份,他們多為莊重威嚴的表情。



抗戰時期
(1931-1945)


憂愁而無畏型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回國抗日的留學生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浙江前線受傷的中國軍人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台兒莊大捷截獲日軍機槍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學生在街頭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1938年,“七七”周年前夕,國民政府在武漢發起獻金活動,這個孩子把自己的儲錢罐也捐了出來。

這個時期照片中的人們

他們神情大多肅穆

眉頭微皺

嘴角低垂

或畏懼,或憂心,或悲壯


神色中多少都夾雜著憂國憂民的味道

麵對戰爭、死亡與亡國危機

誰能不心驚不膽顫不憂愁呢?

但同時,他們也目光堅毅

筆直地站著

挺著胸,握著拳

勇敢地站在敵人、戰爭、死亡麵前


仿佛永遠也不會倒下

這段時期的背後社會原因

想必無需多做解釋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早已成為不朽的史詩

 

 



建國初期
(五六十年代)


希望的曙光就在前方型

隨著照相技術的普及

以及戰爭的結束

人們不再懼怕相機

生活趨於和平安定

終於

活潑起來了 笑起來了

不過造型姿勢多少有點模式化——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建國初期的集體照片

他們的造型姿勢大都統一

側著身

深情地注視著遠方

臉上掛著希望的微笑

在這樣的姿勢背後

體現時代的背景是——

新中國成立初期

國家百廢待興

需要人民堅定不移地投身到國家的建設中

振興中華的使命

離不開每一位中國人民的奮鬥

盡管物質生活匱乏

但每個人都因擺脫了三座大山的壓迫

而倍感希望

也因振興中華的民族重任承擔在肩

而倍具信心

所以

他們的目光炯炯有神

他們的笑容自信燦爛

 

 

 

 



改革開放後
(八九十年代)


順其自然型

實行改革開放後

單調的黑白時代悄然而去

相片進入了豐富的彩色時代

而那時定格的人們

神態豐富自然

動作隨性多樣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改革開放後人們拍的照片

照片中人們神態動作

之所以放鬆自然

豐富多樣

是因為

改革開放時期以來

中國——

 

 

 

 


  • 對內改革

商品市場逐漸由計劃經濟體製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大家逐漸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因此照片中可見人們的姿勢自然放鬆,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 對外開放

六十年代盛行於西方的彩色攝影技術順利傳入中國,人們的照片開始有了顏色;

而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也因為文化的傳播和交流而變得多姿多彩,思維觀念日趨多元化。改革開放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

因此照片中人們的動作神態不再千篇一律,而開始有了各種變化。


改革開放是中國人照相姿勢走向多樣化的起點

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

為後來的中國融入全球化埋下了伏筆

也見證著照相姿勢

逐漸發展到如今的

“千姿百態”

 

 

 

 



互聯網時代
(2000年至今)


千姿百態型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當然也改變了拍照姿勢

從“非主流”到“網紅風”

網絡信息的爆炸式發展

讓每段時期的拍照風格不斷變化

而手機的智能化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

也使得“自拍”這一概念深入人心

 

 

 

 


  • 45°仰望鏡頭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 嘟嘴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 “疼”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哪兒都疼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整塊臉都疼

 

 

 

 


  • 擋臉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手機擋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自拍時代人們的姿勢變化多端

但也有一路流傳下來的——


剪刀手!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剪刀手(“V型手勢”)原代表 勝利(Victory)

相傳二戰期間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頻繁使用此手勢來鼓勵人心

因此帶動了剪刀手的風潮

後來在美國反越戰運動

剪刀手又被用來指代 和平

一時風靡全球

而後因全球化以及文化傳播影響

剪刀手於八九十年代通過日本流行文化

傳播至中國

如今已成為一個拍照的“標準手勢”

 

 

 

 


  • 比心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近年來韓國愛豆文化盛行

伴隨著愛豆文化流傳至中國的

則是愛豆向粉絲傳達心意的“比心”手勢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當下拍照姿勢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的背後

同樣映射出時代背景——

 

 

 

 


  • 全球化


網絡
的快速發展,使得整個世界越來越趨於一個整體。局部地區的流行文化,能借助網絡快速傳播到世界各地。正如“剪刀手”傳自日本、“比心”傳自韓國一樣。

 

 

 

 


  • 個性化

手機自拍技術的出現以及普及可以看做拍照姿勢的一條分水嶺。

在此之前,每個時代人們的拍照姿勢都比較單一;而在此之後,人手一部手機,人人皆能自拍,在自拍中人們自由而充分地展示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千人千麵,也就帶來了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拍照姿勢,展現出當今時代個性化、多樣化的特點。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如果說時間是液體

奔流到海不複回

那麽

照片就是一顆顆沉澱下來的時間的石頭

水流走了

石頭還在

通過石頭的形狀

我們可以推斷逝去的時代的模樣

照片定格下的姿勢是符號

時代的符號

有朝一日我們的時代也會過去

但通過照片定格下來的我們的姿勢

會為未來的人提供關著於我們時代的線索

正如一首歌輕聲吟唱的——

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編 洪曉端

 

 

 

華客網:老照片:中國人拍照姿勢的百年變遷(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