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雲南「古滇國」考古 出土大量西漢益州郡遺物

雲南昆明「河泊所」的古滇國都城考古結果近日有所公布,而大陸考古專家指出,這次的重大發現,主要在於證實古滇國都城所在地,即是西漢益州郡之郡治。

大陸「中國民族報」近日專訪河泊所遺址考古領隊、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蔣志龍,他指出,河泊所遺址前後發掘了七個地點,發掘面積7,000餘平方公尺,「這個地方既是古滇國的都邑,其東部就可能是西漢益州郡郡治」。

蔣志龍稱,這次考古發現非常豐富,就漢代文化遺物而言,除了備受關注的封泥和簡牘,還有大型建築基址和寬闊道路等。目前封泥共發現500餘枚,其中官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以及益州郡下轄24縣中的18縣長官封泥;私印封泥則有「宋虞之印」、「君馮私印」等。另外有大量簡牘出土,字跡清晰明顯的簡牘殘片有200餘片,字跡不明顯的簡牘殘片有千餘片,已辨識出「滇池以亭行」、「建伶長」、「始元四年」(西元前83年)等文字。

蔣提到,2019年發現「滇國相印」封泥,揭示著漢武帝在設立益州郡、賜滇王印的同時,也設立了「滇相」,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體系。此外,本次發掘的大型建築基址、寬達12公尺的道路、長達48公分的筒瓦和鋪地磚等,表明益州郡郡治就在發掘現場附近;而大量簡牘與數百枚封泥相互印證,是反映西漢益州郡行政司法制度的物證。

蔣志龍強調,通過對河泊所遺址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從新石器晚期經商周至秦漢的完整過程,建立了這一地區的文化序列,弄清了它們之間的文化關係,「這次考古發現是從多元到一體過程中雲貴高原的關鍵節點,是從西南夷到漢朝益州郡的考古實證」。

古滇國是從戰國延續至漢代的政權,屬「西南夷」的一部分。漢武帝以兵臨滇後,滇王投降,漢朝既設置益州郡,又「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

雲南「古滇國」考古 出土大量西漢益州郡遺物
雲南河泊所遺址出土大量封泥,包含西漢益州郡多位官員所用,顯示位於行政中心附近。(新華社)


華客新聞 | 真實新聞與歷史:雲南「古滇國」考古 出土大量西漢益州郡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