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敢對自己下狠手!公園大爺們的“撞樹養生”嚇呆老外(圖)

fe9185d20fe327fde8658bb005d77377

【文/你的外星小姨】

我們通常都認為,年輕人會在新興文化中更快速地掌握話語權,而不斷出現對長輩的文化隔離的現象,有人管這種現象叫做代際壁壘。

不得不承認,代際壁壘是存在的,但有一個誤區就是,我們忽略了長輩們也可能憑著自己的生活哲學,形成年輕人很難參入和模仿的代際壁壘。

其中“朋克養生”就是一個。

a32e7d5201a44735a7ff3b87e17cdfe8

那些你看起來難以理解、似乎超脫科學之外的養生方式,我們都可以稱其為“朋克養生”。遺憾的是,這個被長輩們壟斷的領域玩法,是年輕人們無論如何也難以參透的。

論氣勢,一個簡單的“側位·無敵風火輪”健身方式足以讓小生們望而生畏:

965cae734fafff65b9710315025c1720

論形式,大爺自製的“真·太空步”養生裝置又很難學習和模仿:

c711c91ff1f77b8b20246ec873b4ad02

仿效和複製倒是其次,當說到養生的時候,年輕人也很難能找到相應的圈子,獲得和養友們共同參悟的機會。

所以這種類似魔法陣一樣的“多人合作養生模式”,更是年輕人想滲透養生領域難以逾越的鴻溝:

382379d35feebc038b75878e344c536d

“朋克養生”的體係龐雜,所涉及的眾多方向也很難盡數理清,想要研究清楚整個領域幾乎是一個不太可能的事。

但至少有一個方向,既屬於“朋克養生”的代表項目,全國各地的參與人數非常廣泛,又不像上麵這些站在“朋克養生”前沿的先輩們那樣激進,是我們理解朋克養生非常適合的切入手段。

這就是各大公園裏常見的——“撞樹養生”。

1.神秘的撞樹養生

守株待兔不可取,但守株待大爺一定是可行的——

隻要你在小區公園裏停留得夠久,一定能等來一個主動撞向樹幹的大爺。

bbbdfa47042e7460b5ebea6d7e892c32

每當他們出現的時候,平日裏總是處於行人焦點的廣場舞群體隻能瞬間暗淡,大媽們的美色通通都不好使了,那些敢對自己下狠手的真大爺們注定會奪走全部的人群焦點。

即便他們看起來從不在意周圍的目光。

f922611bf3bb9a28a5413b4c13d58056

普通的旁觀者們,在初見這些神秘養生儀式的時候,往往會沉醉於大爺們勇敢用身體部位對樹幹發起衝擊的魄力。這也導致人們容易忽略一些撞樹圈子的基本事實——

每一個從不同角度撞向樹幹的大爺,對撞樹理念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由此衍生出的繁多花樣,這也讓撞樹養生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具有了別樣的觀賞性。

他們有的想突出襠部的活力,從而義無反顧地用相應的部位與樹幹正麵較量:

9c69005aadc79fc13c5bc46afd63fcdd

有的隻是貼近樹幹慢慢蠕動,意在跟大樹打持久戰:

a3553f1683dd3325e979329d0d1042b2

傳到外網上的這一幕順便還被認成了東方邪術,嚇到一波不明覺厲的老外:

4795804aa346f5c50e0ed4e46a6a8764

當然,廣義上的“撞樹養生”也不一定要必須遵循“撞的是樹”的條件,從本質上看,那些撞健身器材鐵柱子的大爺:

0842a93ef37313686e65ddf3bdf41ac3

以及撞大理石牆麵的大爺,都並沒有偏離撞樹養生界的宗旨,同樣是屬於正統撞樹流派的原教旨主義者:

9c767f08023f95cae040e0aac7c6c839

當然,如果一個流派的覆蓋麵足夠廣,在原教旨主義外,也很有可能分離出不同理念的分支流派。其中相對常見的,還有一種用手部擊打樹幹的“拍樹養生”。

據一位博主“淵竹”描述,他同事的奶奶因為聽說長期拍樹對身體健康有奇效,從而堅持用手拍打了四年的樹幹。經過奶奶四年愚公移山式的努力,這項活動終於取得了質的成效——

那顆樟樹被成功拍死了。

9b46f76378dd3d8db3d4222a0b79a9cf

(不是這棵樹)

同一個流派健身法也發生在浙江台州。有人記錄下了這樣的畫麵,一位先生站在一個石塊墊起的平台上用手不斷拍打著樹幹。

拍攝者稱,這是一位頗有毅力的先生:“他幾乎每天都來拍樹,而且非常執著,拍隻拍同一棵”:

1d17024e874d95ff75542c426f19f8a3

待這位先生離開時候,被用作練功的這棵樟樹近距離畫麵映入眼簾,顯然,這是一股經曆過社會毒打的滄桑。

8bce6c76563f8ba45c7434aa88413a9d

27600a2f95571ea7431ff4ed9755c00e

2.大爺們為什麽撞樹

大爺們為什麽如此跟樹過不去?這可能是所有見過相似場景的好奇群眾最想搞清楚的問題。

武漢一位72歲大爺是一把撞樹好手。這項運動堅持了18年的他,完全可以算得上是這個領域的資深前輩了。

efbc97811de67f4d12fda540dbc4001f

如果你再細心點還能發現,屬於大爺勢力範圍的這片小樹林,凡是處在大爺頭部能撞擊到的,隔著塗白都能給樹皮撞出了包漿。

40726c278241b7ad6d4ecd4596c8906b

想必,這樣的資深大爺,對“撞樹”意義的看法一定是代表性的。但當被問到為什麽堅持要用頭撞樹健身的時候,大爺的理由意外的簡單粗暴:

“這樣撞頭可以把腦細胞撞活,預防老年癡呆。”

——好像是告訴大家,作為一個莽人極致就是,連細胞都是要靠蠻力激活的。

但我們卻從重慶渝北區的一處撞樹教派分舵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從2014年開始,重慶市渝北區新牌坊桂湖公園裏的撞樹晨練隊伍就已經形成了規模。帶隊的楊大爺67歲,兩年前,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在這片公園裏發起了撞樹運動。最熱鬧的時候,這裏有二三十人一起撞樹鍛煉:

4d4dda49f41147689a1ad7a88d22b94e

當被問到撞樹養生原理的時候,帶隊的楊大爺露出一副得意的神情,顯然這是他早就爛熟於心的得意領域。

0fad73b43bf9677cfe77116025188383

“(撞樹養生)源於少林的‘靠背功’,他後來呢,就是把那個又發揮了下。它的主要目的是打通體內的氣和血。”

楊大爺接著說:

“其實一個人的五髒要健康,落實到兩個字上,就是氣和血要充盈,要有活力。”

除了“撞活腦細胞”方向的武漢大爺,和“打通氣血”的重慶大爺,還有很多相關的養生欄目對“撞樹養生”這一行為做了很多看似合理的解釋。

其中的內容,從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到“降血壓”“治心髒病”應有盡有:

30b519bc9dd341e8e57feec69b616e9c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每一方對撞樹功效的說法都各不相同,很多描述還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妙就妙在,每個撞向樹幹的大爺都有不同的理由,但他們又的確不約而同地奔向了樹幹,仿佛這真的意味著“撞樹”的確就是養生學發展到極致的一種必經之路。

那麽,撞樹真的能養生嗎?

3.放過樹樹——給彼此留一條生路

顯然,我們可以從大量關於“撞樹”後效果的報道中看出,撞樹是可以對人體產生作用的。

隻不過這個“作用”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罷了。

哈爾濱今年60多歲的劉大爺,是一個長期堅持“撞樹養生”的訓練標兵。在他日複一日,堅持不懈地認真完成每天的訓練任務後,終於:

住進了醫院。

ab098b93a0b349fd52b3702f45928ab8

持續多天的高燒不退,劉大爺被診斷為患了敗血症。經醫生診斷,這種病的產生成因跟大爺的撞樹養生方式脫不開幹係:

dd39a48184f82bd5778f7963d66c8245

造成這次疾病的病原體,是表皮葡萄球菌,通常情況下如果皮膚表麵完整,這種病原體不會進入血液導致疾病。但因為劉大爺長期撞樹讓皮膚的保護屏障被破壞,細菌就趁虛而入了。

同樣也是因為撞樹——據人民網報道,有一位72歲的佟老漢,在經過清晨的一次撞樹鍛煉後,突然眼前一黑,暈倒在樹下。經醫生診斷,老人的這次暈倒是由於撞樹時間長導致的血壓驟升。

雖然最終佟老漢的身體並無大礙,但接診醫生還是提醒說:撞樹盡管一定程度上可以短暫減輕骨質疏鬆等問題導致的疼痛感,但這類慢性病患者本身就不適宜對身體有衝擊性的衝撞動作。撞樹,最終不會對病情的緩解有長遠的好處,不是一種值得推崇的健身方式。

e531a70adb1df4d6000f4d8c2e8d3712

事實上,撞樹健身原理中傳播更廣、看似更有可信度的“疏通經絡”的說法,也早就被CCTV的辟謠欄目《是真的嗎》證明為“不實”。

其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逢賢:

225b4447b210d9994c619d4999f01f5d

“通過撞樹來刺激穴位並不科學,首先老年人不清楚每個穴位的準確位置。其次,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健康狀況不同,有些穴位是可以受這種撞擊刺激的,但有些穴位是不能的。”

他還強調:

“老年人往往會血管硬化,有斑塊形成,在撞樹的過程中,很有可能造成這些斑塊的脫落,一旦脫落很容易形成栓塞。”

5b82c1cdb3d2a5cf48fa6eb3c25ab99c

所以,公園裏的大爺們如果為了活動身體非要跟樹較勁固然無可厚非,但這畢竟是一種弊大於利的,伴隨著很大風險的養生方式。

如果真的能將這份運動的堅持放在慢跑、做操等有氧運動上,或者用在各地都在不斷完善的健身器械上,可以更安全、讓人放心地鍛煉身體,又何樂而不為呢。

畢竟,守株待大爺,我們也永遠希望等來的是健健康康的大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地球人研究報告”,外星小姨給你講述地球上的迷惑人類和怪奇科學。)

華客網:敢對自己下狠手!公園大爺們的“撞樹養生”嚇呆老外(圖)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