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72. 失業后跑滴滴 4個月沒賺到錢還倒貼3000存款

「失業能去幹什麼?」

大多數人被問到這個問題,腦袋裡的想法似乎都集中在銷售、外賣、滴滴……以及越來越多人入局的自媒體。

這些職業,在大眾眼裡門檻低,賺錢相對「容易」,是一個過渡和維持生計的不錯選擇。

但真的如此嗎?

我們和三位失業后,從事過以上職業的主人公聊了聊,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結局:

無奈退出。

想象和現實總是存在反差——純粹的體力勞動,強度是一個白領難以想象的;而以為能維持生計的滴滴,在紅利不斷消失的平台上,不僅賺不到錢,還得往裡貼錢。

「人人都能做自媒體」的時代,更是一個假象,需要天分、熱情和日復一日的堅持,有著常人無法看到的壁壘。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跑滴滴不如當洗碗工」

周晨,27歲,跑滴滴四個月

我是自己主動辭職,也不算失業吧。

我在一個教育機構做銷售,雙減政策出來后,覺得估計也撐不了多久,自己乾的也很疲憊,就辭職了。

工作這麼多年,儲蓄肯定還是有的,但是只花錢不賺錢,你在深圳這個城市,不到一個星期就會非常焦慮。

投了簡歷,基本都石沉大海,你也知道,今年就業市場的形勢很差。

想來想去,覺得要不然試試開滴滴。我很早之前就拿了駕照,車技也算熟練,這麼看下來,基本是符合要求的。

當時的預想是,一個月穩定在八千多左右的收入,房租和生活費基本就能負擔了,但這肯定是要花時間的,我也做好了準備。

我記得頭一天接了16單,算下來一天賺了300多,當時心裡開心啊,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還想著,一天能有300,一個月下來都能上萬了。

果然,還是自己太天真了。

四五天之後,我就發現單量開始驟減,從最開始的十幾單變成只有五六單,後來才知道,原來平台是有新手保護期,最開始都會多派單給你。

以前坐滴滴,經常聽司機說去科興附近接單,尤其是晚上,單量比較大。但現在我開過去,兩個小時就接了兩三單,不復當年的熱鬧了。

互聯網寒冬,估計車費報銷也在收緊,打工人也無法擁有打車自由,我們也沒生意了。

還有機場單也在變少。聽其他師傅說,除了節假日,平時在機場附近來回都能接好幾單,旅遊的商務的都有。

現在因為疫情,出行的人減少了,有時候跑去機場,計程車網約車一條長龍,就是沒人上車。

說白了,現在去做滴滴,不僅市場已經飽和,加之疫情的影響,不要說八千,賺個六七千都是難上加難。

我開滴滴沒有買車,車子是租的,一個月要還3200,房租要1600,這兩個大頭的支出就已經快5000了,只剩下1000給自己的生活費。

再精細算下來的話,我每天買菜和生活用品只能控制在30多塊以內,一日三餐基本就是10幾塊的盒飯為主。

總體來說,做滴滴,收入全都花出去了,還得拿儲蓄貼錢。

更喪氣的一點是,現在跑滴滴,不是說花的時間多,就能掙到錢,都是隨機派單,能不能接到單子看運氣。

平台的抽成也越來越高,之前跟一個乘客聊天,她說這單手機上顯示是29塊,我接到的單顯示的是19塊,30%多的抽成比例,怎麼賺錢?

這些所謂可以「兜底」的行業,現在沒有了紅利,還不如去當餐館里當洗碗工,有些還包吃包住,不比你做滴滴差。

回過頭來想,你沒有技術傍身,失業之後就只能在這些低門檻的職業里遊盪。

如果你是程序員,就算失業了,淘寶幫人調試一下debug,日子都能過得不錯。

跑了滴滴四個月後,我入職了一家金融公司,薪資不高,但是能學點東西吧,希望以後再失業,我不再只有跑滴滴這一個選擇。

「要不要做自媒體,先掂量下自己」

陳永兵,29歲,從事自媒體五個月

我關注過一個公眾號,我看他們每天第二條的標題都是:

未來的三年,更要做自媒體。

我當時心裡想著,自媒體前景這麼好嗎?不過也沒多想,網路這種東西搞不懂,感覺就是看別人賺錢就行了。

去年年底,我失業了,到了年關工作都不好找,當時就想先找個工作過渡一下,維持生計。

然後突然想起這句話,心裡就冒出來,「要不然我也試試?」也快30了,想著自媒體說不定是自己下一個職業方向。

第一個想法是做公眾號,但我這公眾號要做什麼呢?自己當時的想法可能也有點簡單,覺得只要堅持寫,就有人看。

後來進入了一些付費學習的訓練營,感覺摸到了一點門道,就擼起袖子幹了。

我看網上說,做公眾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領域細分,比如大家都在寫旅遊,你就可以做窮游,找一個垂直領域深耕。

我本身挺愛看電影,就覺得要不專門寫影評好了?畢竟自己喜歡,幹起來也更有熱情一點。

排版和名字都是仔細想過的,什麼樣的顏色和風格看起來更舒服。更新速度的話,兩天一更?感覺也挺快的了。

但效果甚微。基本上就是幾百的閱讀量,偶爾有打賞,都是我朋友,十塊五塊這樣子。

也會去追熱點,然後看看哪部電影可以套用,這樣在標題上可以做些文章。

還去試著模仿了一些粉絲數比較多的公眾號的文章風格,但效果都一般。

到了後面,沒有收益,真的很難堅持了。寫一篇文章從前期找資料,寫大綱到最後修改,也要花了兩天的時間,辛辛苦苦碼了幾千字,沒啥人看,心情是蠻糟糕的。

我記得堅持了兩個月,就放棄了。

公眾號做不下去,我又想要不然去搞抖音?其實公眾號的運營思維,基本跟抖音差不多,就是內容差異化,角度要清奇,總之你得吸引別人點進來看你的內容。

我本身不愛在鏡頭前說話,容易緊張,想著就說鍛煉下自己吧。

開直播第一天,我也沒想好說啥,就講了講自己失業的經歷,之前因為是在大廠嘛,講講怎麼被裁的,大廠工作經歷是怎麼樣的,大概就這些。

只是我在大廠的時間不算長,能講的東西太少,這方面的素材搜刮完后,也沒啥可說的了。

能持續做下去的,本身自己就有資源和經驗,例如你是大廠資深HR或者程序員,你的經歷可以轉變為流量,吸引別人,網友可以獲取平日里得不到的資訊。

有時候我會對比自己的視頻和別人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大眾以為的自媒體只要能侃大山,長得好看,就有人看。

真實的情況是,前期你光要做什麼話題,就要討論好幾天,大綱也要打磨,如果你是屬於故事性的,腳本也要寫得好。

就算是聊天,你也得會講故事,能把觀眾代入你的敘事里,這也是天分,不是訓練出來的。

總之,自媒體也是有壁壘的,沒有天分,沒熱情,怕也是做不久。

誰都覺得自己可以成為下一個「董宇輝」,但問題是誰又能做到他那樣日復一日的堅持?

我之前搞過一次直播,看著人數一點點地往下掉,真的聊天的慾望都沒有了。而且長期數據不好,後面也很難在說服自己繼續幹下去。

你把自媒體當做一個過渡兜底的職業,在態度上你就是急功近利,希望短時間變現,而這通常難以實現,最終放棄。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心態,結局你也看到了。

目前我已經找到了工作,公眾號和抖音都註銷了,對於這段經歷,雖是失敗,但也得到了一個感悟:

未來三年要不要做自媒體,先掂量掂量自己。

「外賣也不只是靠體力」

趙明國,28歲,從事外賣三個月

2021年的時候,旅遊公司倒了一片,我也跟著行業一起沉浮。

沒想過會失業,畢竟旅遊業一直都那麼旺。怎麼說,那會很焦慮吧,畢竟這個行業回暖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出去找工作等於要是重新換賽道了。

就當時的狀況來說,只能找一個門檻低,也能維持生計的職業,想來想去就是送外賣了。

但實際上,外賣並不是只要吃苦,腦子也得活絡。

你想要跑外賣掙錢,靠導航肯定是不行。平台的導航很多時候定位不準,尤其是深圳老修路,你按著導航走,就發現此路不通,要原路調回。

再者,導航的路線基本上距離都很長,要是按著地圖走,一天下來根本接不了幾單。

尤其是疫情期間,可以說是開啟了高難度模式。有些小區只開了一個門,你急咧咧地跑過去,吃了閉門羹,繞了一大圈才能去開放的那個大門。

跑下來的這幾個月,收入算是可觀,但你付出的時間和體力都是巨大的。

我註冊的是眾包,隨時上線下線,每天都會要求自己至少在線10小時,這種強度對於坐慣了辦公室的人來說,其實是很難適應的。

尤其是七八月份深圳最熱的時候,你在大太陽底下的跑,然後等餐的時候曬著,整個人直接中暑。有一次等餐,我就感覺到有點頭暈,趕緊找個陰涼的地方歇一下。

外賣門檻是低,但也不是誰都能幹。我跑的這幾個月,身體啥毛病都出來了,睡眠也變得很差,跑了醫院好幾趟。

身體變差,人身安全也難保障。

我在最開始跑外賣的時候,給自己立下規矩,單再多也不能闖紅燈,或者開得太快,自己的安全最重要。

但其實很難去控制那種焦急的心情。尤其是中午的高峰期,我可能一下是十幾個單湧進來。

如果你超時,一單有可能就要扣上三四塊,搞個差評,一單的錢可能都沒了。

有次就是太趕,在輔道有個車開出來,我們倆都急剎車,我摔倒馬路上了,差一點,可能就是車禍。

平時的磕磕碰碰就更不用說了,都是家常便飯,那幾個月錢都花在買酒精和膏藥上了。

從一個白領到一個外賣員,不僅你身體上比較難去適應,心理上也會有落差感。

以前當然也忙,但是你只要弄好文案,做好彙報,維護好客戶關係,基本上一個月也有一萬出頭的收入。

現在跑外賣風吹日晒,隔幾天身體就不舒服,還有安全問題。

對比起來,性價比著實有點低了。

我跟一些外賣員交流過,都是做了一兩年以上的,有個共同點就是,特別能吃苦,好幾個前一天腿上摔了個口子,第二天繼續干,一天下來后,血都和褲子粘到一起。

要是讓我常年這麼干,捫心自問,真的做不下去。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