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染疫數字無法反映真實 民眾判斷疫情全憑“感覺”

中國放寬清零的防疫政策後,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布,自12月14日起停止公布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然而,即使是有症狀感染者的數字也已無法令中國民眾信服,因為存在太多“黑數”。中國民眾對於疫情的判斷現在要全靠自己的“感覺”,而非科學依據。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每日更新的數字應該包括重症率和
ICU(加護病房) 占床率,這可能會是另一個有用的指標,比較能真實反映現況並做好提前部署。

中國衛健委宣布,自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無症狀確診者的數據,因為目前實行“願檢盡檢”(願篩檢的人都盡可能為他們篩檢),但很多無症狀感染者都不再參加核酸檢測,因此無法準確掌握實際染疫人數,所以很難計算。

但是,即使是有症狀感染者的數字,也讓很多人覺得並不真實,因為中國在放寬防疫措施後,官方公布的染疫人數不但未如很多專家學者預估的“大爆發”,反而“連日下降”。

中國國家衛健委12月13日通報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270例,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者5181例。在14日停止公布無症狀確診者之後,14日通報的本土有症狀感染者是2249例,15日是1944例,數字越來越低。15日的通報則是2091例。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就曾在微博發文表示,現在各地核酸檢測量銳減,許多感染者已經統計不上來了,衛健委通報的每日新增感染數字顯然“嚴重失真”。

數字失真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王向偉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中國衛健委公布的染疫數字也許隻是真實數字的一小部分。他表示,中國政府現在取消了強製性的大規模核酸檢測,讓很多居家檢測陽性的人都不願意上報,因為他們還是會擔心被拉到方艙醫院去隔離。其次,中國大陸不像香港有一個很好的網上登記製度,讓感染者可以在居檢陽性後就直接上網登記通報。這些因素加起來,使得中國染疫數字失真,每日更新的染疫數字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又有誤導性。

事實上,不隻中國連日下降且為數不多的確診數字跟很多其他國家比起來不成比例,也跟中國民眾實際感受到的情況完全不同。

一名30歲住在廣州的馬拉鬆跑者許先生就對美國之音說,政府在沒有充足準備下忽然鬆綁防疫措施,令疫情呈幾何式的爆炸增長。他說,廣州地區的情況十分嚴重,很多地方的藥品和快篩都嚴重不足,退燒藥“布洛芬”也完全斷貨,連檸檬都掀起搶購潮。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和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發熱門診全被擠爆,惹得天怒人怨。

醫院爆滿

中國南方日報14日報道,廣州市婦兒中心每天的門診量在三天內從400人次增長到1000人次。上周末兩天,兒內科發熱門診的就診量明顯增長。

廣州市第十二醫院發熱門診的就診人數也明顯攀升,該院13日發熱門診的就診量比前一兩周翻了三倍。

北京的情況也是如此。中國中新社下轄的媒體“中國慈善家雜誌”14日報道,很多北京的醫護人員在“輕傷不下火線”的指示下,不得不帶病上班,因為如果不這麽做,很多科室就得停診了。

染疫黑數多

許先生說,官方公布的數字已無任何意義,因為大家都不上報,現在人們都自己快測,因為害怕去醫院做核酸,萬一陽性會被拉去方艙隔離,所以黑數巨大。

他坦言,他自己就是確診的“黑數”之一,他在13日居家檢測出陽性,咳嗽得很厲害,但他沒有通報,也沒有吃藥,就是一直喝熱開水,隔一天14日就自覺好多了。據他形容,現在已經“神氣活現”。

許先生表示,在官方公布的數字不可信的情況下,他對疫情的判斷隻能“憑感覺”,比如現在他周圍的親朋好友和同事們全都染疫了,就知道確診數絕對不是官方聲稱的新增兩千多例而已。此外,從朋友圈中相互流通的信息,以及社交媒體分享的各種醫院擠兌照片和視頻,也大概可以判斷出疫情的嚴重性。

許先生說,中國現在是“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應該在整備好大量的發燒門診後再同步開放,但現在卻什麽都沒有準備就開放,顯見中央施政欠缺前瞻性。他說,如果官方公布一個為期半年的鬆綁路線圖,告訴公眾在這半年中政府會如何整備醫療資源
,以及民眾該如何做一些配合,再同步逐漸開放,他相信大家都會接受的。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雜誌曾預估,中國如果貿然解除清零,可能會在6個月內引發新冠海嘯,出現1.12億有症狀病例,270萬人住進ICU,並導致160萬人死亡。ICU床位的高峰需求將達到100萬張,是中國目前容量的15.6倍以上。

上海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期在華山醫院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上表示,這次疫情的高峰可能會在一個月內到來,要整體度過這次疫情可能需要3到6個月的時間。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在接受美之音采訪時表示,科學期刊推估的1.12億人感染、160萬人死亡的數字是非常有可能的,因為以日本、韓國和台灣的經驗,大概70%以上的人口都會感染,所以以中國13億人口來說,1.12億人感染算是很保守的估計。

社區免疫保護

他說,奧密克戎傳播迅速,無症狀者又非常多,因此中國在卸下核酸檢測後,疫情通報變得非常困難,因為通報數字已經沒有辦法代表真正的感染數字,這是全世界國家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此時政府如何宣導,讓民眾了解無症狀以及輕症感染所代表的意義,就變得非常重要。

陳秀熙說:“所以民眾本身對於這個核酸檢測不再做,以快篩取代的情況之下,就必須了解無症狀、輕症其實對於社區來講,反而是一個社區的免疫保護力,這個部分其實是大家要了解的。

兩難處境

陳秀熙強調,通過自然感染的社區免疫保護力來阻擋疫情繼續擴大成為更大規模的傳染是很重要的,因為中國人口很多,如果大量感染將會造成病毒變種的機會升高,加上中國又欠缺有效的疫苗控製策略,可能會造成全世界所謂的新型亞種病毒的新變種出現。

陳秀熙說,但另一方麵,太多感染又會襲擊到危老脆弱族群,衝擊中國的醫療體係,造成死亡人數攀升,這就是今天任何一個國家包括中國,在麵對奧密克戎的兩難。他說,政府跟人民之間對於輕症和無症狀的認知,以及中重症對脆弱族群的認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這對中國目前來講,也是一個從風險上對不同族群之間的溝通考驗。

陳秀熙說:“所以我們(公衛界)其實對於中國的疫情從6月一直到現在都非常的擔憂,因為它會影響到全世界可能的流行疫情的再起,因為人口數真的是太大,那麽再加上醫療能量是不是能夠負擔。”

中重症監視

王向偉認為,既然新增染疫數字已經無法反映真實情況,中國應該要把重點放在公布每天有多少重症病例和ICU占床率,並與可用醫院和
ICU病床總數做一個對比,而且不隻是給一個全國性的籠統數據,而是要鼓勵各省市也要公布此一數據,讓民眾可以有一個更清晰的指標,借以判斷疫情是在升級還是下降。此外,中央和地方層麵也應每日更新疫苗接種率,以此作為鼓勵人們接種加強針的一種方式。

王向偉說:“人們可以通過這個病症(重症)人數的增加和減少以及相應的醫院裏麵提供的ICU床位的增加和減少來判斷,我想這可能是一個更真實的判斷。”

陳秀熙表示,這個指標是對的方向,國際上的公共衛生界後來都強調用中重症的監視來取代染疫通報個案。

陳秀熙說:“我也會建議中國政府在考慮這樣的一個疫情控製之下,慢慢要走入所謂的中重症社區監視,以及基因序列新型變種病毒的監視,才是今天真正控製疫情的最佳狀況。”

不過,陳秀熙也說,在通報這些中重症監視之前,一定要先評估並做好醫療能量的提前部署,包括方艙醫院或是像台灣檢疫所的安置。如果民眾想要了解染疫的真實數目,根據實際經驗,通常是將染疫數字乘上2倍到3倍左右,才是實際情況。陳秀熙說,社區中重症監視的數據的確是一個比較能反映現在對醫療能量挑戰並做好提前部署的重要指標。

陳秀熙還說,中國過去采取清零政策,使得中國在感染武漢原始病毒之後,對其他變種病毒的感染比較少,本身就是一個易感族群,再加上原始疫苗在麵對新變種已經失效且奧密克戎具有很強的免疫逃脫(逃逸)能力,所以中國在奧密克戎流行期間實施清零,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現在解封的時機又剛好是病毒容易演化變種的冬天,以及下個月又要麵臨農曆新年的人口移動,中國目前可以說是挑戰重重。

他說,中國現在唯一一個最有效做法就是盡速提升雙價疫苗(原始武漢病毒株以及奧密克戎BA.4/5)
的施打率達到全民至少80%,如此醫療能量才有辦法因應,也才能避免科學預估的160萬人的死亡規模。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