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他們在海外找口罩:價格飛漲 臨時毀約 “無間道”搶購

2020年2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在江西一家口罩生產公司的接待室裏,朱亞君和四五家醫藥公司的負責人,正焦慮地等待著排單信息出來。

朱亞君是廣州某醫藥公司CEO。此前的一天,武漢因新冠病毒疫情宣布封城,國內口罩市場告急,不少醫院在網絡上發起公開募捐,朱亞君也開始幫一些地方政府采購口罩。

“當時我們還挺興奮,因為出貨量能有一千萬隻,”朱亞君說,但是排單采購的企業太多,三天後,這家口罩企業被當地政府接管,最後分配給幾家企業的發貨量隻有5%,“還不夠一家大型連鎖藥店的備貨。”

此後數日,在國內搜尋口罩日漸艱難,包括朱亞君在內的一些企業和個人,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同時隨著疫情蔓延,一些大型企業和海外華僑也開始行動,在全世界幫助中國醫院尋找口罩。

如果把抗擊疫情比作一場戰爭,衝在前線的幾十萬醫護人員就是戰士,而無數在全世界尋找口罩和防護服的企業和個人,則組成了龐大的“後勤保障隊”。

非常時期,每一次交易都變得艱難。麵對價格飛漲、臨時毀約,甚至“無間道”搶購等突發情況,財政部專門發文要求各地簡化采購程序,建立采購“綠色通道”。在專家看來,此舉有望逐步理順海外采購工作,有效幫助國內醫護物資供應。

全球華人都在找口罩

“如果我還在醫院工作,也會申請去一線的。”朱亞君說。

做企業之前,朱亞君也是一名醫生,如今告別醫護一線,但能為過去的戰友們尋找物資,這讓他覺得自己仍是職業共同體的一員,“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從2月初開始,朱亞君和同事們在全球尋找口罩,幫一些缺乏資源和經驗的地方政府度過難關。平時,一包10隻裝的普通醫用口罩,零售價大約2—3元錢,但半個月後的今天,國外的口罩價格,已漲到每隻3-4元,價格翻了10-20倍。

2月14日,朱亞君通過一家貿易公司,從中東購進一批口罩,共計1000萬隻。這批貨從中東的進貨價是2.5元一隻,但拿給他的價格又漲了1元,即3.5元一隻。當晚,貨物還在運輸途中,對方來電說,又被分走了一部分,留給他的隻有五六百萬隻。

湖南省衛健委一位人士原計劃采購一批口罩,分發給本省的失獨群體,他發動許多在國外的親友,從歐盟、俄羅斯和加拿大找貨,但是“想盡了辦法”也未能如願,隻能向大家表示歉意,“好在特殊時期,大家也都能理解。”

這位人士告訴界麵新聞,抗疫期間,許多企業不計成本,加入到海外采購物資的大軍中。湖南三一集團在歐盟和俄羅斯大量“掃貨”,直接動用飛機到發貨地將物資運回黃花機場,再分發到武漢和湖南各地。

不久前,由阿聯酋迪拜起飛的三一集團公務機,飛行7個多小時後到達長沙黃花機場,該公務機上沒有一名乘客,滿載的是4.2萬套杜邦醫用防護服。

海外華僑也在鼎力相助。這位人士聯係了加大籍華裔、如今已是加拿大議員的譚耕,對方連續十多天在當地組織募捐,采購物資再寄送到國內。加拿大籍華人企業家褚遠征也發動企業家力量,捐贈大量口罩和其他物資。

這位人士的一個朋友,春節期間正好在阿根廷旅行,獲知國內爆發疫情,假期變成了采購之旅,“連續十多天沒休息,每到一個地方就搜尋口罩。”這趟下來,共計購買到8000多隻口罩,最後全部捐給了國內抗疫一線。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從海外購買到口罩。

成都市民汪女士1月19日去柬埔寨與家人共度春節,當天從機場過關一切正常,也沒見人帶口罩,但第二天新聞爆出存在“人傳人”,她發現朋友圈許多人四處買口罩。1月23日,她委托一位從國內到柬埔寨的朋友,帶了一盒口罩供家人用。此時,柬埔寨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已經被炒到了20美金一盒,平時不到4美金。

看到國內形勢嚴峻,汪女士也想購買一些口罩捐贈和送朋友。她通過私人關係,先後聯係了泰國、卡塔爾、土耳其、德國等地的朋友,對方都告訴她,早就斷貨了。一位卡塔爾的朋友對她說,“即使有貨也不知道怎麽弄回國,因為航班停了。”

後來,汪女士聯係到一位韓國的朋友,對方的丈夫與一家口罩企業的老總相熟,答應賣給她3000隻口罩。她趕緊將錢打過去,但幾天後對方回複,韓國臨時實施管製措施,禁止個人采購大批量口罩,“被砍單了(砍單,即海外購物時,下單後訂單突然被取消)。”

27萬隻口罩遭遇“無間道”

即使順利找到貨,要購買成功並運輸回國,中間仍存在諸多變數。

口罩價格的波動,在中國尚有約束,但此次疫情成為全球事件,國外供貨商“坐地起價”已是常態。

有一次,朱亞君聯係到一批口罩,出貨價3元錢一隻,但正在準備打款的一個小時內,對方突然加價。由於是幫助政府采購,朱亞君又需要重新協調各方意見,“心力交瘁”。

更糟糕的事,貨款打過去,約定了發貨和到港時間,但等到他們去取貨時,發現什麽也沒有,“這種放鴿子的情況也不少。”

成都某公司CEO彭帥從疫情大麵積爆發開始,就協調各方資源,在美國、歐洲、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搜尋口罩。他說,遇到關係好的供貨方,在報價後會甩一句,“給你60分鍾的時間考慮”。這60分鍾後,可能又是另一個價格了。

1月29日,彭帥和幾個朋友在印尼雅加達找到一批貨,支付貨款後,約定對方1月31號發貨,直接走國際物流。印尼許多口罩企業的原料都來自中國,而此時中國根本沒有口罩原料出口,能找到這批現貨,令彭帥頗為興奮。

但就在他們訂貨後不久,廠家突然聯係他的朋友,問是不是委托人來現場提貨。對方稱,提貨的人拿出了提貨單,上麵的信息都非常準確。他的朋友大吃一驚,告訴對方沒有委托任何人來提貨,讓其斷然拒絕。

這位以彭帥和他朋友名義去提貨的人是誰?他又是從何處獲知采購信息的?這讓彭帥非常驚訝。

不僅如此,這樣冒領的情況還發生了第二次。大家覺得事情不妙,擔心運輸途中出現意外,於是一再叮囑廠家,先不發貨,等他們的人親自過去提貨。為了防範不必要的風險,後麵的溝通,他們都隻打電話不發文字。

這期間,有人開出了兩三倍的價格要拿這批貨,口罩廠老板也動搖了。無奈之下,他們隻能找在雅加達有名望的朋友出麵溝通,才鎮住這家口罩廠老板。

1月31日晚,彭帥的一位朋友從新加坡親自飛到雅加達,一下飛機就馬不停蹄往廠家趕,但雅加達太堵了,他隻能換乘摩托車。276000隻口罩,1358公斤,一共裝了138箱。他們都非專業外貿人士,如何裝卸、托運、存放、辦什麽手續,都需要自己搞定。

慶幸的是,緊急關頭各方都在協力支持,一個在華潤集團工作的朋友,幫忙協調了可靠的物流渠道。

他們親自盯著口罩出庫,裝車,清點數目,然後小心翼翼“押送”到機場。當時,已經沒有雅加達直飛北京的航班,隻能先飛到新加坡,再轉機到北京。

但他們在北京清點數量時,發現隻有80箱,趕緊聯係航空公司,原來是飛機艙位問題,第二天剩下了58箱也被寄送過來,大家虛驚一場。

海外采購機製將逐步理順

除了物資緊缺,價格變動,錢出不去也是個問題。

海外采購交易的對象,一般是海外企業,多數需以美金結算,此前中國對資本外流管製嚴厲,尤其是個人每年購買外匯有嚴格限額。在次輪海外采購過程中,給結算帶來不少麻煩。

“你要通過這樣那樣的審批才能購匯,但貨不等人,可能早就沒有了。”彭帥說。最近,他幫幾家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在海外采購醫療物資,最終都卡在了錢無法出去上,“錢要是可以自己飛就好了。”他感歎。

四川某公司負責采購的人士劉璐告訴界麵新聞,外匯管製政策讓許多地方政府和中小企業,隻能尋求具有海外結算渠道的大企業幫助。甚至四川某市為采購大量醫藥物資,也隻能委托日本企業伊藤洋華堂代為結算。

劉璐所在的公司在海外擁有分公司,結算相對便利。從春節前,她所在的公司就接到大量地方政府和中小企業的求助,為此公司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采購的工作隊伍,負責正在全球搜尋口罩和防護服。

“非常時期,對規則的僵化遵守,會耽誤很多很多事情。”彭帥說。這次協助地方政府采購物資期間,有好幾次錢已付出,但遲了幾分鍾,貨就被人拿走了。

前幾天,彭帥的一個朋友一邊在韓國工廠裏督守,一邊與國內某地方政府對接,“那邊十萬火急,而這邊要一步一步走流程,結果流程沒有走到1/3,貨就沒有了。”

“如果我們還是按照甲方的采購心態,可能會貽誤戰機。”彭帥說,海外采購沒有發票,找人代付,都存在風險,“但問題是,我們是優先考慮規避風險,還是優先考慮解決問題?快速解決問題肯定要承受風險。”

劉璐也遇也有類似遭遇。不久前,她幫助某地找資源,發現一批口罩後趕緊聯係該地方政府對接人員,對方詢問有無發票與合同等事項後,第二天才給她拿出一個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政府采購專家劉叢虎向界麵新聞分析,從2003年開始,中國政府實行“集中采購”製度,每個單位超過一定金額的物資,必須交給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采購,且采購人員需要對審計負責。一些地方政府的部門,既沒有海外采購的渠道,也沒有海外采購經驗。

劉叢虎說,根據《政府采購法》的規定,海外采購即進口,在非緊急情況下,首先需要進行進口審批,其次再論證所進口物資確為國內無法滿足,達到這兩個條件後,才能啟動采購程序。

他說,每次應邀去給政府講課,都要提醒樹立采購風險意識,長期以來,采購人員逐漸養成了謹慎的習慣。加之渠道和經驗的缺乏,在應對疫情初期物資采購方麵難免被動,“這也是能理解的”。為此,他還專門撰寫了一份內參遞交給有關部門。

界麵新聞注意到,1月26日,財政部下發《關於疫情防控采購便利化的通知》,要求“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疫情防控相關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應以滿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首要目標,建立采購‘綠色通道’,可不執行《政府采購法》規定的方式和程序,采購進口物資無需審批。”

劉叢虎說,要改變政府人員對待采購工作的“慣性”,可能還需要時間;但這份“通知”相當於“尚方寶劍”,會免除政府人員在采購工作中的諸多顧慮,未來海外采購工作應該會逐步理順。

華客網:他們在海外找口罩:價格飛漲 臨時毀約 “無間道”搶購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