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不犯事也不幹事…媒體:讓“躺平式”幹部“站起來”

時下,“不犯事也不幹事”“不碰紅線也不就高線”的幹部在基層仍不鮮見,以往的幹部考核和監督手段對其難以奏效。2022年以來,江蘇、浙江、河南等地曾組織評定“躺平式”幹部,推動幹部隊伍“站起來”“跑起來”。這招能否有效激發基層幹部活力?

評定“躺平式”幹部,效果立竿見影

“躺平現象會傳染,機關裏隻要有一個人躺平,就會有兩個、三個……”蘇北某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一些幹部平時不違紀違規,正常上下班,但是不願開拓創新,更不願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

調研發現,基層幹部可分為積極進取型、老實守攤型、消極懈怠型三種。整體而言,基層幹部結構為兩頭少中間多的“橄欖型”。消極懈怠型幹部雖是極少數,但影響幹部整體幹事創業氛圍,還易成為單位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針對此,一些地方探索治理“躺平式”幹部。此前,江蘇省濱海縣、河南省南陽市、浙江省景寧縣等地均組織過評定“躺平式”幹部的活動。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相關評定活動一般由組織部門或紀委監委開展,推出之初,成效明顯。

1000

濱海縣曾采用群眾推選、單位評議和組織評定相結合的方式來確定“躺平式”幹部,縣委組織部考察組會到各個單位發放無記名表格,列出在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消極應付、得過且過等7種情形,幹部、群眾勾選符合這類情形的幹部姓名,最終得票率30%以上的會被認定。

“在全市1000多個科室中選出150個重點科室,對科室幹部公開進行群眾評議,以評議結果決定獎懲,倒逼中層幹部提能力、轉作風。”南陽市紀委常委顧理說,南陽市通過明察暗訪、視頻曝光、群眾評議、嚴格問責等手段,破解畏難畏險“不擔當”、高高在上“官本位”、消極懈怠“慢作為”等突出問題。

浙江省臨海市“作風建設年
項目攻堅年”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領導幹部年度考核情況和“爭先指數、擔當指數、辛苦指數”考評結果,結合“躺平式”幹部八種表現形式進行綜合評議,根據排名情況確定“躺平式”幹部建議名單。

半月談記者追蹤調研了解到,評定“躺平式”幹部的舉措一經推出,在當地幹部隊伍裏引起不小震動。“被誡勉談話的幹部紅臉出汗,還有幹部當場哭著出去。”濱海縣委組織部受訪幹部說,“躺平式”幹部評定活動不僅能鞭策警醒當事人,還能對全縣整體幹部隊伍帶來警示效應。

提供改正機會,也盼持久推進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組織相關評定的地區並沒有將“躺平式”幹部一棍子打死,仍提供改正奮起的機會。隻要及時改正,完全可以摘掉帽子。浙江省景寧縣規定,在完成整改後,幹部可申請銷號,並可通過努力逆襲成為“奮鬥者”。

曾被認定為首批“躺平者”的某單位主要負責人事後表示,“躺平者”這個稱號著實給了自己當頭一棒,因此下定決心立行立改、奮起直追,跑起來謀項目、幹項目,爭取早日“摘旗”,甚至“移號”。

1000

豫北一位鄉鎮黨委書記說,評定“躺平式”幹部的相關活動能起到立竿見影之效,推行地區能在短期內刹住不作為的幹部作風,希望這類活動能持久開展下去。浙江省人民政府谘詢委員會委員楊建華則認為,要注意防止相關評選活動濫用異化,避免造成幹群關係、同事關係緊張等問題。另外,要防止評定簡單化為隻搞人際關係,尤其要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各地評定“躺平式”幹部之初,震懾效果比較顯著,但在後續推進過程中,輿論壓力、人事調整、工作重點轉移等因素常使評定活動麵臨較大困難。

2022年7月,濱海縣對首次評選出的“躺平式”幹部誡勉談話後,引起輿論高度關注,此後未再繼續開展評選活動。景寧縣也因主要領導調整,目前隻評了一期“躺平式”幹部。

把好用人導向,治標更要治本

不少幹部群眾認為,不同於民營企業可采取降職減薪、末位淘汰等手段,公務員和事業編身份的人員隻要不觸碰紅線底線,手裏幾乎等同於捧著“鐵飯碗”。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政治與黨建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剛建議,嚴格落實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人事製度,破除“大鍋飯”思維和“鐵飯碗”現象,打破“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弊病,讓自以為端上“鐵飯碗”的“躺平式”幹部無處容身。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翟紹果認為,一方麵要切實貫徹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導向,讓擔當作為的基層幹部有“奔頭”,最大限度激發其活力;另一方麵須減少繁文縟節為基層減負,建立合理且清晰的績效目標,加大對基層幹部的關懷力度,校準基層績效工資水平,促進基層幹部從內心深處想作為。

受訪基層幹部認為,當前基層事務多,追責問責壓力大,也有一些幹部抱有“多幹多錯、少幹少錯”的避責心態。同時,晉升機製不暢通,使一些基層幹部個人價值難體現、工作心態常失衡、幹事熱情漸消磨。豫北一個約有80名工作人員的鎮政府,正科級幹部3至5人,副科級幹部8至10人,副科級35歲是個坎,正科級45歲是個坎。為解決幹部年齡結構偏大問題,基層傾向於任用年輕幹部,超齡幹部很難晉升。

在基層,最重要的激勵手段仍是晉升提拔。破除基層躺平弊病首先要用好幹部選拔指揮棒,優化晉升激勵機製,把在一線踏實奮鬥的幹部識別出來、提拔上來、重用起來;幹部結構優化要警惕唯年齡論、唯學曆論等“一刀切”現象。基層幹部成長有客觀規律,不能一味追求年輕化,應注意老中青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