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牆外文摘:美國改變“一中政策”正當其時?

有評論認為,在中國聯俄抗美戰略成形、整體情勢改變下,美國的“一中政策”架構在對抗極權集團,已不夠堅實有力。此時正是美國審時度勢、考量修改不合時宜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的時候,以解決習近平欲改變台海現狀與世界經濟秩序的問題。

e68f2617b0afe64064279940f0b06612

“一個中國”政策是否已不合時宜?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藉中俄聯合的新形勢,催動美國改變一中政策》,作者林正二認為,
1972年尼克鬆所啟動的美國聯中抗蘇戰略,形塑了美國的”一中政策”,導致美台斷交、美中建交,美國並在建交公報下認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製定了”台灣關係法”,但隻是在確保台灣政治實體原則下,進行台美非官方關係,對台灣的國家地位與外交傷害甚大。51年後的今天,在中國聯俄抗美戰略成形、整體情勢改變下,美國的”一中政策”架構在對抗極權集團,已不夠堅實有力。此時正是美國審時度勢、考量修改不合時宜的一中政策、承認台灣的時候,以解決習近平欲改變台海現狀與世界經濟秩序的問題。

作者說,在後疫情全球政經結構改變的時代,正是台灣以民主擴展外交,重整經濟結構,不再仰賴兩岸經貿,連結美國新經濟產業,推動經濟轉型的好時機。尤其是全球化經濟結構改變、全球供應鏈重組後,台灣半導體產業已成為美國等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透過全球生產鏈的重整,台灣要加強跟美國半導體、5G數位及生物醫學與綠能產業的全方位合作以及雙方高層的來往,提升台美關係。同時,台灣政府要強化台灣在印太戰略體係的地緣戰略功能,成為美國聯合自由世界民主國家抗衡中國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智庫研擬的研究報告,催動美國重新思考承認台灣、派重兵協防台灣的必要性。

9d044eb06860353c81377da7c2f7277e

《上報》:台灣政府要強化台灣在印太戰略體係的地緣戰略功能

香港:龍遊淺水遭蝦戲, 虎落平陽被犬欺?

台灣”風傳媒”發表文章《租界與革命–香港這隻鳳凰,浴火還能重生嗎?》,作者殷惠敏指出,從世界競爭力的角度來看,2021年在64個經濟體中,香港排名第七。在政府效率和商業法規上,香港仍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營商環境。香港初始股的市場募資在全球排名數一數二,也是曆來資金淨流入的地區。這是香港金融界的專業人員不肯離去的原因。目前大陸的上海深圳還無法取代香港,因為支撐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是司法獨立和普通法體係,體現的是港人所認同的一套價值觀。

然而,作者說,中共並不認同這套價值觀,它所設想的是另一套改造香港人心的社會工程,其中包括被香港新世代視為”洗腦”的曆史通識課程。在強加於港人頭上的港區國安法統禦下,新聞和網絡媒體被迫關閉,非政府組織被驅逐,香港蓬勃的公民社會麵臨瓦解。言論和思想自由,集會和結社自由,已被”紅線”壓頂。在香港年輕人眼裏,共產黨已經綁架了中國,現在又要來綁架香港。已經綁架了大陸人的心靈思想,現在又要來綁架香港人的心靈思想。

465a54f1ffe25073b19eccb877b30b55

中共設想的是一套改造香港人心的社會工程

中共早期”那些未曾實現的道路和可能性”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專訪政治學家裴宜理(下):我對中國革命的興趣,在於它未實現的道路和可能性》,美國政治學者裴宜理在接受記者李菁采訪時說,在她對安源的研究中發現,在1925年之前,共產黨的一些領導人至少還有一種非常理想主義的信念。那個時候,暴力程度要低得多。無論工人還是農民,觀察他們參與革命的方式、弄清楚他們是如何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相當有趣。比如我剛才提到的1922年安源罷工的口號”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就特別鼓舞人心。對我來說,”尊嚴”是人類革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想,它並不是關於階級鬥爭的,而是關於我們成為完全意義的人。

然而,裴宜理說,後來經過一個較長的時期,中國革命變成了階級鬥爭,變得非常暴力等等。中國革命的初始有一種人本主義的品質,旨在改善那些在最惡劣條件下生存的人們的境況,比如安源煤礦的工人。當然它後期發生了很多轉變,在許多方麵非常令人失望。但是,早期的探索對我來說仍然是非常有力的。它啟發我們去思考那些未曾實現的道路和可能性,而不是在暴力和恐怖中尋找答案。盡管中國革命後期轉向了階級鬥爭,並變得非常暴力,但早期的那種人道主義精神仍然具有啟示性。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