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揭秘拚多多內部嚴苛的員工管理手段

最早於今年3月初,多家國內外媒體報道了拚多多利用安卓係統漏洞,肆意獲取用戶隱私,采集競爭對手應用信息,防止自身被卸載的行徑。

實現此類功能的插件,通過潛在惡意組件隱藏在合法文件名下(例如Android係統的文件名),來掩蓋潛在惡意組件意圖,這當然不是拚多多第一次使用此類方式,接近拚多多人士稱,多條業務線的BD(業務拓展)推廣工具,也使用了類似方式,相關APP圖標被修改成了其他主流APP圖標以掩人耳目。

卡巴斯基實驗室的安全研究人員證實拚多多 App 包含惡意代碼,此前穀歌已將其從官方應用商店 Play Store
中下架。

7ea961f6f3f7c6d2ef0ae938fd1d1f02

大廠吃瓜據悉,拚多多在社區團購業務(也就是某買菜業務)的百團大戰中能夠大獲全勝,市場份額占領第一,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年前,拚多多在北方某縣城,和其他公司的買菜業務打得難舍難分,拚多多的百人神秘團隊祭出奇招,通過app中的神奇代碼,識別到該地區用戶使用其他公司的社區團購應用,則強行消耗手機cpu,讓手機卡頓,用戶難以正常使用其他公司的社區團購,使拚多多在該地區獲得用戶“廣泛好評”。更奇葩的是,其app還修改了手機係統統計的耗電量數據,既避免了自己做的手腳被普通用戶發現,還能栽贓到其他應用身上。至今,修改耗電量統計數據的代碼,在其他大牛公開的拚多多惡意代碼中還能看到。

在有關問題曝光後,拚多多在其更新的版本上已刪除了這些漏洞,並於3月初解散了開發漏洞的工程師和產品團隊,其中大部分人都被轉移到主站和Temu工作,僅保留極少核心骨幹,繼續研究挖掘更隱蔽和難以被取證的漏洞。據內部爆料,“黑客團隊超過百人的規模,現在隻留下20人繼續研究手機後門。”

研究稱,盡管漏洞已被刪除,但底層代碼仍存在可隨時重新激活。

據悉,拚多多的IT部門還對公司電腦展開了大範圍的數據清理,其中公司電腦直接格式化,BYOD設備(使用個人電腦用於辦公的設備)隻清理公司數據,推測目的是在取證和落實處罰前,把證據盡量清理幹淨。

拚多多敢於建設這樣一支遊走在危險邊緣的技術團隊,究竟是哪些因素維係了他們的穩定與沉默?

接下來,大廠吃瓜將開始對拚多多的企業文化“滲透”深入探討。

啞巴員工

在麵試階段,各級麵試官會刻意淘汰掉喜歡對外發聲者,除考察麵試者的崗位符合度之外,還會調查麵試者是否經常在脈脈、微博、知乎等公開平台發文,以評估麵試者是否會成為潛在的意見領袖。

對於敏感崗位,不招實習生,也因擔心商業間諜,不招競對公司背景者。

這些敏感崗位更多是來源於應屆生或者內部培養轉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員工的社會、家庭、人際資源相對幹淨。

高薪誘惑

金錢是驅使話語的最佳工具。

外界對拚多多薪資和職級知之甚少,脈脈上的對標區間也和實際情況也相去甚遠。據知情人揭秘,拚多多社招薪資是市場價的1.5~2倍左右,大致的職級和薪資分布如下:

D4-3,核心骨幹,薪資範圍:500W+

D4-2,骨幹,薪資範圍:300~480w

D4-1,主管,薪資範圍:230~400w

D3-3,組長,薪資範圍:200~280w

D3-2,小組長,薪資範圍:140-200w

D2-2~3-1,幹活的,薪資範圍:60-180w

D2-1,應屆生,薪資範圍:平均60w,最高能接近100w

每周強製單休,績效強製271分布,每年一次晉升,兩次加薪,正常每年普漲30%,績效墊底也可漲10%左右。如此漲幅,疫情之後,即便跳槽也再難遇見。

拚多多員工迫於現實的聲音也此起彼伏。

419bd992a4bbd9848cca138250e79a57

這反應了員工最直接的想法,因為薪資高,其他公司接不住,所以員工一般隻有三個選擇。

第一種:本身就認可“本分”文化,同時也有錢掙,自然離職率很低(“恭喜你,本分人,找到了自己的故鄉”);

第二種:不認可文化但更看重“錢”,那就屈服於高薪,同時被此文化壓抑(或隱忍被同化成為第一種人,或隱忍中爆發,這部分人也許是最危險的,會在某些時候爆發);

第三種,實在不認可文化者,入職後難以接受,會很快離職。

【相關閱讀:重磅爆料,我在拚多多的三年】

嚴防死守

即使通過了層層篩選,拚多多也無法對員工完全信任。他對員工日常的強壓管理也算是名聲在外,防員工猶如防賊,先說一些一般的手段。

為了鏈路安全,拚多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部門之間的壁壘。全員花名,內部IM沒有組織架構,找接口人需要靠熟人引薦;內部橫向溝通也非常少,拉超過10人會議,將被批評。

行動也受限製,員工隻有所在樓層門卡權限,其他樓層無法進入;辦公區有攝像頭360度監控。

除此之外,私人社交也被嚴格管控,不允許員工私自建微信群,一旦發現,HR監督刪除、解散;不允許微信發任何文件,發了,HR直接問詢、扣手機;一旦被懷疑泄露,HR直接查員工微信、脈脈。

e3dc42d71c685d3737b0abf655d574ac

脈脈常有HR釣魚發帖,發現有泄露的,就帶去談話,邊緣化員工。

據知情人向大廠吃瓜爆料,“自從王太虛事件後,脈脈就被拚多多監控起來,任何員工實名或匿名發言,都會被上報給各級主管,言語不當就會背低績效”,“hr會在脈脈上扮演爆料者,常年用無效信息和釣魚提問汙染時間線,現在脈脈上除了討論租房、出二手、問什麽時候re(review,績效評估調薪季),沒有什麽有價值的信息,大家心照不宣,不會在這裏說什麽重要的。”

離職扒層皮

不適應拚多多企業文化,想要逃離的人,進來不容易,出去也要被扒層皮。

據另一知情人爆料,“拚多多幾乎全網競業,看機會的基本也是裸辭或者不打算混互聯網了”。在競業官司上,拚多多基本無一敗訴,「前員工」也必定會背上高額的違約金。

鄭某 與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競業限製糾紛民事一審案件民事判決書 原告:鄭某 被告: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判決:原告應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支付被告競業限製違約金712,000元。
https://wenshu.court.gov.cn/website/wenshu/181107ANFZ0BXSK4/index.html?docId=atoDsMcIm6e3ESJZ4tPKASQnes/HOAr1OXZ+oxxMk0NyPlCBXm2y3vUKq3u+IEo4nBq7C8zRrkLuS1WOPVTrhfXfcglnjnPmoJbmuG6X/IsFUGoCoxEDhL1RcMq5aG8T 

對於所有員工,HR監督微信群全退出才可離職;發起離職流程後,須至少脫敏2周,特殊崗位甚至有長達3個月的脫敏期,內部係統權限關閉,期間不發工資。這對於有貸款或者是有家庭負擔的員工來講,離職無疑是致命的。

對於敏感崗位(包括商分、產品、研發)均會發起競業;對高敏人員,HR將追蹤要入職的下一家公司,確定非競對企業,才給離職證明。讓離職人員從“競業”走向“失業”。

同時,拚多多對內公開了去競對的人員列表,提醒員工注意防範;對外,利用業界的獵頭和HR資源人脈,為其提供員工去向,嚴查去競對公司的競業人員。

被懷疑者,拚多多可能安排三方公司跟蹤調查。大廠吃瓜據悉,某個采購主管,去競對被公司發現後,公司安排調查競業,並由內部監察嚴查舞弊,最後不僅賠了競業違約金,還被送進了監獄。

相關案例在內部被反複宣傳,據內部員工解讀,其目的就是恐嚇員工要對公司死心塌地,否則,不惜代價也要把你搞到身敗名裂。

總結下來,員工的穩定與沉默,是管理層高壓管理綁定高薪激勵並在日常工作中持續篩選文化認同者的結果;強調“本分”的強勢企業文化,持續幫業務達成目標,也印證了高壓管理效果,進而強化認知形成閉環。

先哲休謨曾說:“理性是感性的奴隸,除了服務和服從感性之外,再也不能有任何其他的作用。”
拚多多能在電商巨頭林立的夾縫中迅速崛起,靠的是“病毒式”的裂變和“極致性價比”的商品,人們一邊在吐槽它的各種“歪門邪道”,一邊在享受著“百億補貼”的全網最低價。筆者相信,拚多多將始終無法抵抗利用“旁門左道”得益的誘惑,隻會實踐得更加隱蔽且堅決,就像拚多多深切洞悉人們無法抵抗人性一樣。